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state cancer 是一種發生在男性體內的惡性腫瘤,發生地點就在男性的攝護腺。攝護腺是男性生殖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織,位於膀胱的下方,前列腺周圍包圍著尿道的部分,並且負責製造部分精液。
在早期時,攝護腺癌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定期的醫療檢查對於早期發現此種癌症很重要。當腫瘤變大或擴散時,可能會出現症狀,如排尿困難、尿液中有血、疼痛或刺痛感,這些都可能是攝護腺癌的症狀。
一般來說,年齡、家族病史以及種族都是攝護腺癌的風險因素。例如,50歲以上的男性及有家族中有先例的男性患癌的風險更高,而黑人男性患病風險也相對較高。
診斷攝護腺癌的方式包括: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PSA) 血液測試、直腸觸診、超聲波檢查等。確認診斷可能需要進行前列腺組織的生物檢驗。
治療攝護腺癌的方法包括手術、輻射療法、賀爾蒙療法,或是一些新型療法,如免疫療法、新型抗癌藥物等。選擇哪種治療方法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病人的一般健康狀況、可能的副作用等因素來決定。對於一些早期且進展較慢的攝護腺癌,醫生可能會建議觀察等待,也就是定期監控病情,而不立即進行治療。
和性行為有關連嗎
攝護腺癌的確切原因至今尚未明確,但目前並未有充分證據顯示性行為和攝護腺癌的發病率有直接的關聯。一般來說,被認為與攝護腺癌風險較高有關的因素包括年齡(特別是50歲以上的男性)、家族病史(有攝護腺癌或乳腺癌家族病史的男性風險較高)、種族(例如非裔美國人與加勒比裔黑人患病率較高)和飲食習慣(高脂飲食可能與風險增加有關)。
圖取自Saint John’s Cancer Institute 網站 在一些研究中,有提出過與性行為有關的假設,但目前結果並不一致,且沒有定論。例如,有些研究建議性活躍的男性可能有較低的攝護腺癌風險,理論上是因為經常射精可能有助於排出可能導致癌症的有害物質。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性行為頻繁的男性可能有較高的攝護腺癌風險,可能是因為性行為可能增加性傳播感染的風險,而某些感染可能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
因此,至於性行為是否影響攝護腺癌的風險,科學家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有明確的答案。
PSA篩檢的利與弊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簡稱PSA)篩檢被廣泛用於攝護腺癌的早期檢測。然而,是否進行定期的PSA篩檢,以及這種篩檢的利與弊,一直是醫學界討論的重要議題。
以下是一些PSA篩檢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早期發現:PSA篩檢可能幫助醫生在病人還沒有出現任何症狀的情況下發現攝護腺癌。
減少死亡率:在一些研究中,定期的PSA篩檢似乎有助於降低因攝護腺癌導致的死亡率。
缺點:
過度診斷:PSA水平也可能因為其他原因(如前列腺炎或良性前列腺增生)而升高,所以高PSA水平不一定意味著有攝護腺癌。這可能導致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對病人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潛在風險。
漏診:另一方面,有些攝護腺癌病人的PSA水平可能並不高,因此PSA篩檢可能漏診這些病例。
對質量的影響:如果因為PSA篩檢而導致的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可能對病人的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可能的手術或治療引發的副作用,如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礙。
因此,PSA篩檢是否適合,應視個人的風險因素(如年齡、家族病史等)和健康狀況來決定。如果你考慮做PSA篩檢,你應該與你的醫生討論這種篩檢的優點和缺點,以便做出最適合你的決定。
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2年癌症登記顯示,該年有4,735位罹患攝護腺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29.7人,為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五位,102年有1,207位死於攝護腺癌,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為6.6人,為我國男性癌症死因第七位。相較於其他歐美國家,我國攝護腺癌之發生率和死亡率都較歐美低,發生率為美國的1/8,死亡率為美國的1/2。
