瀕死經驗(Near-Death Experiences,NDEs)是一個引人注目且具有爭議性的議題。當人們處於瀕臨死亡的狀態時,他們可能報告出現一系列非尋常的心靈體驗。這些經驗可能包括超凡的感覺、超越身體的感知、遭遇他人或神聖存在、穿越隧道或進入光明的感覺等。
對於瀕死經驗的解釋存在多種觀點。一些人認為瀕死經驗是超自然或靈性現象的證據,暗示著意識或靈魂在死亡後仍然存在。他們認為,這些體驗可能是接觸到死後世界、天堂或靈性實體的表現。另一些人則更傾向於將瀕死經驗解釋為大腦在瀕死過程中的生理變化所產生的現象。他們認為,這些體驗可能是大腦活動、神經化學物質的影響或神經網絡的重組所導致的。
科學界對於瀕死經驗的研究仍在進行中。一些研究嘗試通過觀察瀕死經驗者的大腦活動、神經功能和生理變化來解釋這些現象。然而,迄今為止,對於瀕死經驗的科學解釋尚未達成一致。這一議題涉及到意識、死亡、靈性和人類存在的深層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仍然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
無論瀕死經驗的最終解釋是什麼,它們對於那些經歷過的個人來說可能具有重大的影響。一些人報告說瀕死經驗改變了他們對生命和死亡的看法,使他們更加珍惜生活,減少對死亡的恐懼。這些經驗可能也導致了對於靈性和超自然領域的興趣和追求。一些人可能開始追求宗教或靈性實踐,並試圖在生活中尋找更深層次的意義。瀕死經驗還可能對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他們更加關懷他人、更加慷慨和寬容。
然而,我們也需要謹慎對待瀕死經驗的解釋和報告。有些人可能對瀕死經驗產生虛假的記憶或錯覺,也有可能是由於腦部功能異常引起的現象。此外,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瀕死經驗可能具有不同的內容和詮釋。
瀕死經驗是一個複雜而引人入勝的領域,它激發了人們對死亡和意識的探索。繼續深入研究瀕死經驗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意識和生死之間的關係。
瀕死經驗中常見的場景
瀕死經驗的性質因個案而異,但一些特徵在多個報告中出現過。在瀕死經驗的描述中,平靜或寧靜的感覺是常見的。它們可能還包括生動的圖像,如明亮的光芒、穿越隧道或對過去事件的幻象(也被稱為“生命回顧”)。有些瀕死經驗包括“超脫身體體驗”,即感覺離開自己的肉體。還有一些報告描述了與「其他存在」的相遇,例如被認為是摯愛或無名實體的天使。
對於一些人來說,瀕死經驗的不同場景可能按照順序展開,例如進入黑暗,然後感覺離開自己的身體並從外面看著它,接著似乎遇到了一個神秘的存在,最終回到正常意識狀態。
瀕死經驗的意義
鑑於那些擁有瀕死經驗的人所講述的非凡故事,以及對死亡的本質以及接著發生的事情(或不發生的事情)普遍存在的好奇心,瀕死經驗引發了各種解釋。有些人在這些看似與死後世界有所接觸的神秘描述中找到了靈性的驗證。持懷疑態度的人則將這樣生動經驗的潛在原因歸因於大腦。
當然,有些倖存於瀕死狀態的個人對於他們自身經驗的意義感到困惑,而一些人則報告說他們對生命和死亡的觀點發生了積極的改變。無論瀕死經驗的最終解釋是什麼,專家們鼓勵與這些人關係密切的人容許他們談論這些可能具有影響力的經驗,並以非批判的態度回應。
擁有瀕死經驗的人可能會在他們所記得的內容中找到宗教的意義:例如,他們可能得出結論,超脫身體的體驗和朝向光明的感覺,代表著他們的靈魂離開世界前往天堂,或者他們與天使或上帝互動過。這些解釋的細節似乎因個人的宗教背景而有所不同。更廣泛地說,有瀕死經驗的人可能感覺自己遭遇了某種神聖的事物,對死後世界有了一瞥,或者接觸到了超越正常範疇的其他真理。
瀕死經驗可以對倖存者產生持久的影響。那些經歷過瀕死經驗的人所描述的轉變效應包括增加的目標感和感激之情,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減輕了。在瀕死經驗之後,一個人可能會報告變得更加開放和有愛心。在某些情況下,個體可能會感知自己獲得了直覺能力,例如似乎知道別人在想什麼或感受什麼。
儘管瀕死經驗常常被提及的特點之一是喜悅或寧靜感,但也有報告稱存在令人恐懼的瀕死經驗。這些可能涉及到對典型瀕死經驗現象(如感覺離開身體)引起的負面情緒,感覺被困在黑暗中,或其他恐怖場景。這種類型的瀕死經驗似乎相對罕見。
瀕死經驗有多常見?
