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鐘樓9月底開放 登頂看隱藏版雕像傳奇

0
4

2025/8/28

巴黎聖母院將在9月20日、21日重新開放「鐘樓」,民眾可於這兩日免費登頂參觀。中央社記者李若韻巴黎攝 114年8月28日

(中央社記者李若韻巴黎27日專電)2019年慘遭祝融的巴黎聖母院,自2024年底重啟後仍持續進行修復。鐘樓將於9月底開放登頂,不僅能俯瞰巴黎、近距離欣賞當年幸運躲過火災的「16座雕像群」,其中一座還藏有19世紀主導重建的建築師面孔。

建立自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在1250年時完成兩座高達69公尺(約等同現代20層樓高)的鐘樓,成為一座哥德式大教堂。

聖母院雖曾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期間遭受破壞,近乎荒廢,但19世紀在法國名著「鐘樓怪人」出版後引發社會關注,巴黎政府因此邀請推動哥德復興運動的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Eugene Viollet-le-Duc)主導重整。

他以仿中世紀的方式,全新製作出如今最具代表性的「尖塔」,以及環繞於尖塔底座的「16座雕像群」等。

2019年4月15日聖母院大火,在消防隊的搶救下,保留了鐘樓。尖塔雖完全燒毀,但在尖塔底座的16座雕像,恰巧在火災發生前4天,被送往法國西南部多爾多涅省(Dordogne)修復,奇蹟般地逃過一劫,成為少數倖存的原始元素。

根據巴黎人報(Le Parisien)報導,這16座高3公尺,重150公斤的銅製雕像,分別為聖經中的十二門徒,與四福音象徵(獅子、公牛、天使和鷹)。

自1861年起安裝至今,因氧化轉為綠色,1937年曾拆下翻修。2019年至2021年修復期間,團隊使用新技術去除氧化層,重現原本的棕色金屬光澤,並以錘子修正變形,替換損壞部分,加上防鏽塗層。

法國藝術雜誌Beaux Arts補充一個微妙的秘密:其中一座門徒雕像的臉孔,竟是19世紀負責聖母院重建的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本人,彷彿是他悄悄留下的隱藏簽名。而該雕像代表的正是門徒聖多馬(Saint Thomas),在中世紀傳說中被視為建築師與工匠的守護者。

目前鐘樓、全新建造的尖塔、與已放回尖塔底部的雕像群,正進行鷹架拆除工程,準備再次重現在世人眼前。

建立自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在1250年時完成兩座高達69公尺的鐘樓,為哥德式教堂代表。在2019年慘遭祝融、2024年底重啟後,鐘樓將於9月底開放登頂。中央社記者李若韻巴黎攝 114年8月28日

法國國家古蹟中心(CMN)日前宣布,聖母院鐘樓將於9月20日、21日重新開放,為「歐洲古蹟日」活動的一部分,屆時民眾可免費登頂參觀,需至活動官網預約。

巴黎觀光網站「出走巴黎」(Sortir à Paris)預告,自9月24日起,鐘樓將恢復售票參觀,門費為16歐元(約新台幣560元),25歲以下免費。9月24日至10月31日開放時間為9時至23時;11月1日至隔年3月31日則為9時至17時30分。

除鐘樓外,進入巴黎聖母院仍免費,需至官網預約或現場排隊。根據費加洛報(Le Figaro)統計,聖母院每日湧入3.5萬名訪客,重新開放不到一年,已累積超過700萬參觀人次,迅速重回法國最受歡迎的古蹟之列。整體修護工程將持續至2030年。(編輯:田瑞華)1140828

根據費加洛報(Le Figaro)統計,聖母院每日湧入3.5萬名訪客,重新開放不到一年,已累積超過700萬參觀人次,迅速重回法國最受歡迎的古蹟之列。整體修護工程將持續至2030年。中央社記者李若韻巴黎攝 114年8月28日
Related Posts
日本因應觀光公害 擬調漲訪日旅客「出國稅」