攝護腺癌的篩檢工具
早期的攝護腺癌幾乎沒有症狀,當症狀出現時往往已是晚期,其可能的症狀如血尿或精液中含血、頻尿(特別是夜間)、尿流微弱或中斷、排尿困難、排尿疼痛或灼熱、腰部/骨盆/大腿持續疼痛,但攝護腺感染或是攝護腺肥大等問題,也可能引起上述症狀,所以有上述任何症狀,應儘速至泌尿科就醫。目前臨床上用來發現攝護腺癌的做法,是檢測血液中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濃度和肛門指診。
一般而言,血液中的PSA數值越高,攝護腺就越可能有問題。但PSA數值受到年齡和種族等其他因素影響,有些人的PSA數值可能天生就較高。此外,某些醫療處置、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感染等因素也會影響PSA數值的高低,由於許多因素都會影響PSA的數值,故PSA數值高不代表一定有攝護腺癌,也不是所有攝護腺癌病人血中的PSA都會偏高,所以檢查之後,必須經過專業醫師判讀。
攝護腺癌是進展緩慢的疾病
攝護腺癌是進展緩慢的癌症,許多罹患攝護腺癌的人,終其一生並非死於攝護腺癌。
美國CDC研究結果顯示,每100名接受PSA篩檢的50歲以上男性中,85人結果正常(其中可能少數人已有攝護腺癌,但診斷不出來),15人結果高於正常;但經進一步檢查,其中12人證實沒有攝護腺癌,其餘3人確實罹患攝護腺癌,在3位罹患攝護腺癌的患者當中,即使不處理,可能會死於攝護腺癌的人數也不到1人,多半仍是死於其他疾病。
國際間對於PSA檢查的建議
為了解PSA檢查是否可以降低攝護腺癌的死亡,美國和歐洲已分別進行隨機分派研究,美國的研究中,PSA檢查並無法降低攝護腺癌死亡率,兩組民眾攝護腺癌的總死亡率也沒有差異,此外,可能有偽陽性、過度診斷的問題。而歐洲研究發現,追蹤13年後,有做PSA檢查之組別,其攝護腺癌死亡率下降21%,但兩組總死亡率並沒有差異。
由於PSA檢查的偽陽性率高,後續抽吸確診或治療容易產生陽萎、尿失禁及排便問題等副作用,可能嚴重影響病患生活品質,且沒有足夠證據顯示PSA篩檢能挽救人命。因此,美國預防醫學委員會(USPSTF)已於2012年公開反對無症狀男性接受PSA篩檢,而英國國民保健服務、日本國家癌症中心、澳洲癌症委員會,以及歐洲泌尿協會也在過去幾年發表過類似聲明,不建議大規模進行PSA篩檢。
攝護腺癌篩檢弊大於利
商業篩檢五花八門,然而,是否所有檢查項目都值得花錢做? 這不但涉及檢查項目能否真正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也必須考慮是否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或困擾。
由於攝護腺癌PSA篩檢之弊大於利,依據美國預防服務專案小組(USPSTF)建議:55至69歲男性需經醫師評估,並事先瞭解篩檢之利弊,及可能會有偽陽性結果及可能造成的傷害(如:性無能、大小便失禁等),再決定是否接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查,並不贊成70歲以上男性都做PSA檢查。
若要預防攝護腺癌,建議民眾預防勝於治療,不吸菸、規律運動、多吃蔬果,將身體維持在最佳的健康狀態。(部分資訊引述自台灣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網站)
Related Posts
上氣不接下氣…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 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其特點是睡眠期間的呼吸暫停或變淺。這些呼吸暫停通常持續10秒或更長,並可能每小時發生數十次。最常見的類型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其次是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Central Sleep Apnea,CSA)。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發生在喉部肌肉鬆弛導致的空氣道阻塞。這通常會引起嗅鼾和呼吸暫停。 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CSA): 這種類型較少見,發生在大腦未能向呼吸肌肉發送正確信號。這導致幾秒鐘甚至幾分鐘的呼吸暫停。 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Complex Sleep Apnea): 這種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同時具有阻塞性和中樞性的特徵。