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28
91歲的羅茂祥是台東池上地區農會目前最年長的會員,依然離不開農地和最愛的水稻品種「醜美人」,每天早晚下田耕作。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4年6月28日(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8日電)13年前老農羅茂祥將2頭水牛賣了,當時他望著1甲土地,難過地說「要離開水田了」。但今年已91歲的他,依然離不開農地和最愛的水稻品種「醜美人」,每天早晚下田耕作。
羅茂祥是台東池上地區農會目前最年長、每日風雨無阻下田工作的會員,也是台東縱谷最後一名以傳統牛耕種稻、人力收割的老農,但隨著他也改以機械替代,傳統牛耕已在台東縱谷消失。羅茂祥過去以傳統牛耕種稻,是最親近土地的老農夫,彎著腰,駝著客家人勤奮、耐勞的精神。(中央社檔案照片)這幾天,台東戶外溫度都超過攝氏36度,老農揹著割草機割田埂的雜草,動作俐落、熟練,看不出烈陽下的農夫已91歲,他細心照顧著養活他和小孩長大的土地。他說,「最近準備割稻子了,水田的四周要整理乾淨」。
羅茂祥16歲開始跟著父母親下田,退伍後,父親將位於台東縣池上鄉振興村祖先留下的1甲田交給他。別人1甲田可能是方正的一整塊,但他的田什麼形狀都有,且還是梯田。
最大面積的田超過1分,最小的1、2坪,有不規則長條形、菱形、橢圓形,無法使用機械耕種,他也不想去破壞土地原有樣貌,因此以人力插秧、牛力翻土、整地。為了犁田,他飼養2頭水牛輪流耕田。
羅茂祥告訴中央社記者,他認為,水牛比黃牛適合犁田,水牛雖然動作慢,但是很有力,適合在泥巴裡工作;黃牛快,但是無力。老農傳統耕作,無形中也耕出了「社會責任」,10年前村裡還有4、5名會手工插秧的老農夫,他提供機會給這些趕不上時代的老農有傳統工作機會。
羅茂祥的子女有的擔任工程師,有的是老師,但是老農還是堅持下田養活自己,他說「不想麻煩囝孫(兒女和孫子)」;13年前,1期稻耕作後,他將2頭水牛賣了,當時他說「快80歲了,要退休,離開水田」。
13年過去,他依然每天出現在水田,羅茂祥說,原本賣牛後想退休,後來小孩回來,用機械幫他整地、插秧,於是就繼續耕作;不過還是有幾塊要人工插秧和手割稻。羅茂祥每天早晚下田耕作,動作俐落、熟練,細心照顧著養活他和小孩長大的土地。圖為羅茂祥4月間巡視水稻田情形。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攝 114年6月28日羅茂祥說,時代不一樣了,台灣都有女孩當總統了,立法院的女立委也都很會講話,種田也要跟上時代,小孩用機械幫他耕田,他負責管理。
他的兒子在一旁說,過去村莊還有老農會傳統手插秧、割稻,現在只剩下1名老婦會此技法。10年前結束西部工作,返鄉照顧母親,於是開始用機械幫父親整地和插秧,再交由父親管理,「父親停不下來,就讓他做健康的」。
老農不再用牛耕種,逐漸迎合時代,但田裡唯一不變的還是他最愛的「醜美人」高雄139號水稻品種。這品種有軟Q的米飯口味,但因外觀不是很潔白,因此被農友稱為「醜美人」。
30幾年前老農開始栽種「醜美人」,從此愛上它。原因是口感好,遠近馳名的池上便當過去就是使用「醜美人」;但因外觀不佳,在稻米比賽第一關就被淘汰,因此很少人用這品種參賽。
因稻米比賽不吃香,且外觀無法達到一級米的標準,通路商不想賣,因此種的農民越來越少了,現在只剩下契作。老農曾說過,沒想過要參加稻米比賽,「就算參加也不會得名啦」、「讓大家吃得好較重要」。(編輯:謝雅竹)1140628
老農夫羅茂祥堅持栽種有「醜美人」之稱的「高雄 139號」稻米,「醜美人」雖然口感絕佳 ,但是外觀不漂亮,因此在稻米比賽第一關就會被淘汰。羅茂祥說 ,「好吃卡重要,沒冠軍,沒關係」。(中央社檔案照片)
Related Posts
不老騎士挑戰蘇花公路 99歲爺爺4度參加信心滿滿
2023/3/1 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14日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4日電)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今天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完全不害怕。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共1106公里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同時也擔任「獨居弱勢長輩餐食計畫」愛心大使,期間親自參與社區機構交流、備餐、送餐服務,更號召社會大眾關心老人用餐困境,為20萬人次的獨居弱勢長輩募集1700萬元餐食經費。 今天是環島第6天,累積追夢里程達615公里,不老騎士們也更熟悉車隊前進節奏及道安志工引導前進方式,與一起挑戰圓夢的夥伴彼此也更認識,尤其之前平安順利完成南迴公路後,面對今天蘇花公路,大家都有信心。 基金會企劃黃安廷告訴中央社記者,今年32名不老騎士中,有31人都未曾機車環島過,唯一有環島經驗的是最高齡99歲的郭深森,他90歲才開啟環島旅程,分別在2014年、2019年及2022年3次環島成功,最大夢想是100歲還要機車環島。 