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蒙惠過世享壽98歲 創辦空中英語教室陪伴台灣三代人

0
131

2024/8/7 09:27(8/7 10:58 更新)

彭蒙惠(中)看見台灣人學習英語的需求,從廣播課程講義開始發展成3本英語學習雜誌,至今教台灣3代人學會英語。(彭蒙惠提供)
彭蒙惠(中)看見台灣人學習英語的需求,從廣播課程講義開始發展成3本英語學習雜誌,至今教台灣3代人學會英語。(彭蒙惠提供)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7日電)空中英語雜誌創辦人彭蒙惠6日去世,享壽98歲。美國出生的她,於1951年跟隨幾名基督教傳教士一同來台,選擇到花蓮服務,看見台灣人學習英語的需求,從廣播課程講義開始發展成3本英語學習雜誌,至今教台灣3代人學會英語。

1926年於美國西雅圖出生的彭蒙惠,在基督教信仰家庭長大,21歲時離家遠赴中國上海,後因遭遇戰亂,輾轉到台灣,並選擇前往極缺宣教士的花蓮服務,看到台灣人學習英語的需求,從廣播課程講義發展為3本英語學習雜誌,持續在台深耕英語教育。

由於1950年代的花蓮還沒有什麼外國人,為了迅速融入當地文化,彭蒙惠不但參加籃球隊、教主日學,還申請甲種入山證,走到深山部落去探望原住民,太魯閣族的原住民也視她為好友,還替她取了原住民名字「利百加」,意思是山谷中的百合花。

彭蒙惠出身美國西雅圖,1951年來台往東朝傳教士人數幾乎掛零的花蓮走,更走到深山部落探望原住民。(彭蒙惠提供)
彭蒙惠出身美國西雅圖,1951年來台往東朝傳教士人數幾乎掛零的花蓮走,更走到深山部落探望原住民。(彭蒙惠提供)
1982年12月9日,彭蒙惠(左)獲選好人好事代表,抵達台北火車站時接受民眾獻花致敬。(中央社檔案照片)
1982年12月9日,彭蒙惠(左)獲選好人好事代表,抵達台北火車站時接受民眾獻花致敬。(中央社檔案照片)

彭蒙惠於1951年製作台灣第1個福音廣播節目,由於發現台灣很需要好的英語教育,她於1960年代接受廣播電台邀請,開始錄製空中英語教室英語教學廣播節目,引起廣大聽友迴響,後來還發展成「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彭蒙惠英語」等雜誌。致力推廣英語教育的彭蒙惠,也被稱為台灣的「英文教母」。

英語教師彭蒙惠(後排中)發起「Give Me 10─每天說十分鐘英語」運動,二十一日呼籲大家每天說十分鐘英語,讓英語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央社檔案照片)
英語教師彭蒙惠(後排中)發起「Give Me 10─每天說十分鐘英語」運動,二十一日呼籲大家每天說十分鐘英語,讓英語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央社檔案照片)

和彭蒙惠相識多年的救世傳播協會會長洪善群曾分享,「因材施教」是彭蒙惠的教學風範,她總能看見方法與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找到學習樂趣。而彭蒙惠不管到哪個場合,都對任何人熱情、和善,甚至深入關心。

在台深耕逾70年的彭蒙惠,曾於2002年獲總統府頒發「紫色大綬景星勳章」,表揚她多年來在英語教育與推動台灣國際化的貢獻,並於2023年6月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政府則於2014年宣布4月2日為「彭蒙惠日」,表揚她這一生對華人的卓越貢獻。