估計存在差異,有些人認為高達10%至20%的被宣告死亡的人經歷過瀕死經驗。在一項針對心跳停止後生還者的研究中,9%的可以接受訪問的生還者報告了瀕死經驗。
科學家的觀點
雖然許多人將生動的瀕死經驗解釋為一個人的意識或靈魂在死後仍然存在的證據,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瀕死經驗並不能證明死後的生命存在。雖然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瀕死經驗,但已經探索了一些不涉及無形意識的潛在解釋。
科學家提出多種假設,其中一些涉及到瀕死經驗的特定元素。例如,瀕死經驗中的超脫身體體驗可能是由於顳頂葉區域(temporal parietal region, 與具體感覺相關)在臨死過程中受到干擾所致。有人提出,許多瀕死經驗中的隧道圖像是由於血液流動減慢對視網膜的影響所致。然而,我們對於瀕死經驗的神經學基礎尚未完全理解,有些研究人員也對超越大腦活動的其他解釋持開放態度。
致幻的化學物質如DMT能解釋瀕死經驗嗎?
對於瀕死經驗的一種假設解釋是,當身體接瀕死亡時,它會釋放出致幻化學物質(hallucinogenic chemicals),如二甲基色胺(DMT),但這尚未確定。致幻劑引起的體驗和瀕死經驗之間存在相似之處;然而,有證據表明氯胺酮的效果與瀕死經驗更相似,而不是DMT的效果。
氯胺酮(Ketamine)是一種麻醉藥物,也被用作臨床上的鎮痛劑和抗抑鬱劑。它被認為是一種致幻劑,可以引起幻覺和超現實的體驗。在某些研究中,人們將氯胺酮的效果與近死經驗中的某些元素進行比較,因此氯胺酮也與瀕死經驗的研究有所關聯。
取材自「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
Related Posts
圓山飯店金牌裹蒸粽單顆逾1斤 挑戰籃球重量
2023/4/13 台北圓山大飯店13日預告端午節將推出4種口味粽子,其中「金牌裹蒸粽」內餡有五花肉、鮑魚、鹹蛋黃、花菇、干貝、櫻桃鴨、栗子、黑松露醬,單顆重逾1斤。(台北圓山大飯店提供)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傳真 112年4月13日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3日電)台北圓山大飯店今天預告,今年端午節將推出主廚親製的4種口味粽子,其中金牌裹蒸粽單顆逾1斤,挑戰籃球的重量。 台北圓山大飯店發布新聞稿,金龍廳主廚許耀光親製的「金牌裹蒸粽」,單顆重重逾1斤,挑戰比籃球還重的重量,方粽裹著精挑的五花肉、鮑魚、鹹蛋黃、花菇、干貝、櫻桃鴨、栗子、黑松露醬遵循嶺南肇慶古法,餡料與粽葉緊緊相覆,以溫火熬煮4小時才完成。 另外,只有端午限定的「紅豆鬆糕粽」,是圓山長年熱銷的甜品,源自蔣夫人親自口傳,現經圓苑主廚戴立承轉化,成為端午節獨有的「紅豆鬆糕粽」,兼有「高中」寓意,比平時所售更具分量,是祈求考運亨通、一舉登榜的選擇。 「珍菇八寶粽」是同為圓苑主廚戴立承研發,內含洋菇、鴻禧菇、美白菇、猴頭菇、花菇、黃金蟲草,均勻拌入麻油與薑,一口咬下,麻油香與粽葉香在口中迅速擴散開來,各種菇類的鮮嫩彈牙瞬間綻放,堪稱素食主義者的頂級饗宴。 還有1款「湖州粽」選用台灣優質豬五花肉和圓糯米,經由完美配比,創造出口感軟糯飽含油脂香。(編輯:陳政偉)1120413
美國看牙昂貴 墨西哥小鎮每年低價攬客數十萬人