不老騎士們也因為郭深森老大哥領軍,加上出發前持續運動、練習騎車做好準備,讓大家對挑戰風光美、困難度高的蘇花公路信心滿滿。 郭深森說,已經不是第一次騎蘇花,最重要的是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大家,幫忙注意來車,守在車隊旁,隨時注意每人騎乘狀態,若有任何情況,志工們都會馬上協助或處理,今天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 罹患小兒麻痺症的賴美文被不老騎士電影感動與激勵,所以年過65歲時就跟家人說,要把平常捐款的預算存起來,支持不老騎士做公益,當作送給自己70歲生日禮物。今天要挑戰蘇花公路,雖然有點緊張,但有交管志工、警察帶領,以及醫護志工陪騎,能隨時觀察每個人的狀況。過去兒子曾騎自行車環島,如今自己終於也可以環島,在生長的土地上走一圈,真的很興奮。(編輯:郭諭儒)1120314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車隊小心通過大清水隧道施工路段。(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台灣銀髮就業族突破百萬 企業進用中高齡人力意願增
2023/2/26 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6日電)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勞動部指出,近年可觀察到企業觀念逐漸改變,進用中高齡者補足人力的意願有上升趨勢。 主計總處統計資料指出,2010年台灣60歲以上的銀髮就業者才剛突破50萬人大關,不過12年的時間就翻倍成長,在2022年正式突破百萬大關、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社會邁向高齡化,年輕人力越來越短缺,雇主擔心找不到人,因此近年可觀察到越來越多企業逐漸轉變觀念,願意進用中高齡勞動者補足人力缺口。 黃維琛說明,因體力下降等因素,中高齡族群常偏好做部分工時工作,且有工作經驗豐富、流動性較以學生為主年輕的打工族低等特性;這些條件與賣場在特定時段需要大量人力的需求,不謀而合,因此近2年中高齡勞動者進入賣場工作情況有上升趨勢。 至於職場年齡歧視現況,黃維琛指出,目前在就業服務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等法規中,都有禁止年齡歧視相關規範,不過還是有遇過學校廚工、保全人員等工作,在徵才時設下年齡限制的零星個案。 黃維琛指出,國人平均壽命拉長,中高齡者體能狀況也較過往好,加上面臨少子化,企業若還停留在過去對銀髮族的刻板印象,可能就會搶不到人;勞動部也持續從雇主端和勞工端雙管齊下,透過協助媒合、補助、調整工作內容等方式,促進中高齡者繼續就業或轉職。(編輯:陳仁華)1120226
台灣太魯閣國家公園空拍美景
這個河流是有生命的,它切割過山脈,形成峽谷,製造了河岸階地,澆灌著森林,孕育著無數的生物和人類。(請打開CC中文字幕,有中文景點標示) https://youtu.be/8eWsEqPVPHY 寧安橋位於長春祠的西邊。這座紅色的吊橋是在通往中央橫貫公路的建設期間建造的。 布洛灣吊橋將連接周圍的景點,例如布洛灣、八大崗和燕子口步道,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其他旅遊亮點相連。 太魯閣的V形峽谷在世界上相當罕見。最美麗的一段在九曲洞和燕子口之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河流穿過山脈,地形的曲線是它自然設計中最美麗的迷人之處。壯麗的峽谷由大理岩、片麻岩和片頁岩層組成。 瑞穗古道的懸崖峭壁,寬度僅有30厘米,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中唯一的歷史保存遺址。 新、舊六芳橋都跨越立霧溪。在橋下,河流轉了90度,從高聳的大理石峭壁上刻出了美麗的波紋線條。 在通往峽谷的路上有許多隧道,但其中一段被稱為「九曲洞」,特別令人驚嘆,是遊客的熱門景點。 天祥有四個河岸階地,這是最低的一個,可以遠眺遠方的祥德寺。 長春祠最初是為了敬奉在建造橫貫公路時死亡的人而建造的。 在注入太平洋之前,立霧溪在這裡形成了一個狹窄的峽口,中央橫貫公路穿越其中。這也將太魯閣峽谷的美景帶到了世界的注目下。
Related Posts
不老騎士挑戰蘇花公路 99歲爺爺4度參加信心滿滿