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部喉科教授李立昂指出,睡眠呼吸中止指數包括2個指標: 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維基百科) 呼吸暫停(Apnea):即AHI當中的「A」,指的是睡覺時呼吸暫時停止。李立昂醫師指出,一般人正常會5~6秒會呼吸換氣1次,但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人會超過10秒才換氣,換言之,中間10秒是沒有呼吸的。兒童則是連續2次(或超過)發生呼吸暫停的情形。 低通氣呼吸(Hypopnea):即AHI當中的「H」,睡覺時會因為呼吸動力不足導致呼吸的氣流過慢,造成血氧下降3~4%以上或醒來。 以上兩者的次數加起來,除以睡眠時間長度所得到的次數就是睡眠呼吸中止指數。依照次數可分成: Read more
正常體溫知多少? 正常體溫是98.6華氏度(約37攝氏度)嗎?不一定,以下是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你曾經測量體溫後懷疑自己是冷血動物,可能是因為標準的98.6華氏度(約37攝氏度)是基於一些非常古老的研究而得出的。 美國南加州大學Keck醫學中心的家庭醫學醫師及Keck醫學院的臨床副教授Rose Taroyan博士表示,一位德國醫生在1851年收集了來自2.5萬名患者的數百萬個腋溫(腋下溫度),並確定98.6華氏度(約37攝氏度)作為人體平均體溫。 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根據更現代的數據,對體溫的看法有所改變。但在COVID-19時代,發燒是主要症狀之一,這種變化會如何影響醫生判定高體溫的方式?讓我們來看一下證據。 成年人的正常體溫如何改變? 新的數據似乎指出,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裡,體溫呈現下降趨勢。一項研究追溯了自1862年以來的體溫情況,發現每十年有微小下降(不到一度華氏)。一項最近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如今成年人的平均體溫為97.8華氏度(約36.5攝氏度)。 人們的體溫似乎比過去更低。醫生們現在認識到體溫的這種變化。 Taroyan博士說:“正常體溫可能稍高或稍低於98.6華氏度(約37攝氏度)。對於一般成年人來說,體溫可以在97到99華氏度(約36.1到37.2攝氏度)之間。” 影響體溫的因素 Taroyan博士表示,許多因素可以影響平均體溫範圍。例如,白天的體溫會有變化嗎?是的,通常晚上較高。“它還會因其他因素而變化,例如穿著厚重的衣物、身體活動、炎熱的天氣、暖食和最近的免疫接種,”她解釋說。此外,女性的月經週期可能會在排卵後使體溫升高1度或更多。 為何會發燒 當你生病時,你的身體會對抗感染,這會使你的體溫上升。 Taroyan博士說:“發燒是一種炎症反應 - 炎症蛋白質(稱為細胞激素)會刺激大腦中的下視丘,使體溫升高。”“但發燒不等同於感染,因為它可以被任何炎症反應觸發。”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會引起發燒的原因,因為它們引起炎症。 許多狀況都可能引起發燒,例如: 病毒,例如流感或COVID-19 細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 Read more
如何應對失眠:克服過度操煩(Overthinking)的六個方法 2023-08-29 Lisa Strauss博士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她在波士頓地區執業,專精睡眠障礙的治療。Strauss 博士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的專文"Overthinking at night? 6 strategies for better sleep"提供了六個克服過度操煩而失眠的方法。 失眠不只影響你的睡眠質量,也可能因為夜晚的無盡思緒而讓你更加焦慮。無論是煩惱、壓力,還是因各種心理健康狀況如憂鬱症和焦慮症引發的持續思考,這些都可能成為你失眠的主因。今天,我們來談談幾種不同的方式,來減緩這種過度思考,讓你能夠更好地入眠。 1. 找些令人平靜的事物分散注意力 在睡不著時,轉換一下你的思緒。可以選擇聆聽平和的音樂或是有聲書,以取代那些令你擔憂的思緒。 2. 設定“擔憂時間” 傍晚找個時間專門用來思考和解決你的問題,之後就把它們放在一邊。這樣當你躺在床上時,就可以告訴自己這些問題已經有了專門解決的時間。 3. 畫出界線 Read more