2025/5/19 日本首相石破茂19日回應表示認同對訪日旅客調漲「出國稅」。圖為東京觀光人潮。(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9日專電)日本2019年起向訪日外籍客與出境旅客開徵每人1000日圓的國際觀光旅客稅(出國稅)。今天有日本參議員建議針對訪日客調漲「出國稅」,以作為觀光公害對策的財源。對此,日本首相石破茂回應表示認同。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向搭機或搭船出境的旅客開徵出國稅,並把稅金直接納入機票或船票之中。出國稅是每人一次徵收1000日圓(約新台幣212元),日本人也是被徵稅的對象,稅收用於振興觀光。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參議員吉川有美今天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質詢時表示,相較於其他國家,日本的出國稅低,應針對訪日客調漲「出國稅」的徵收額,用以當作因應「觀光公害」(overtourism)對策、地方創生的財源。 對此,石破表示,「至今用日本國民的稅金進行了各種基礎建設的整備,要求訪日客付出適當的對價,應該算是對日本納稅者的義務。政府也會考慮此事。」 有關針對日本人調漲「出國稅」一事,石破表示,「是否能取得平衡,還有待討論」、「有必要進行綿密的討論」。 日本2019年1月起徵收的「出國稅」稅收2023年度達到399億日圓,是2022年度的3倍左右,估計2025年度會增加到490億日圓。 日本政府觀光局估計2024年訪日客總數高達3686萬9900人,創統計史新高紀錄,日本人出國人數則為1301萬人。 日本政府目標2030年訪日客人量達到6000萬人,但有些機場與觀光區的相關設備和環境,難以應付遊客湧入。若訪日客增加,可能會使得「觀光公害」問題更嚴重,因此日本政府有意透過提高出國稅增加財源。(編輯:高照芬)1140519

日本旅遊入境新制2028年4月上路 出發前須線上申報付費

2025/5/23 日本將從2028年4月起,對享有短期居留免簽證待遇的外國人實施線上入境事前審查制度。圖為台北松山機場赴日旅客辦理報到手續。(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東京23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相當於出入境管理局)今天宣布,2028年4月起的新會計年度將實施線上入境事前審查制度,且收取費用,適用對象為享有短期居留免簽證待遇的外國人。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這項制度的正式名稱為JESTA,是參考美國旅行授權電子系統(ESTA)而建立。 日本的現行制度是透過航空公司等,在班機起飛後,由旅客提供的資訊來檢查是否有危險人物,不過即使發現可疑人士,也難以阻止這些人入境。 日本未來將透過這項新制,要求旅客事前申報職業、入境目的、住宿地點等資訊,適用對象為71個享有在日本短期居留、免簽的國家與地區的赴日旅客。 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會確認上述內容,沒問題後才會批准,而申請沒過關者,將無法登上前往日本的飛機或船隻。 而這項制度希望在防止非法居留、犯罪等人士入境日本之外,也能有助於簡化入境審查程序。旅客入境後只要在審查機器登錄臉部照片與指紋,若沒問題,即可通過自動閘門完成入境手續。 而日本與其他實施類似制度的國家一樣,JESTA也會向赴日旅客收取費用,日方之後將研擬金額與收取方式等細節。 出入國在留管理廳表示,隨著訪日遊客大增,入境審查也出現混亂,而觀光客等待入境的時間變長也成為課題,希望這項制度能提高審查效率。 日本法務大臣鈴木馨祐今天在內閣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提到JESTA時說明「將更嚴格管理出入境,並加速出入境審查」。(譯者:楊惟敬/核稿:陳正健)1140523

羅馬展出百件巴洛克珍品 印證17世紀全球化已夯

2025/5/24 奎里納爾馬廄博物館舉辦「全球化巴洛克」特展,展出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明朝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副本,顯示17世紀的羅馬已十分全球化。中央社記者黃雅詩羅馬攝114年5月24日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羅馬23日專電)從巨幅日本漆畫屏風,到傳教士利瑪竇在明朝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上百件17世紀時期與羅馬相關的珍奇藝術品,首度匯集在義大利總統府旁博物館展出,呈現當時的羅馬已極具「全球化視野」。 奎里納爾馬廄博物館(SCUDERIE DEL QUIRINALE)舉辦「全球化巴洛克」(BAROCCO GLOBALE)特展,呈現17世紀時,羅馬藝文界已薈萃了來自非洲、亞洲、中東的多元世界觀,展期至7月13日止。 共同策展人佛雷多利尼(Francesco Freddolini)向中央社表示,這是義大利公共展覽過去從未觸及的主題,這些展品印證羅馬早在400年前,已跟許多遙遠文明關係密切,認識這段歷史,有助理解當代全球性議題。 巴洛克藝術強調繁複誇飾與色彩動感。佛雷多利尼說,選擇17世紀巴洛克藝術為策展主題,因為那是羅馬「全球化」集大成時期,例如當時教宗保祿五世,也積極將觸角拓展到歐陸之外。 展覽一開場,展示一尊罕見的非洲裔大理石半身像,這是由教宗保祿五世下令製作的剛果大使內文達(Antonio Manuel Ne Vunda)紀念像,他是首位非裔人士獲此尊榮待遇。 主辦單位表示,在先教宗方濟各推動下,這座半身雕像此次是首度從羅馬宗座「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外借展覽。 「全球化巴洛克」特展展品,17世紀時的教宗保祿五世下令製作剛果大使內文達的大理石半身像,內文達是首位獲得此一殊榮的非洲裔人士。中央社記者黃雅詩羅馬攝 Read more