雖然出生於美國西雅圖,但早就把台灣當成自己家的彭蒙惠,曾於2003年預先立下遺囑,選擇火化,歸葬於淡水的基督教墓園。(編輯:張雅淨)1130807

美國華盛頓州副州長兼參議院議長歐文(Brad Owen)(左2)2014年頒發正式決議文表揚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左4)對台灣英語教育和社會的貢獻,及促進台灣和華盛頓州雙邊關係的成就。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03年6月24日
美國華盛頓州副州長兼參議院議長歐文(Brad Owen)(左2)2014年頒發正式決議文表揚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左4)對台灣英語教育和社會的貢獻,及促進台灣和華盛頓州雙邊關係的成就。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03年6月24日
時任總統蔡英文(左)去年參訪空中英語教室時將台灣護照交給創辦人彭蒙惠(中),並感謝她對台灣的貢獻。(圖取自facebook.com/tsaiingwen)
時任總統蔡英文(左)去年參訪空中英語教室時將台灣護照交給創辦人彭蒙惠(中),並感謝她對台灣的貢獻。(圖取自facebook.com/tsaiingwen)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左)去年6月接受台北市長蔣萬安(右)頒贈身分證與戶口名簿,正式加入台北市大家庭。(中央社檔案照片)
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左)去年6月接受台北市長蔣萬安(右)頒贈身分證與戶口名簿,正式加入台北市大家庭。(中央社檔案照片)
Related Posts
停經後又異常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上身

2023/3/14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電)高雄55歲吳姓女子停經2年,去年底陰道卻出血2週,期間伴隨腰痠、腹痛等,就醫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緊急開刀;醫師提醒,此癌初期表現常是不正常出血,儘早治療預後效果好。 高雄長庚醫院今天舉辦高階醫療技術記者會,婦癌團隊副召集人吳貞璇率領醫療團隊說明子宮內膜癌達文西手術,吳女經達文西手術,預後效果好,現已恢復正常生活,她也現身分享罹癌、治療心路歷程。 婦產科教授龔福財表示,子宮內膜癌已是台灣女性生殖道癌症第一名,每年有超過3200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此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糖尿病和未曾生育等。 吳女說,自己每年都會做子宮頸抹片,對於身體狀況有一定敏感度,去年底卻異常出血2週,她驚覺異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後續切片診斷為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當時聽到自己罹癌非常震驚,但我想我還有大半人生要過,只能勇敢面對」,吳女因有重要婚禮要參加,又希望儘速手術摘除,最後採吳貞璇建議,使用達文西手術,在術後3天就出院,後續也恢復得很好。 吳貞璇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不少病患會說自己定期抹片檢查,「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無法判斷子宮內膜癌」;如果女性有異常出血,包括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多、停經後出血、下腹部或性交疼痛,以及異常分泌物等,都要儘速就醫。 吳貞璇簡報時表示,手術前如果確定為早期癌症且子宮沒有過大,病患可考慮微創手術,避免傳統切腹手術開刀久、傷口大等風險;達文西機械手臂又比腹腔鏡有更好的3D立體超高解析度,可精準判斷病灶位置完整切除,也減少誤傷神經、血管、周邊組織等。 吳貞璇進一步說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早期子宮內膜癌病患可在手術中使用「前哨淋巴結技術」,找出更多陽性淋巴結,避免傳統上把淋巴全數拆除,造成下肢水腫等副作用;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醫師也可更精準切除前哨淋巴結和止血。 副院長林志哲說,根據台灣癌症年報統計,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5至65歲女性,因初期常伴隨異常出血,有7成病患確診時為早期;高雄長庚已使用達文西術式治療144名婦癌病人。(編輯:陳仁華)1120314