Covid-19住院病例主要群體仍是老年人,快接種疫苗喔 2023-10-10 CNN報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近日的報告顯示,老年人仍是Covid-19住院病例的主要群體,但他們疫苗的接種率引起了廣泛關注。 報告數據指出,今年在美國,近三分之二的Covid-19住院患者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對於公共衛生這是一大威脅。根據CDC的統計,從一月到八月,65歲及以上的人佔所有Covid-19住院的63%,重症患者的61%,並且與Covid-19相關的住院死亡率達到了88%。 多數被住院的老年患者有慢性健康問題,如糖尿病或腎疾。當時建議的雙價疫苗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約23.5%的老年患者已接種。 研究者建議,65歲及以上的成人應通過接種疫苗、採取預防措施,以及在確診後及時尋求治療,以降低重症的風險。 數據還顯示,老年人的Covid-19住院率在夏季有明顯上升,7月時為每10萬人中的6.8例,到了8月下旬則增至16.4例。而8月26日的那週,65歲及以上的成人住院率是其他年齡段的多倍。 另外,CDC建議6個月大的嬰兒和更大年齡的人都應該接種新的Covid-19疫苗。但是,仍有很多老年人還未接種,這使得衛生部門深感擔憂。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Dr. Dan Barouch指出,8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面對的風險更高。他強調,老年和有共患疾病的人應該優先接種疫苗。 原報導:Older adults still make up most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上氣不接下氣…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 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其特點是睡眠期間的呼吸暫停或變淺。這些呼吸暫停通常持續10秒或更長,並可能每小時發生數十次。最常見的類型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其次是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Central Sleep Apnea,CSA)。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發生在喉部肌肉鬆弛導致的空氣道阻塞。這通常會引起嗅鼾和呼吸暫停。 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CSA): 這種類型較少見,發生在大腦未能向呼吸肌肉發送正確信號。這導致幾秒鐘甚至幾分鐘的呼吸暫停。 混合型睡眠呼吸中止症(Complex Sleep Apnea): 這種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同時具有阻塞性和中樞性的特徵。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部喉科教授李立昂指出,睡眠呼吸中止指數包括2個指標: 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維基百科) 呼吸暫停(Apnea):即AHI當中的「A」,指的是睡覺時呼吸暫時停止。李立昂醫師指出,一般人正常會5~6秒會呼吸換氣1次,但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成人會超過10秒才換氣,換言之,中間10秒是沒有呼吸的。兒童則是連續2次(或超過)發生呼吸暫停的情形。 低通氣呼吸(Hypopnea):即AHI當中的「H」,睡覺時會因為呼吸動力不足導致呼吸的氣流過慢,造成血氧下降3~4%以上或醒來。 以上兩者的次數加起來,除以睡眠時間長度所得到的次數就是睡眠呼吸中止指數。依照次數可分成: Read more
正常體溫知多少? 正常體溫是98.6華氏度(約37攝氏度)嗎?不一定,以下是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你曾經測量體溫後懷疑自己是冷血動物,可能是因為標準的98.6華氏度(約37攝氏度)是基於一些非常古老的研究而得出的。 美國南加州大學Keck醫學中心的家庭醫學醫師及Keck醫學院的臨床副教授Rose Taroyan博士表示,一位德國醫生在1851年收集了來自2.5萬名患者的數百萬個腋溫(腋下溫度),並確定98.6華氏度(約37攝氏度)作為人體平均體溫。 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根據更現代的數據,對體溫的看法有所改變。