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性飲食對健康有益,但前提是這些植物性食物不是超加工食品。一項新研究發現,並非所有植物性飲食都一樣,植物性食物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它們在進入你的餐盤前經歷了什麼樣的加工過程。
這項新的研究發表在《柳葉刀地區健康-歐洲》(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期刊上,發現食用超加工的植物性食品,如肉類替代品、果汁和糕點,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但當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全穀物和堅果僅進行最小程度的加工,即僅清洗、切割和包裝,但基本上仍保持其自然狀態時,則對心血管疾病有保護作用。
近年來,超加工食品受到健康機構的嚴格審查。這項新研究的特點在於專注於超加工食品的健康影響,特別是那些來自植物的超加工食品,並將它們與最小加工的植物性食物進行比較。由於植物性食物在自然狀態下通常是健康的,研究表明超加工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食物,使其對健康長期有害。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巴西聖保羅大學營養與健康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費南達·勞伯(Fernanda Rauber)表示:「這些食物的人工和強烈風味會讓人上癮,使人難以欣賞真正食物如水果和蔬菜的自然風味。」
超加工如何扭曲植物性食物
該研究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研究的118,000名成年人的數據,這項研究追蹤了這些人的健康和生活習慣約十年。作為長期研究的一部分,參與者在不同場合回答了有關飲食、習慣和環境的問題,並提供了生物樣本、健康和醫療記錄。研究結果包括:
- 消費超加工食品越多,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越高。
- 每增加10%的來自植物的超加工食品的卡路里攝入,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5%,冠心病的風險增加6%。
- 每增加10%的全植物性食物攝入,參與者罹患冠心病的風險降低8%,死於冠心病的風險降低20%。他們死於任何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降低了13%。
許多被研究的食品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植物性食物,但許多垃圾食品的主要成分來自植物,如甘蔗和甜菜糖、小麥粉、玉米、馬鈴薯、果汁和植物油。
在這項新研究中,被定義為超加工的植物性食物包括:
- 小麥和玉米:糕點、麵包、餅乾、蛋糕、包裝麵包、穀物、薯片和鹹點心。
- 馬鈴薯:炸薯條、洋芋片。
- 甜菜、甘蔗和其他糖:糖果、汽水。
- 水果和蔬菜:醬汁、調料、果汁、飲料、冷凍披薩。
- 大豆、小麥、豆類、豌豆:肉類替代品,包括仿製漢堡和香腸。
超加工會剝奪食物中的促進健康的營養素,取而代之的是鹽、糖和脂肪,並破壞食物的內部結構或「食物矩陣」,使我們的身體更快吸收食物。這導致飽腹感減少,在某些情況下血糖水平更高。
在工業加工過程中,食物經常受到極端壓力和溫度的影響,這會將添加劑轉化為有害的新化合物。兩種在食物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已知化合物丙烯醛和丙烯酰胺已被發現促進心血管疾病。
未經超加工的植物性食物含有纖維、多酚、植物固醇和多種化合物,這些成分可減少炎症並促進整體健康。
勞伯建議,應多食用最少加工的食物,避免那些包裝上列有長長的色素、甜味劑、增味劑、乳化劑和其他添加劑的食品,這些東西在家裡的廚房裡不會使用。
勞伯說:「購買現成食品或製品時,最好的建議是閱讀成分列表。如果它只包含你認識的並且家裡廚房裡常用的成分,那麼它很可能是由真正的食物製成的,不是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植物性食品的健康風險 先前的研究也支持這些關於植物性超加工食品的發現。2022年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中,科學家們檢查了78,000名來自健康意識較強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社區的男女的飲食,許多人是素食者和純素食者。經過平均約八年的追蹤,他們發現那些食用最多超加工食品的人比食用最少超加工食品的人死亡率高14%。
數十項研究將超加工食品與早逝和超過30種不同健康狀況的風險增加聯繫起來,包括體重增加、肥胖、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的更高發病率。塑造聯邦政府《美國飲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的委員會正在討論是否應在指南的下一版中包括對超加工食品的警告。
科學家將超加工食品稱為「超美味食品」,即工業生產的食品,具有不尋常的味道和添加劑的組合,如鹽、糖、穩定劑、乳化劑、油和人工成分,這些成分使我們渴望並過度食用它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食品被剝奪了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天然營養素,並塞滿了卡路里。