退休老師吃止痛藥多年得腎病 搭配中醫治療獲改善

2023/3/14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圖)14日在衛教宣導會發表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慢性腎病風險。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4日電)台南1名退休教師因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長年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被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末期慢性腎臟病,經中西醫合併治療約半年,脫離腎衰竭風險,關節疼痛也獲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這名65歲病患在退休前就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原以為是長年教學寫板書導致,因此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但退休後疼痛持續,經轉介至奇美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末期慢性腎臟病。 她說,病患除改用其他治療關節炎藥物,約半年前起接受中醫合併治療,經給予科學中藥搭配衛教,目前已脫離腎衰竭風險,手指關節疼痛也獲得改善。 陳曉瑱進一步指出,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物為類風濕性關節治療第一線藥物,但消炎止痛藥是造成腎臟損傷的原因之一;而健保科學中藥有保護腎臟功效,近年來已陸續在大數據、人體試驗、動物實驗上被證實。 她表示,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合作,從台灣2000年至2012年全國保險資料庫中檢索出慢性腎病患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進行分析,發現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較未服用者明顯降低,此研究已獲國際期刊採用。 陳曉瑱強調,過去雖證實非類固醇止痛藥為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科學中藥對止痛與腎臟有保護效果,但未有研究驗證兩者相關性,此研究證實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慢性腎病風險。 她指出,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分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有慢性腎病風險,應避開非類固醇止痛藥物治療,若要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也需由中醫師專業評估與建議,嚴謹把關用藥安全,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治療。(編輯:卞金峰)1120314

不老騎士挑戰蘇花公路 99歲爺爺4度參加信心滿滿

2023/3/1 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14日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4日電)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今天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完全不害怕。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共1106公里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同時也擔任「獨居弱勢長輩餐食計畫」愛心大使,期間親自參與社區機構交流、備餐、送餐服務,更號召社會大眾關心老人用餐困境,為20萬人次的獨居弱勢長輩募集1700萬元餐食經費。 今天是環島第6天,累積追夢里程達615公里,不老騎士們也更熟悉車隊前進節奏及道安志工引導前進方式,與一起挑戰圓夢的夥伴彼此也更認識,尤其之前平安順利完成南迴公路後,面對今天蘇花公路,大家都有信心。 基金會企劃黃安廷告訴中央社記者,今年32名不老騎士中,有31人都未曾機車環島過,唯一有環島經驗的是最高齡99歲的郭深森,他90歲才開啟環島旅程,分別在2014年、2019年及2022年3次環島成功,最大夢想是100歲還要機車環島。 不老騎士們也因為郭深森老大哥領軍,加上出發前持續運動、練習騎車做好準備,讓大家對挑戰風光美、困難度高的蘇花公路信心滿滿。 郭深森說,已經不是第一次騎蘇花,最重要的是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大家,幫忙注意來車,守在車隊旁,隨時注意每人騎乘狀態,若有任何情況,志工們都會馬上協助或處理,今天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 罹患小兒麻痺症的賴美文被不老騎士電影感動與激勵,所以年過65歲時就跟家人說,要把平常捐款的預算存起來,支持不老騎士做公益,當作送給自己70歲生日禮物。今天要挑戰蘇花公路,雖然有點緊張,但有交管志工、警察帶領,以及醫護志工陪騎,能隨時觀察每個人的狀況。過去兒子曾騎自行車環島,如今自己終於也可以環島,在生長的土地上走一圈,真的很興奮。(編輯:郭諭儒)1120314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車隊小心通過大清水隧道施工路段。(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台灣銀髮就業族突破百萬 企業進用中高齡人力意願增

2023/2/26 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6日電)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勞動部指出,近年可觀察到企業觀念逐漸改變,進用中高齡者補足人力的意願有上升趨勢。 主計總處統計資料指出,2010年台灣60歲以上的銀髮就業者才剛突破50萬人大關,不過12年的時間就翻倍成長,在2022年正式突破百萬大關、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社會邁向高齡化,年輕人力越來越短缺,雇主擔心找不到人,因此近年可觀察到越來越多企業逐漸轉變觀念,願意進用中高齡勞動者補足人力缺口。 黃維琛說明,因體力下降等因素,中高齡族群常偏好做部分工時工作,且有工作經驗豐富、流動性較以學生為主年輕的打工族低等特性;這些條件與賣場在特定時段需要大量人力的需求,不謀而合,因此近2年中高齡勞動者進入賣場工作情況有上升趨勢。 至於職場年齡歧視現況,黃維琛指出,目前在就業服務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等法規中,都有禁止年齡歧視相關規範,不過還是有遇過學校廚工、保全人員等工作,在徵才時設下年齡限制的零星個案。 黃維琛指出,國人平均壽命拉長,中高齡者體能狀況也較過往好,加上面臨少子化,企業若還停留在過去對銀髮族的刻板印象,可能就會搶不到人;勞動部也持續從雇主端和勞工端雙管齊下,透過協助媒合、補助、調整工作內容等方式,促進中高齡者繼續就業或轉職。(編輯:陳仁華)1120226