台灣天籟嗓音迴盪梵蒂岡 原聲童聲合唱團快閃演出

2025/5/27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26日前往梵蒂岡演出,孩童先在聖伯多祿大教堂前方的協和大道表演歌曲,接著一路舉著國旗前進,活潑可愛模樣引起許多各國民眾關注。(駐教廷使館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雅詩梵蒂岡傳真 114年5月27日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梵蒂岡26日專電)來自台灣原住民兒童的天籟之聲迴盪梵蒂岡。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今天在聖伯多祿大教堂內快閃演出,讓現場群眾又驚又喜,有人拿出手機爭拍,也有朝聖者表示相當感動。 駐教廷使館今天在臉書分享這場快閃演出,影片中「原聲童聲合唱團」的小朋友戴著台灣原民頭飾,在聖伯多祿大殿內的「聖詠團小堂」(Chapel of the Choir)高歌,引起許多朝聖者圍觀。 「原聲童聲合唱團」今天抵達羅馬後,中午先拜訪駐教廷大使館,在使館享用披薩簡餐,隨後在使館前方的協和大道演唱「拍手歌」。 下午4時,在聖伯多祿大教堂內演出。演唱歌單包括拉丁文聖詠、中文詩歌,及布農族詩歌。 「原聲童聲合唱團」27日晚間,將與知名的「西斯汀教堂聖樂團童聲合唱團」,在羅馬納佛納廣場(Piazza Navona)的聖阿尼斯教堂(Chiesa di Sant’Agnese in Agone)共同演出。 「原聲童聲合唱團」5月25日至6月10日前往歐洲多國巡演,預定訪問梵蒂岡、義大利羅馬、德國柏林、波蘭、奧地利維也納等地。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Vox Nativa)成立於2008年,隸屬「台灣原聲教育協會」,指揮為布農族校長馬彼得。團員皆為南投玉山山麓各部落的原住民孩童,多數來自清寒家庭。(編輯:張芷瑄)1140527

Related Posts
日本因應觀光公害 擬調漲訪日旅客「出國稅」

2025/5/19 日本首相石破茂19日回應表示認同對訪日旅客調漲「出國稅」。圖為東京觀光人潮。(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9日專電)日本2019年起向訪日外籍客與出境旅客開徵每人1000日圓的國際觀光旅客稅(出國稅)。今天有日本參議員建議針對訪日客調漲「出國稅」,以作為觀光公害對策的財源。對此,日本首相石破茂回應表示認同。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向搭機或搭船出境的旅客開徵出國稅,並把稅金直接納入機票或船票之中。出國稅是每人一次徵收1000日圓(約新台幣212元),日本人也是被徵稅的對象,稅收用於振興觀光。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參議員吉川有美今天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質詢時表示,相較於其他國家,日本的出國稅低,應針對訪日客調漲「出國稅」的徵收額,用以當作因應「觀光公害」(overtourism)對策、地方創生的財源。 對此,石破表示,「至今用日本國民的稅金進行了各種基礎建設的整備,要求訪日客付出適當的對價,應該算是對日本納稅者的義務。政府也會考慮此事。」 有關針對日本人調漲「出國稅」一事,石破表示,「是否能取得平衡,還有待討論」、「有必要進行綿密的討論」。 日本2019年1月起徵收的「出國稅」稅收2023年度達到399億日圓,是2022年度的3倍左右,估計2025年度會增加到490億日圓。 日本政府觀光局估計2024年訪日客總數高達3686萬9900人,創統計史新高紀錄,日本人出國人數則為1301萬人。 日本政府目標2030年訪日客人量達到6000萬人,但有些機場與觀光區的相關設備和環境,難以應付遊客湧入。若訪日客增加,可能會使得「觀光公害」問題更嚴重,因此日本政府有意透過提高出國稅增加財源。(編輯:高照芬)1140519

日本旅遊入境新制2028年4月上路 出發前須線上申報付費

2025/5/23 日本將從2028年4月起,對享有短期居留免簽證待遇的外國人實施線上入境事前審查制度。圖為台北松山機場赴日旅客辦理報到手續。(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東京23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相當於出入境管理局)今天宣布,2028年4月起的新會計年度將實施線上入境事前審查制度,且收取費用,適用對象為享有短期居留免簽證待遇的外國人。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這項制度的正式名稱為JESTA,是參考美國旅行授權電子系統(ESTA)而建立。 日本的現行制度是透過航空公司等,在班機起飛後,由旅客提供的資訊來檢查是否有危險人物,不過即使發現可疑人士,也難以阻止這些人入境。 日本未來將透過這項新制,要求旅客事前申報職業、入境目的、住宿地點等資訊,適用對象為71個享有在日本短期居留、免簽的國家與地區的赴日旅客。 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會確認上述內容,沒問題後才會批准,而申請沒過關者,將無法登上前往日本的飛機或船隻。 而這項制度希望在防止非法居留、犯罪等人士入境日本之外,也能有助於簡化入境審查程序。旅客入境後只要在審查機器登錄臉部照片與指紋,若沒問題,即可通過自動閘門完成入境手續。 而日本與其他實施類似制度的國家一樣,JESTA也會向赴日旅客收取費用,日方之後將研擬金額與收取方式等細節。 出入國在留管理廳表示,隨著訪日遊客大增,入境審查也出現混亂,而觀光客等待入境的時間變長也成為課題,希望這項制度能提高審查效率。 日本法務大臣鈴木馨祐今天在內閣會議結束後的記者會提到JESTA時說明「將更嚴格管理出入境,並加速出入境審查」。(譯者:楊惟敬/核稿:陳正健)1140523