2023/4/21 墨西哥小鎮洛斯阿勒戈多涅斯被稱為「臼齒城」,鎮上4條主要街道就有約600名牙醫。右為該城鎮吉祥物。(圖取自臼齒城網頁molarcity.com) (中央社墨西哥洛斯阿勒戈多涅斯21日綜合外電報導)每年都有數十萬名美國人越過墨西哥邊境,來到洛斯阿勒戈多涅斯(Los Algodones)小鎮,為的不是陽光和沙灘,而是根管治療和瓷牙貼片。 法新社報導,鎮上4條主要街道就有約600名牙醫,他們提供的療程價格和美國相比便宜許多。 在邊界檢查站附近攬客的一名男子開玩笑說:「這是全球每平方公里牙醫密度最高的地方。」 對美國人來說,洛斯阿勒戈多涅斯更響亮的暱稱是「臼齒城」,早在網路讓選擇醫療照護服務變得更便利之前,這個名稱就靠著口耳相傳散播開來。 這座小鎮很久以前就樂於接受這個暱稱,現在甚至經營一個網址為molarcity.org的網站,幫助潛在病人挑選醫師、解決旅途後勤問題。 鎮上的競爭相當激烈,每個陽台上都掛著各種顏色的招牌,還有宣傳美白牙齒、拔牙和植牙折扣的傳單。 即使這裡牙醫比比皆是,仍有許多需求尚待滿足。 在11月至次年4月的旺季,來到「臼齒城」一日遊的美國人幾乎和鎮上的7000名居民一樣多。就連在酷熱的夏季,每天也約有2000人從加州、亞利桑那州或新墨西哥州來到這裡。 不管哪家診所的價目表,只要看一眼,就能明白這座小鎮的生意為何如此興隆。 65歲的加州人雷恩(Rene)是Uber駕駛,他第一次來到「臼齒城」是為了植4顆牙。他一邊用手遮嘴,一邊諷刺地說:「加州的牙醫想在我嘴裡安上相當於一輛特斯拉(Tesla)價錢的東西。他告訴我,整套療程要5萬7000美元(約新台幣175萬元)。」 在美國和墨西哥受過訓練的63歲醫師盧比歐(Carlos Rubio)說,患者一開始都是被巨大價差吸引,由於「臼齒城」的價格非常優惠,即使患者必須多次回診,也遠遠足夠支付旅程中的額外花費。 盧比歐1985年開始執業時,要等4個月才有一名患者上門,現在他每天要看30至35名患者。 美國的牙科診療費用一般是透過與工作相關的私人保險來給付,通常設有每年給付上限。 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Read more
對抗COVID-19不必見針筒 科學家用3D列印製造疫苗貼片
2023/4/25 科學家24日宣布開發出首部行動列印機,能夠列印出拇指指甲大小的COVID-19 mRNA疫苗貼片。(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中央社巴黎24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今天宣布開發出首部行動列印機,能夠列印出拇指指甲大小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mRNA疫苗貼片,這款桌上型列印機有望替偏鄉居民提供對抗病毒的免疫力。 法新社報導,儘管這台疫苗3D列印機還需數年才有機會投入使用,也有許多問題仍待克服,但專家們依然樂見這項「令人興奮」的新發明。 這款列印機列印出的每片貼片寬約2公分,上面布滿數以百計根細針,透過壓在皮膚上來注射疫苗。 相較傳統手臂注射,這種「微針貼片」具有許多優勢,包括可以自我給藥、疼痛感相對低,疫苗猶豫族群的接受度也更高,而且能夠在室溫下長時間保存。 輝瑞大藥廠(Pfizer)以及莫德納(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衍生出疫苗配送難題,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尤為嚴重;這些國家在疫情期間,紛紛譴責疫苗分配不均。 根據英國「自然生物科技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這款新型列印機已實際利用輝瑞及莫德納疫苗展開測試。不過,讓這台列印機得以適應任何有需要的疫苗,才是幕後國際研究團隊的目標。 