該研究的作者警告說,他們的研究顯示了超加工植物性食物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相關性,但並未證明因果關係。例如,參與者可能報告的食物類型和數量不準確,或者其他生活方式因素解釋了這些發現。
Related Posts
停經後又異常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上身
2023/3/14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電)高雄55歲吳姓女子停經2年,去年底陰道卻出血2週,期間伴隨腰痠、腹痛等,就醫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緊急開刀;醫師提醒,此癌初期表現常是不正常出血,儘早治療預後效果好。 高雄長庚醫院今天舉辦高階醫療技術記者會,婦癌團隊副召集人吳貞璇率領醫療團隊說明子宮內膜癌達文西手術,吳女經達文西手術,預後效果好,現已恢復正常生活,她也現身分享罹癌、治療心路歷程。 婦產科教授龔福財表示,子宮內膜癌已是台灣女性生殖道癌症第一名,每年有超過3200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此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糖尿病和未曾生育等。 吳女說,自己每年都會做子宮頸抹片,對於身體狀況有一定敏感度,去年底卻異常出血2週,她驚覺異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後續切片診斷為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當時聽到自己罹癌非常震驚,但我想我還有大半人生要過,只能勇敢面對」,吳女因有重要婚禮要參加,又希望儘速手術摘除,最後採吳貞璇建議,使用達文西手術,在術後3天就出院,後續也恢復得很好。 吳貞璇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不少病患會說自己定期抹片檢查,「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無法判斷子宮內膜癌」;如果女性有異常出血,包括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多、停經後出血、下腹部或性交疼痛,以及異常分泌物等,都要儘速就醫。 吳貞璇簡報時表示,手術前如果確定為早期癌症且子宮沒有過大,病患可考慮微創手術,避免傳統切腹手術開刀久、傷口大等風險;達文西機械手臂又比腹腔鏡有更好的3D立體超高解析度,可精準判斷病灶位置完整切除,也減少誤傷神經、血管、周邊組織等。 吳貞璇進一步說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早期子宮內膜癌病患可在手術中使用「前哨淋巴結技術」,找出更多陽性淋巴結,避免傳統上把淋巴全數拆除,造成下肢水腫等副作用;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醫師也可更精準切除前哨淋巴結和止血。 副院長林志哲說,根據台灣癌症年報統計,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5至65歲女性,因初期常伴隨異常出血,有7成病患確診時為早期;高雄長庚已使用達文西術式治療144名婦癌病人。(編輯:陳仁華)1120314
退休老師吃止痛藥多年得腎病 搭配中醫治療獲改善
2023/3/14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圖)14日在衛教宣導會發表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慢性腎病風險。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4日電)台南1名退休教師因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長年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被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末期慢性腎臟病,經中西醫合併治療約半年,脫離腎衰竭風險,關節疼痛也獲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這名65歲病患在退休前就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原以為是長年教學寫板書導致,因此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但退休後疼痛持續,經轉介至奇美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末期慢性腎臟病。 她說,病患除改用其他治療關節炎藥物,約半年前起接受中醫合併治療,經給予科學中藥搭配衛教,目前已脫離腎衰竭風險,手指關節疼痛也獲得改善。 陳曉瑱進一步指出,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物為類風濕性關節治療第一線藥物,但消炎止痛藥是造成腎臟損傷的原因之一;而健保科學中藥有保護腎臟功效,近年來已陸續在大數據、人體試驗、動物實驗上被證實。 她表示,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合作,從台灣2000年至2012年全國保險資料庫中檢索出慢性腎病患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進行分析,發現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較未服用者明顯降低,此研究已獲國際期刊採用。 