羅馬展出百件巴洛克珍品 印證17世紀全球化已夯

2025/5/24 奎里納爾馬廄博物館舉辦「全球化巴洛克」特展,展出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明朝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副本,顯示17世紀的羅馬已十分全球化。中央社記者黃雅詩羅馬攝114年5月24日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羅馬23日專電)從巨幅日本漆畫屏風,到傳教士利瑪竇在明朝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上百件17世紀時期與羅馬相關的珍奇藝術品,首度匯集在義大利總統府旁博物館展出,呈現當時的羅馬已極具「全球化視野」。 奎里納爾馬廄博物館(SCUDERIE DEL QUIRINALE)舉辦「全球化巴洛克」(BAROCCO GLOBALE)特展,呈現17世紀時,羅馬藝文界已薈萃了來自非洲、亞洲、中東的多元世界觀,展期至7月13日止。 共同策展人佛雷多利尼(Francesco Freddolini)向中央社表示,這是義大利公共展覽過去從未觸及的主題,這些展品印證羅馬早在400年前,已跟許多遙遠文明關係密切,認識這段歷史,有助理解當代全球性議題。 巴洛克藝術強調繁複誇飾與色彩動感。佛雷多利尼說,選擇17世紀巴洛克藝術為策展主題,因為那是羅馬「全球化」集大成時期,例如當時教宗保祿五世,也積極將觸角拓展到歐陸之外。 展覽一開場,展示一尊罕見的非洲裔大理石半身像,這是由教宗保祿五世下令製作的剛果大使內文達(Antonio Manuel Ne Vunda)紀念像,他是首位非裔人士獲此尊榮待遇。 主辦單位表示,在先教宗方濟各推動下,這座半身雕像此次是首度從羅馬宗座「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外借展覽。 「全球化巴洛克」特展展品,17世紀時的教宗保祿五世下令製作剛果大使內文達的大理石半身像,內文達是首位獲得此一殊榮的非洲裔人士。中央社記者黃雅詩羅馬攝 Read more

台灣天籟嗓音迴盪梵蒂岡 原聲童聲合唱團快閃演出

2025/5/27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26日前往梵蒂岡演出,孩童先在聖伯多祿大教堂前方的協和大道表演歌曲,接著一路舉著國旗前進,活潑可愛模樣引起許多各國民眾關注。(駐教廷使館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雅詩梵蒂岡傳真 114年5月27日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梵蒂岡26日專電)來自台灣原住民兒童的天籟之聲迴盪梵蒂岡。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今天在聖伯多祿大教堂內快閃演出,讓現場群眾又驚又喜,有人拿出手機爭拍,也有朝聖者表示相當感動。 駐教廷使館今天在臉書分享這場快閃演出,影片中「原聲童聲合唱團」的小朋友戴著台灣原民頭飾,在聖伯多祿大殿內的「聖詠團小堂」(Chapel of the Choir)高歌,引起許多朝聖者圍觀。 「原聲童聲合唱團」今天抵達羅馬後,中午先拜訪駐教廷大使館,在使館享用披薩簡餐,隨後在使館前方的協和大道演唱「拍手歌」。 下午4時,在聖伯多祿大教堂內演出。演唱歌單包括拉丁文聖詠、中文詩歌,及布農族詩歌。 「原聲童聲合唱團」27日晚間,將與知名的「西斯汀教堂聖樂團童聲合唱團」,在羅馬納佛納廣場(Piazza Navona)的聖阿尼斯教堂(Chiesa di Sant’Agnese in Agone)共同演出。 「原聲童聲合唱團」5月25日至6月10日前往歐洲多國巡演,預定訪問梵蒂岡、義大利羅馬、德國柏林、波蘭、奧地利維也納等地。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Vox Nativa)成立於2008年,隸屬「台灣原聲教育協會」,指揮為布農族校長馬彼得。團員皆為南投玉山山麓各部落的原住民孩童,多數來自清寒家庭。(編輯:張芷瑄)1140527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