莫德納聯合創辦人、「自然生物科技期刊」研究作者之一的藍格爾(Robert Langer)告訴法新社,他希望這款列印機在「下一場COVID疫情或任何危機發生的時候」能派上用場。 這篇研究的另一名作者、同樣出身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賈克萊內克(Ana Jaklenec)表示,如果伊波拉(Ebola)等疫情再次爆發,可以將這款列印機送往難民營或偏遠村莊等地區,以便「迅速為當地居民提供免疫力」。(譯者:張茗喧/核稿:李佩珊)1120425 刊登在「自然生物科技」期刊的研究: A microneedle vaccine printer for Read more
真有人生跑馬燈?瀕死之際大腦特定部位活動激增
2023/5/2 (中央社華盛頓1日綜合外電報導)曾經瀕死的人通常會記得一些奇妙的經驗:隧道盡頭的光線、離開軀體飄浮起來、遇見已逝親人,眼前閃過人生跑馬燈等。 法新社報導,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當事人敘述的故事出現許多共同點,這可能意味著存在一種科學家尚未解密的生物機制。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今天刊登的新論文,密西根大學研究員在兩名瀕死患者身上,發現與意識相關的大腦活動有驟增跡象。 論文的第一作者波爾吉金(Jimo Borjigin)告訴法新社,這不是第一篇研究相關議題的論文,但其不同之處在於它比過去的研究更詳盡。波爾吉金的實驗室致力於理解意識的神經學基礎。 研究團隊檢視4名在接受腦電波監控之際死於心搏停止的患者紀錄。這4人當時陷入昏迷,在專業人員判斷任何醫療對他們都無能為力之後,移除維生系統。 其中2名患者在呼吸器被拔除後,出現心率加快、伽瑪頻率(gamma frequency)腦波激增的現象;伽瑪頻率是最快速的大腦活動,與意識有關。這兩人都是女性,分別是24歲和77歲。 先前的研究也曾發現,有些人會在瀕死之際出現伽瑪波激增現象,例如2022年一篇研究一名跌倒致死的87歲男子的著名論文。 密西根大學的論文繼續深入檢視大腦哪些部位出現活動增加的現象,結果發現「後皮質熱區」有動靜,這個部位由顳葉、頂葉、枕葉組成,與意識變化有關。 波爾吉金說:「如果大腦這個部位亮起,代表患者看到一些東西,可以聽見聲音,身體可能也有感覺。」她還說這個部位「亮到極點」。 波爾吉金說,在患者死前數小時內,研究人員每秒都在監控他們的大腦和心臟活動,這讓分析更加有力。 目前還不清楚為何前述4名患者中兩人經歷「隱蔽意識」(covert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圓山飯店金牌裹蒸粽單顆逾1斤 挑戰籃球重量
2023/4/13 台北圓山大飯店13日預告端午節將推出4種口味粽子,其中「金牌裹蒸粽」內餡有五花肉、鮑魚、鹹蛋黃、花菇、干貝、櫻桃鴨、栗子、黑松露醬,單顆重逾1斤。(台北圓山大飯店提供)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傳真 112年4月13日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3日電)台北圓山大飯店今天預告,今年端午節將推出主廚親製的4種口味粽子,其中金牌裹蒸粽單顆逾1斤,挑戰籃球的重量。 台北圓山大飯店發布新聞稿,金龍廳主廚許耀光親製的「金牌裹蒸粽」,單顆重重逾1斤,挑戰比籃球還重的重量,方粽裹著精挑的五花肉、鮑魚、鹹蛋黃、花菇、干貝、櫻桃鴨、栗子、黑松露醬遵循嶺南肇慶古法,餡料與粽葉緊緊相覆,以溫火熬煮4小時才完成。 