陳曉瑱強調,過去雖證實非類固醇止痛藥為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科學中藥對止痛與腎臟有保護效果,但未有研究驗證兩者相關性,此研究證實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慢性腎病風險。 她指出,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分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有慢性腎病風險,應避開非類固醇止痛藥物治療,若要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也需由中醫師專業評估與建議,嚴謹把關用藥安全,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治療。(編輯:卞金峰)1120314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老人住宅成為高齡者選項
2023/1/28 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圖為台北市大龍老人住宅。中央社記者林長順攝 112年1月28日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加上少子化影響,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成為趨勢,「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 根據統計,台灣於民國107年3月時,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比率首次超過14%,到114年時,估全國將攀升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台北市老年人口已於111年12月邁入20%以上。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政府推動多項高齡者福利方案或計畫,包括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長期照顧10年計畫及長期照顧10年計畫2.0等,以因應高齡者的多元需求。 根據調查,戰後嬰兒潮的高齡者,主要的照顧者以子女比率最高(44.4%),配偶或同居人居次(35.2%),並有91.7%與主要照顧者同住;以台北市來看,也是以「二代家庭」為大宗(41.2%),其次為與配偶或同居人同住(23.9%),從這些數據顯示家庭仍是照顧高齡者的重要機制。 依照台灣的傳統觀念,高齡者退休後,多數期望和子女同住,共享天倫之樂。不過,隨著社經環境、婚姻關係及少子化趨勢,傳統家庭結構樣貌受到衝擊,照顧功能則日益下降,高齡者未來面臨與配偶同住或獨居的比例可能逐漸增加。 老人福利法將老人福利機構依照顧對象分為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及其他老人福利機構。市面上有民營或公辦民營的「養生村」、「老人住宅」供高齡者選擇,但「養生村」費用較高,「老人住宅」近年來受到不少高齡者青睞。 部分縣市「老人住宅」的入住條件略有不同,但以能自理生活、沒有精神疾病者為主,有些縣市提供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和無自用住宅者優先入住,單人房月繳新台幣1萬多元起即可入住。 台北市社會局於108年曾委託民間進行「台北市老人生活狀況調查」,13.6%的60歲以上高齡受訪者未來生活可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安養機構、老人公寓或老人住宅;35.6%生活無法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長期照顧機構或護理之家。 衛生福利部指出,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及民間都要正視老年人需求,站在老人立場提供全方位的全照顧服務,落實全人關懷並加強弱勢照顧,以促進社會參與及提升生活品質,建構友善老人的社會環境。(編輯:李亨山)1120128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喝水跑步養生 最愛吃紅豆粉粿冰棒
2023/1/21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1日電)副總統賴清德公務繁忙,養生之道就是白開水加上每天跑半小時跑步機,之前全台輔選、參加四大公投宣講,演講完還會來一支古早味的紅豆粉粿冰棒,對他來說就是人間美味。 2021年12月底的四大公投,民進黨舉辦上千場說明會,賴清德跑了上百場,不像有些政治人物會準備澎大海、喉糖等等保養喉嚨,作為醫師,賴清德只靠一帖秘方就是白開水。 幕僚說,賴清德沒有什麼特別保養祕訣,車上會準備礦泉水,四大公投全國宣講期間,行程一個接著一個,賴清德常常一邊看資料、一邊用手機看直播了解前一位講者的宣講內容,接著喝一口礦泉水,就上場了。 幕僚透露,賴清德演講完除了喝水,有時候也會來一支古早味冰棒,紅豆粉粿是賴清德的最愛。 賴清德曾說,對吃沒有特別講究,簡單就好。幕僚表示,賴清德飲食簡單平淡、不挑食,幕僚準備什麼就吃什麼,也會跟著幕僚吃漢堡、披薩。就連去年確診居家隔離期間,也只是依照醫囑吃藥、多喝開水,沒有特別加餐加料或進補,一切如常。 賴清德官邸有一台跑步機,他每天固定跑半小時,搭配清淡飲食,儘管年過60歲、已經當阿公,沒有發福體態,規律飲食與健身習慣是他常保年輕活力的祕訣。(編輯:謝佳珍)1120121