Related Posts
停經後又異常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上身

2023/3/14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電)高雄55歲吳姓女子停經2年,去年底陰道卻出血2週,期間伴隨腰痠、腹痛等,就醫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緊急開刀;醫師提醒,此癌初期表現常是不正常出血,儘早治療預後效果好。 高雄長庚醫院今天舉辦高階醫療技術記者會,婦癌團隊副召集人吳貞璇率領醫療團隊說明子宮內膜癌達文西手術,吳女經達文西手術,預後效果好,現已恢復正常生活,她也現身分享罹癌、治療心路歷程。 婦產科教授龔福財表示,子宮內膜癌已是台灣女性生殖道癌症第一名,每年有超過3200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此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糖尿病和未曾生育等。 吳女說,自己每年都會做子宮頸抹片,對於身體狀況有一定敏感度,去年底卻異常出血2週,她驚覺異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後續切片診斷為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當時聽到自己罹癌非常震驚,但我想我還有大半人生要過,只能勇敢面對」,吳女因有重要婚禮要參加,又希望儘速手術摘除,最後採吳貞璇建議,使用達文西手術,在術後3天就出院,後續也恢復得很好。 吳貞璇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不少病患會說自己定期抹片檢查,「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無法判斷子宮內膜癌」;如果女性有異常出血,包括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多、停經後出血、下腹部或性交疼痛,以及異常分泌物等,都要儘速就醫。 吳貞璇簡報時表示,手術前如果確定為早期癌症且子宮沒有過大,病患可考慮微創手術,避免傳統切腹手術開刀久、傷口大等風險;達文西機械手臂又比腹腔鏡有更好的3D立體超高解析度,可精準判斷病灶位置完整切除,也減少誤傷神經、血管、周邊組織等。 吳貞璇進一步說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早期子宮內膜癌病患可在手術中使用「前哨淋巴結技術」,找出更多陽性淋巴結,避免傳統上把淋巴全數拆除,造成下肢水腫等副作用;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醫師也可更精準切除前哨淋巴結和止血。 副院長林志哲說,根據台灣癌症年報統計,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5至65歲女性,因初期常伴隨異常出血,有7成病患確診時為早期;高雄長庚已使用達文西術式治療144名婦癌病人。(編輯:陳仁華)1120314

退休老師吃止痛藥多年得腎病 搭配中醫治療獲改善

2023/3/14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圖)14日在衛教宣導會發表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慢性腎病風險。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4日電)台南1名退休教師因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長年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被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末期慢性腎臟病,經中西醫合併治療約半年,脫離腎衰竭風險,關節疼痛也獲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這名65歲病患在退休前就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原以為是長年教學寫板書導致,因此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但退休後疼痛持續,經轉介至奇美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末期慢性腎臟病。 她說,病患除改用其他治療關節炎藥物,約半年前起接受中醫合併治療,經給予科學中藥搭配衛教,目前已脫離腎衰竭風險,手指關節疼痛也獲得改善。 陳曉瑱進一步指出,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物為類風濕性關節治療第一線藥物,但消炎止痛藥是造成腎臟損傷的原因之一;而健保科學中藥有保護腎臟功效,近年來已陸續在大數據、人體試驗、動物實驗上被證實。 她表示,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合作,從台灣2000年至2012年全國保險資料庫中檢索出慢性腎病患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進行分析,發現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較未服用者明顯降低,此研究已獲國際期刊採用。 陳曉瑱強調,過去雖證實非類固醇止痛藥為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科學中藥對止痛與腎臟有保護效果,但未有研究驗證兩者相關性,此研究證實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慢性腎病風險。 她指出,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分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有慢性腎病風險,應避開非類固醇止痛藥物治療,若要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也需由中醫師專業評估與建議,嚴謹把關用藥安全,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治療。(編輯:卞金峰)1120314