另外,只有端午限定的「紅豆鬆糕粽」,是圓山長年熱銷的甜品,源自蔣夫人親自口傳,現經圓苑主廚戴立承轉化,成為端午節獨有的「紅豆鬆糕粽」,兼有「高中」寓意,比平時所售更具分量,是祈求考運亨通、一舉登榜的選擇。 「珍菇八寶粽」是同為圓苑主廚戴立承研發,內含洋菇、鴻禧菇、美白菇、猴頭菇、花菇、黃金蟲草,均勻拌入麻油與薑,一口咬下,麻油香與粽葉香在口中迅速擴散開來,各種菇類的鮮嫩彈牙瞬間綻放,堪稱素食主義者的頂級饗宴。 還有1款「湖州粽」選用台灣優質豬五花肉和圓糯米,經由完美配比,創造出口感軟糯飽含油脂香。(編輯:陳政偉)1120413
美國看牙昂貴 墨西哥小鎮每年低價攬客數十萬人
2023/4/21 墨西哥小鎮洛斯阿勒戈多涅斯被稱為「臼齒城」,鎮上4條主要街道就有約600名牙醫。右為該城鎮吉祥物。(圖取自臼齒城網頁molarcity.com) (中央社墨西哥洛斯阿勒戈多涅斯21日綜合外電報導)每年都有數十萬名美國人越過墨西哥邊境,來到洛斯阿勒戈多涅斯(Los Algodones)小鎮,為的不是陽光和沙灘,而是根管治療和瓷牙貼片。 法新社報導,鎮上4條主要街道就有約600名牙醫,他們提供的療程價格和美國相比便宜許多。 在邊界檢查站附近攬客的一名男子開玩笑說:「這是全球每平方公里牙醫密度最高的地方。」 對美國人來說,洛斯阿勒戈多涅斯更響亮的暱稱是「臼齒城」,早在網路讓選擇醫療照護服務變得更便利之前,這個名稱就靠著口耳相傳散播開來。 這座小鎮很久以前就樂於接受這個暱稱,現在甚至經營一個網址為molarcity.org的網站,幫助潛在病人挑選醫師、解決旅途後勤問題。 鎮上的競爭相當激烈,每個陽台上都掛著各種顏色的招牌,還有宣傳美白牙齒、拔牙和植牙折扣的傳單。 即使這裡牙醫比比皆是,仍有許多需求尚待滿足。 在11月至次年4月的旺季,來到「臼齒城」一日遊的美國人幾乎和鎮上的7000名居民一樣多。就連在酷熱的夏季,每天也約有2000人從加州、亞利桑那州或新墨西哥州來到這裡。 不管哪家診所的價目表,只要看一眼,就能明白這座小鎮的生意為何如此興隆。 65歲的加州人雷恩(Rene)是Uber駕駛,他第一次來到「臼齒城」是為了植4顆牙。他一邊用手遮嘴,一邊諷刺地說:「加州的牙醫想在我嘴裡安上相當於一輛特斯拉(Tesla)價錢的東西。他告訴我,整套療程要5萬7000美元(約新台幣175萬元)。」 在美國和墨西哥受過訓練的63歲醫師盧比歐(Carlos Rubio)說,患者一開始都是被巨大價差吸引,由於「臼齒城」的價格非常優惠,即使患者必須多次回診,也遠遠足夠支付旅程中的額外花費。 盧比歐1985年開始執業時,要等4個月才有一名患者上門,現在他每天要看30至35名患者。 美國的牙科診療費用一般是透過與工作相關的私人保險來給付,通常設有每年給付上限。 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Read more
對抗COVID-19不必見針筒 科學家用3D列印製造疫苗貼片
2023/4/25 科學家24日宣布開發出首部行動列印機,能夠列印出拇指指甲大小的COVID-19 mRNA疫苗貼片。(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中央社巴黎24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今天宣布開發出首部行動列印機,能夠列印出拇指指甲大小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mRNA疫苗貼片,這款桌上型列印機有望替偏鄉居民提供對抗病毒的免疫力。 法新社報導,儘管這台疫苗3D列印機還需數年才有機會投入使用,也有許多問題仍待克服,但專家們依然樂見這項「令人興奮」的新發明。 