Related Posts
停經後又異常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上身
2023/3/14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電)高雄55歲吳姓女子停經2年,去年底陰道卻出血2週,期間伴隨腰痠、腹痛等,就醫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緊急開刀;醫師提醒,此癌初期表現常是不正常出血,儘早治療預後效果好。 高雄長庚醫院今天舉辦高階醫療技術記者會,婦癌團隊副召集人吳貞璇率領醫療團隊說明子宮內膜癌達文西手術,吳女經達文西手術,預後效果好,現已恢復正常生活,她也現身分享罹癌、治療心路歷程。 婦產科教授龔福財表示,子宮內膜癌已是台灣女性生殖道癌症第一名,每年有超過3200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此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糖尿病和未曾生育等。 吳女說,自己每年都會做子宮頸抹片,對於身體狀況有一定敏感度,去年底卻異常出血2週,她驚覺異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後續切片診斷為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當時聽到自己罹癌非常震驚,但我想我還有大半人生要過,只能勇敢面對」,吳女因有重要婚禮要參加,又希望儘速手術摘除,最後採吳貞璇建議,使用達文西手術,在術後3天就出院,後續也恢復得很好。 吳貞璇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不少病患會說自己定期抹片檢查,「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無法判斷子宮內膜癌」;如果女性有異常出血,包括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多、停經後出血、下腹部或性交疼痛,以及異常分泌物等,都要儘速就醫。 吳貞璇簡報時表示,手術前如果確定為早期癌症且子宮沒有過大,病患可考慮微創手術,避免傳統切腹手術開刀久、傷口大等風險;達文西機械手臂又比腹腔鏡有更好的3D立體超高解析度,可精準判斷病灶位置完整切除,也減少誤傷神經、血管、周邊組織等。 吳貞璇進一步說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早期子宮內膜癌病患可在手術中使用「前哨淋巴結技術」,找出更多陽性淋巴結,避免傳統上把淋巴全數拆除,造成下肢水腫等副作用;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醫師也可更精準切除前哨淋巴結和止血。 副院長林志哲說,根據台灣癌症年報統計,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5至65歲女性,因初期常伴隨異常出血,有7成病患確診時為早期;高雄長庚已使用達文西術式治療144名婦癌病人。(編輯:陳仁華)1120314
退休老師吃止痛藥多年得腎病 搭配中醫治療獲改善
2023/3/14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圖)14日在衛教宣導會發表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慢性腎病風險。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4日電)台南1名退休教師因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長年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被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末期慢性腎臟病,經中西醫合併治療約半年,脫離腎衰竭風險,關節疼痛也獲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這名65歲病患在退休前就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原以為是長年教學寫板書導致,因此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但退休後疼痛持續,經轉介至奇美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末期慢性腎臟病。 她說,病患除改用其他治療關節炎藥物,約半年前起接受中醫合併治療,經給予科學中藥搭配衛教,目前已脫離腎衰竭風險,手指關節疼痛也獲得改善。 陳曉瑱進一步指出,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物為類風濕性關節治療第一線藥物,但消炎止痛藥是造成腎臟損傷的原因之一;而健保科學中藥有保護腎臟功效,近年來已陸續在大數據、人體試驗、動物實驗上被證實。 她表示,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合作,從台灣2000年至2012年全國保險資料庫中檢索出慢性腎病患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進行分析,發現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較未服用者明顯降低,此研究已獲國際期刊採用。 