但在COVID-19時代,發燒是主要症狀之一,這種變化會如何影響醫生判定高體溫的方式?讓我們來看一下證據。 成年人的正常體溫如何改變? 新的數據似乎指出,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裡,體溫呈現下降趨勢。一項研究追溯了自1862年以來的體溫情況,發現每十年有微小下降(不到一度華氏)。一項最近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如今成年人的平均體溫為97.8華氏度(約36.5攝氏度)。 人們的體溫似乎比過去更低。醫生們現在認識到體溫的這種變化。 Taroyan博士說:“正常體溫可能稍高或稍低於98.6華氏度(約37攝氏度)。對於一般成年人來說,體溫可以在97到99華氏度(約36.1到37.2攝氏度)之間。” 影響體溫的因素 Taroyan博士表示,許多因素可以影響平均體溫範圍。例如,白天的體溫會有變化嗎?是的,通常晚上較高。“它還會因其他因素而變化,例如穿著厚重的衣物、身體活動、炎熱的天氣、暖食和最近的免疫接種,”她解釋說。此外,女性的月經週期可能會在排卵後使體溫升高1度或更多。 為何會發燒 當你生病時,你的身體會對抗感染,這會使你的體溫上升。 Taroyan博士說:“發燒是一種炎症反應 - 炎症蛋白質(稱為細胞激素)會刺激大腦中的下視丘,使體溫升高。”“但發燒不等同於感染,因為它可以被任何炎症反應觸發。”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會引起發燒的原因,因為它們引起炎症。 許多狀況都可能引起發燒,例如: 病毒,例如流感或COVID-19 細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 Read more
如何應對失眠:克服過度操煩(Overthinking)的六個方法 2023-08-29 Lisa Strauss博士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她在波士頓地區執業,專精睡眠障礙的治療。Strauss 博士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的專文"Overthinking at night? 6 strategies for better sleep"提供了六個克服過度操煩而失眠的方法。 失眠不只影響你的睡眠質量,也可能因為夜晚的無盡思緒而讓你更加焦慮。無論是煩惱、壓力,還是因各種心理健康狀況如憂鬱症和焦慮症引發的持續思考,這些都可能成為你失眠的主因。今天,我們來談談幾種不同的方式,來減緩這種過度思考,讓你能夠更好地入眠。 1. 找些令人平靜的事物分散注意力 在睡不著時,轉換一下你的思緒。可以選擇聆聽平和的音樂或是有聲書,以取代那些令你擔憂的思緒。 2. 設定“擔憂時間” 傍晚找個時間專門用來思考和解決你的問題,之後就把它們放在一邊。這樣當你躺在床上時,就可以告訴自己這些問題已經有了專門解決的時間。 3. 畫出界線 Read more
Covid-19住院病例主要群體仍是老年人,快接種疫苗喔 2023-10-10 CNN報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近日的報告顯示,老年人仍是Covid-19住院病例的主要群體,但他們疫苗的接種率引起了廣泛關注。 報告數據指出,今年在美國,近三分之二的Covid-19住院患者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對於公共衛生這是一大威脅。根據CDC的統計,從一月到八月,65歲及以上的人佔所有Covid-19住院的63%,重症患者的61%,並且與Covid-19相關的住院死亡率達到了88%。 多數被住院的老年患者有慢性健康問題,如糖尿病或腎疾。當時建議的雙價疫苗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約23.5%的老年患者已接種。 研究者建議,65歲及以上的成人應通過接種疫苗、採取預防措施,以及在確診後及時尋求治療,以降低重症的風險。 數據還顯示,老年人的Covid-19住院率在夏季有明顯上升,7月時為每10萬人中的6.8例,到了8月下旬則增至16.4例。而8月26日的那週,65歲及以上的成人住院率是其他年齡段的多倍。 另外,CDC建議6個月大的嬰兒和更大年齡的人都應該接種新的Covid-19疫苗。但是,仍有很多老年人還未接種,這使得衛生部門深感擔憂。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Dr. Dan Barouch指出,8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面對的風險更高。他強調,老年和有共患疾病的人應該優先接種疫苗。 原報導:Older adults still make up mos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