這款列印機列印出的每片貼片寬約2公分,上面布滿數以百計根細針,透過壓在皮膚上來注射疫苗。 相較傳統手臂注射,這種「微針貼片」具有許多優勢,包括可以自我給藥、疼痛感相對低,疫苗猶豫族群的接受度也更高,而且能夠在室溫下長時間保存。 輝瑞大藥廠(Pfizer)以及莫德納(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需要冷藏保存,衍生出疫苗配送難題,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尤為嚴重;這些國家在疫情期間,紛紛譴責疫苗分配不均。 根據英國「自然生物科技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這款新型列印機已實際利用輝瑞及莫德納疫苗展開測試。不過,讓這台列印機得以適應任何有需要的疫苗,才是幕後國際研究團隊的目標。 莫德納聯合創辦人、「自然生物科技期刊」研究作者之一的藍格爾(Robert Langer)告訴法新社,他希望這款列印機在「下一場COVID疫情或任何危機發生的時候」能派上用場。 這篇研究的另一名作者、同樣出身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賈克萊內克(Ana Jaklenec)表示,如果伊波拉(Ebola)等疫情再次爆發,可以將這款列印機送往難民營或偏遠村莊等地區,以便「迅速為當地居民提供免疫力」。(譯者:張茗喧/核稿:李佩珊)1120425 刊登在「自然生物科技」期刊的研究: A microneedle vaccine printer for Read more
真有人生跑馬燈?瀕死之際大腦特定部位活動激增
2023/5/2 (中央社華盛頓1日綜合外電報導)曾經瀕死的人通常會記得一些奇妙的經驗:隧道盡頭的光線、離開軀體飄浮起來、遇見已逝親人,眼前閃過人生跑馬燈等。 法新社報導,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當事人敘述的故事出現許多共同點,這可能意味著存在一種科學家尚未解密的生物機制。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今天刊登的新論文,密西根大學研究員在兩名瀕死患者身上,發現與意識相關的大腦活動有驟增跡象。 論文的第一作者波爾吉金(Jimo Borjigin)告訴法新社,這不是第一篇研究相關議題的論文,但其不同之處在於它比過去的研究更詳盡。波爾吉金的實驗室致力於理解意識的神經學基礎。 研究團隊檢視4名在接受腦電波監控之際死於心搏停止的患者紀錄。這4人當時陷入昏迷,在專業人員判斷任何醫療對他們都無能為力之後,移除維生系統。 其中2名患者在呼吸器被拔除後,出現心率加快、伽瑪頻率(gamma frequency)腦波激增的現象;伽瑪頻率是最快速的大腦活動,與意識有關。這兩人都是女性,分別是24歲和77歲。 先前的研究也曾發現,有些人會在瀕死之際出現伽瑪波激增現象,例如2022年一篇研究一名跌倒致死的87歲男子的著名論文。 密西根大學的論文繼續深入檢視大腦哪些部位出現活動增加的現象,結果發現「後皮質熱區」有動靜,這個部位由顳葉、頂葉、枕葉組成,與意識變化有關。 波爾吉金說:「如果大腦這個部位亮起,代表患者看到一些東西,可以聽見聲音,身體可能也有感覺。」她還說這個部位「亮到極點」。 波爾吉金說,在患者死前數小時內,研究人員每秒都在監控他們的大腦和心臟活動,這讓分析更加有力。 目前還不清楚為何前述4名患者中兩人經歷「隱蔽意識」(cover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