2023/3/1 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14日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4日電)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今天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完全不害怕。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共1106公里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同時也擔任「獨居弱勢長輩餐食計畫」愛心大使,期間親自參與社區機構交流、備餐、送餐服務,更號召社會大眾關心老人用餐困境,為20萬人次的獨居弱勢長輩募集1700萬元餐食經費。 今天是環島第6天,累積追夢里程達615公里,不老騎士們也更熟悉車隊前進節奏及道安志工引導前進方式,與一起挑戰圓夢的夥伴彼此也更認識,尤其之前平安順利完成南迴公路後,面對今天蘇花公路,大家都有信心。 基金會企劃黃安廷告訴中央社記者,今年32名不老騎士中,有31人都未曾機車環島過,唯一有環島經驗的是最高齡99歲的郭深森,他90歲才開啟環島旅程,分別在2014年、2019年及2022年3次環島成功,最大夢想是100歲還要機車環島。 不老騎士們也因為郭深森老大哥領軍,加上出發前持續運動、練習騎車做好準備,讓大家對挑戰風光美、困難度高的蘇花公路信心滿滿。 郭深森說,已經不是第一次騎蘇花,最重要的是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大家,幫忙注意來車,守在車隊旁,隨時注意每人騎乘狀態,若有任何情況,志工們都會馬上協助或處理,今天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 罹患小兒麻痺症的賴美文被不老騎士電影感動與激勵,所以年過65歲時就跟家人說,要把平常捐款的預算存起來,支持不老騎士做公益,當作送給自己70歲生日禮物。今天要挑戰蘇花公路,雖然有點緊張,但有交管志工、警察帶領,以及醫護志工陪騎,能隨時觀察每個人的狀況。過去兒子曾騎自行車環島,如今自己終於也可以環島,在生長的土地上走一圈,真的很興奮。(編輯:郭諭儒)1120314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車隊小心通過大清水隧道施工路段。(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台灣銀髮就業族突破百萬 企業進用中高齡人力意願增
2023/2/26 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6日電)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勞動部指出,近年可觀察到企業觀念逐漸改變,進用中高齡者補足人力的意願有上升趨勢。 主計總處統計資料指出,2010年台灣60歲以上的銀髮就業者才剛突破50萬人大關,不過12年的時間就翻倍成長,在2022年正式突破百萬大關、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社會邁向高齡化,年輕人力越來越短缺,雇主擔心找不到人,因此近年可觀察到越來越多企業逐漸轉變觀念,願意進用中高齡勞動者補足人力缺口。 黃維琛說明,因體力下降等因素,中高齡族群常偏好做部分工時工作,且有工作經驗豐富、流動性較以學生為主年輕的打工族低等特性;這些條件與賣場在特定時段需要大量人力的需求,不謀而合,因此近2年中高齡勞動者進入賣場工作情況有上升趨勢。 至於職場年齡歧視現況,黃維琛指出,目前在就業服務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等法規中,都有禁止年齡歧視相關規範,不過還是有遇過學校廚工、保全人員等工作,在徵才時設下年齡限制的零星個案。 黃維琛指出,國人平均壽命拉長,中高齡者體能狀況也較過往好,加上面臨少子化,企業若還停留在過去對銀髮族的刻板印象,可能就會搶不到人;勞動部也持續從雇主端和勞工端雙管齊下,透過協助媒合、補助、調整工作內容等方式,促進中高齡者繼續就業或轉職。(編輯:陳仁華)1120226
台灣太魯閣國家公園空拍美景
這個河流是有生命的,它切割過山脈,形成峽谷,製造了河岸階地,澆灌著森林,孕育著無數的生物和人類。(請打開CC中文字幕,有中文景點標示) https://youtu.be/8eWsEqPVPHY 寧安橋位於長春祠的西邊。這座紅色的吊橋是在通往中央橫貫公路的建設期間建造的。 布洛灣吊橋將連接周圍的景點,例如布洛灣、八大崗和燕子口步道,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其他旅遊亮點相連。 太魯閣的V形峽谷在世界上相當罕見。最美麗的一段在九曲洞和燕子口之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河流穿過山脈,地形的曲線是它自然設計中最美麗的迷人之處。壯麗的峽谷由大理岩、片麻岩和片頁岩層組成。 瑞穗古道的懸崖峭壁,寬度僅有30厘米,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中唯一的歷史保存遺址。 新、舊六芳橋都跨越立霧溪。在橋下,河流轉了90度,從高聳的大理石峭壁上刻出了美麗的波紋線條。 在通往峽谷的路上有許多隧道,但其中一段被稱為「九曲洞」,特別令人驚嘆,是遊客的熱門景點。 天祥有四個河岸階地,這是最低的一個,可以遠眺遠方的祥德寺。 長春祠最初是為了敬奉在建造橫貫公路時死亡的人而建造的。 在注入太平洋之前,立霧溪在這裡形成了一個狹窄的峽口,中央橫貫公路穿越其中。這也將太魯閣峽谷的美景帶到了世界的注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