不老騎士挑戰蘇花公路 99歲爺爺4度參加信心滿滿

2023/3/1 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14日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4日電)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今天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完全不害怕。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共1106公里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同時也擔任「獨居弱勢長輩餐食計畫」愛心大使,期間親自參與社區機構交流、備餐、送餐服務,更號召社會大眾關心老人用餐困境,為20萬人次的獨居弱勢長輩募集1700萬元餐食經費。 今天是環島第6天,累積追夢里程達615公里,不老騎士們也更熟悉車隊前進節奏及道安志工引導前進方式,與一起挑戰圓夢的夥伴彼此也更認識,尤其之前平安順利完成南迴公路後,面對今天蘇花公路,大家都有信心。 基金會企劃黃安廷告訴中央社記者,今年32名不老騎士中,有31人都未曾機車環島過,唯一有環島經驗的是最高齡99歲的郭深森,他90歲才開啟環島旅程,分別在2014年、2019年及2022年3次環島成功,最大夢想是100歲還要機車環島。 不老騎士們也因為郭深森老大哥領軍,加上出發前持續運動、練習騎車做好準備,讓大家對挑戰風光美、困難度高的蘇花公路信心滿滿。 郭深森說,已經不是第一次騎蘇花,最重要的是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大家,幫忙注意來車,守在車隊旁,隨時注意每人騎乘狀態,若有任何情況,志工們都會馬上協助或處理,今天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 罹患小兒麻痺症的賴美文被不老騎士電影感動與激勵,所以年過65歲時就跟家人說,要把平常捐款的預算存起來,支持不老騎士做公益,當作送給自己70歲生日禮物。今天要挑戰蘇花公路,雖然有點緊張,但有交管志工、警察帶領,以及醫護志工陪騎,能隨時觀察每個人的狀況。過去兒子曾騎自行車環島,如今自己終於也可以環島,在生長的土地上走一圈,真的很興奮。(編輯:郭諭儒)1120314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車隊小心通過大清水隧道施工路段。(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台灣銀髮就業族突破百萬 企業進用中高齡人力意願增

2023/2/26 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6日電)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勞動部指出,近年可觀察到企業觀念逐漸改變,進用中高齡者補足人力的意願有上升趨勢。 主計總處統計資料指出,2010年台灣60歲以上的銀髮就業者才剛突破50萬人大關,不過12年的時間就翻倍成長,在2022年正式突破百萬大關、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社會邁向高齡化,年輕人力越來越短缺,雇主擔心找不到人,因此近年可觀察到越來越多企業逐漸轉變觀念,願意進用中高齡勞動者補足人力缺口。 黃維琛說明,因體力下降等因素,中高齡族群常偏好做部分工時工作,且有工作經驗豐富、流動性較以學生為主年輕的打工族低等特性;這些條件與賣場在特定時段需要大量人力的需求,不謀而合,因此近2年中高齡勞動者進入賣場工作情況有上升趨勢。 至於職場年齡歧視現況,黃維琛指出,目前在就業服務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等法規中,都有禁止年齡歧視相關規範,不過還是有遇過學校廚工、保全人員等工作,在徵才時設下年齡限制的零星個案。 黃維琛指出,國人平均壽命拉長,中高齡者體能狀況也較過往好,加上面臨少子化,企業若還停留在過去對銀髮族的刻板印象,可能就會搶不到人;勞動部也持續從雇主端和勞工端雙管齊下,透過協助媒合、補助、調整工作內容等方式,促進中高齡者繼續就業或轉職。(編輯:陳仁華)1120226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