陳曉瑱強調,過去雖證實非類固醇止痛藥為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科學中藥對止痛與腎臟有保護效果,但未有研究驗證兩者相關性,此研究證實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慢性腎病風險。 她指出,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分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有慢性腎病風險,應避開非類固醇止痛藥物治療,若要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也需由中醫師專業評估與建議,嚴謹把關用藥安全,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治療。(編輯:卞金峰)1120314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老人住宅成為高齡者選項
2023/1/28 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圖為台北市大龍老人住宅。中央社記者林長順攝 112年1月28日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加上少子化影響,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成為趨勢,「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 根據統計,台灣於民國107年3月時,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比率首次超過14%,到114年時,估全國將攀升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台北市老年人口已於111年12月邁入20%以上。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政府推動多項高齡者福利方案或計畫,包括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長期照顧10年計畫及長期照顧10年計畫2.0等,以因應高齡者的多元需求。 根據調查,戰後嬰兒潮的高齡者,主要的照顧者以子女比率最高(44.4%),配偶或同居人居次(35.2%),並有91.7%與主要照顧者同住;以台北市來看,也是以「二代家庭」為大宗(41.2%),其次為與配偶或同居人同住(23.9%),從這些數據顯示家庭仍是照顧高齡者的重要機制。 依照台灣的傳統觀念,高齡者退休後,多數期望和子女同住,共享天倫之樂。不過,隨著社經環境、婚姻關係及少子化趨勢,傳統家庭結構樣貌受到衝擊,照顧功能則日益下降,高齡者未來面臨與配偶同住或獨居的比例可能逐漸增加。 老人福利法將老人福利機構依照顧對象分為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及其他老人福利機構。市面上有民營或公辦民營的「養生村」、「老人住宅」供高齡者選擇,但「養生村」費用較高,「老人住宅」近年來受到不少高齡者青睞。 部分縣市「老人住宅」的入住條件略有不同,但以能自理生活、沒有精神疾病者為主,有些縣市提供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和無自用住宅者優先入住,單人房月繳新台幣1萬多元起即可入住。 台北市社會局於108年曾委託民間進行「台北市老人生活狀況調查」,13.6%的60歲以上高齡受訪者未來生活可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安養機構、老人公寓或老人住宅;35.6%生活無法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長期照顧機構或護理之家。 衛生福利部指出,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及民間都要正視老年人需求,站在老人立場提供全方位的全照顧服務,落實全人關懷並加強弱勢照顧,以促進社會參與及提升生活品質,建構友善老人的社會環境。(編輯:李亨山)1120128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喝水跑步養生 最愛吃紅豆粉粿冰棒
2023/1/21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1日電)副總統賴清德公務繁忙,養生之道就是白開水加上每天跑半小時跑步機,之前全台輔選、參加四大公投宣講,演講完還會來一支古早味的紅豆粉粿冰棒,對他來說就是人間美味。 2021年12月底的四大公投,民進黨舉辦上千場說明會,賴清德跑了上百場,不像有些政治人物會準備澎大海、喉糖等等保養喉嚨,作為醫師,賴清德只靠一帖秘方就是白開水。 幕僚說,賴清德沒有什麼特別保養祕訣,車上會準備礦泉水,四大公投全國宣講期間,行程一個接著一個,賴清德常常一邊看資料、一邊用手機看直播了解前一位講者的宣講內容,接著喝一口礦泉水,就上場了。 幕僚透露,賴清德演講完除了喝水,有時候也會來一支古早味冰棒,紅豆粉粿是賴清德的最愛。 賴清德曾說,對吃沒有特別講究,簡單就好。幕僚表示,賴清德飲食簡單平淡、不挑食,幕僚準備什麼就吃什麼,也會跟著幕僚吃漢堡、披薩。就連去年確診居家隔離期間,也只是依照醫囑吃藥、多喝開水,沒有特別加餐加料或進補,一切如常。 賴清德官邸有一台跑步機,他每天固定跑半小時,搭配清淡飲食,儘管年過60歲、已經當阿公,沒有發福體態,規律飲食與健身習慣是他常保年輕活力的祕訣。(編輯:謝佳珍)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