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舞首登奧運殿堂 哪些運動在奧運史上也很稀奇?

0
123

2024/7/24

今年霹靂舞(Breaking)納入奧運正式比賽,是主辦城市巴黎的自選項目。(圖取自Unsplash圖庫)
今年霹靂舞(Breaking)納入奧運正式比賽,是主辦城市巴黎的自選項目。(圖取自Unsplash圖庫)

(中央社網站)原來奧運曾比過槌球、跳水潛泳、奔跑的鹿射擊、射鴿!這些比賽並沒有成為永久項目,有的只出現一次,甚至只是表演項目(或不被國際奧會承認的比賽)。今年霹靂舞(Breaking)納入正式比賽,是主辦城市巴黎的自選項目。什麼是自選項目、列為正式比賽嗎?有哪些稀奇、意想不到的運動也曾在奧運比過?中央社整理相關QA帶你了解。

自選項目是什麼?算正式比賽嗎?

為了讓奧運比賽符合國際潮流,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2014年通過包含40項改革建議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Olympic Agenda 2020)」,自2020年起,每屆奧運組織委員會也就是主辦城市,可以建議新增一項(或以上)運動項目,國際奧會審核、投票表決後正式公布,才算納入當屆奧運比賽,且視為正式項目,但下一屆不一定會繼續保留。

首次採用自選項目的2020東京奧運納入滑板、衝浪、攀岩、空手道及棒壘球等5項,今年巴黎奧運的自選項目則保留滑板、攀岩、衝浪,另新增霹靂舞,都是希望透過在地優勢、年輕世代的運動,吸引更多的觀眾。

下一屆的2028洛杉磯奧運,5項自選項目分別為棒壘球、板球、腰旗美式足球、六人制袋棍球、壁球。壁球和腰旗美式足球是首次在奧運亮相,棒壘球為2020東京奧運項目之一,其餘2項上次在奧運登場都已經是1900年代初期的事,距今超過百年。

奧運新增比賽項目只有主辦城市可以提建議嗎?

奧運要新增比賽項目,首要條件就是這項運動所屬的國際單項運動總會(IF)被國際奧會認可,如:世界羽球聯盟(BWF)、國際舉重總會(IWF)、國際體操總會(FIG)等。除了上述提到當屆奧運組織委員會(或籌備委員會)可以申請新增項目,國際單項運動總會也能提案。

一項運動要通過嚴格的審查才會被列為奧運正式項目,這個過程由奧林匹克運動種類委員會(Olympic Programme Commission)主導討論、審查,國際奧會、國際單項運動總會及運動員各方代表也會參與,最後交到國際奧會全會(IOC Session)表決。

哪些比賽短暫出現就消失了嗎?

拔河(Tug-of-War)、槌球(Croquet)、馬球(Polo)、巴斯克回力球(Basque pelota)都是早期奧運的比賽項目,後來沒有再出現,空手道則是上屆東京奧運首度列入,今年巴黎奧運取消了。以下列出5項奧運史上稀有的比賽:

馬術跳遠/跳高 Equestrian long jump/high jump

馬術項目1900年首次在奧運亮相,傳統田徑項目的跳遠和跳高被搬到馬術項目執行,這是奧運史上唯一一次。17位選手參加馬術跳遠,皆通過最低標準4.5公尺,當距離拉長到4.9公尺時,部分選手就無法達成,最終由比利時選手以6.1公尺勝出。馬術跳高金牌則有兩人,義大利及法國選手皆騎著馬越過1.8公尺高的障礙。

多明尼克加德雷斯(Dominique Gardères)1900年在奧運馬術跳高項目奪冠。(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多明尼克加德雷斯(Dominique Gardères)1900年在奧運馬術跳高項目奪冠。(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槌球 Croquet

奧運首次有女性運動員就在1900巴黎奧運的槌球比賽,為布羅伊夫人和歐尼爾小姐,槌球的10位參賽者都是法國人,因此法國包辦所有獎牌;這項比賽觀眾很少,僅售出1張門票,購買者是一位從法國尼斯趕到巴黎看比賽的英國人。

1900年奧運的槌球比賽。(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1900年奧運的槌球比賽。(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拔河 Tug-of-War

拔河是1900至1920年連5屆奧運(1916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暫停舉辦)田徑類其中一項,剛開始不是以單一國家出賽,有不同國籍選手混合隊,一個國家可派出多支隊伍,因此單一國家可能包辦金銀銅牌,如1908年倫敦奧運,由英國倫敦市警察局、倫敦都會區警察局、利物浦警察隊分別拿下前3名。

奧運拔河項目最著名的爭議是在1908年,美國隊抗議利物浦警察隊穿著非常大又重的鞋子取得勝利,利物浦警察堅稱是他們合規定的警察鞋,美國隊抗議遭否決。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僅有地主瑞典和英國2支隊伍參賽,只有1場比賽。

1912年奧運唯一一場拔河比賽。(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1912年奧運唯一一場拔河比賽。(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跳水潛泳/跳水跳遠 Plunge for Distance

只在1904年斯德哥爾摩奧運出現的跳水潛泳和現今的跳水有什麼不同?跳水潛泳的選手須從18英寸(約45公分)高的平台跳下水後,在臉部朝下、不移動手臂或腿的情況下,60秒內(或臉部離開水面)看誰能漂最遠,當時有人認為這不需要技巧,只是依照人動作的慣性而得到分數,不能算是運動。

1904年奧運的跳水潛泳比賽。(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1904年奧運的跳水潛泳比賽。(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奔跑的鹿射擊 Running Deer Shooting

名稱看起來很血腥,但比賽現場沒有活鹿當標靶,而是將一塊鹿形狀的木頭安裝在有輪的小車,放上鐵軌讓鹿「跑起來」當靶。這項比賽出現在1908年至1924年奧運,著名的運動員是瑞典的奧斯卡斯瓦恩(Oscar Swahn),他在1912年以64歲高齡之姿奪金,成為奧運史上最年長的金牌得主。

奧斯卡斯瓦恩(右2)參加1912年奧運的射擊比賽。(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奧斯卡斯瓦恩(右2)參加1912年奧運的射擊比賽。(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表演項目也算正式比賽嗎?

表演項目(又稱示範項目)是為了推廣某項運動的比賽,通常是主辦城市當地流行或關注的運動,須經國際奧會審查,不是奧運正式項目,會頒發獎牌但不納入官方獎牌數。

隨著奧運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奧會全會1989年取消表演項目,1992年是最後一次出現表演項目。不過,2008年出現特例情況,奧運主辦城市北京為推廣武術,經國際奧會允許,在奧運期間同時舉辦「北京2008武術比賽」,非正式比賽,也不是表演項目。

有表演項目被列為正式項目嗎?

棒球、跆拳道、羽球、網球、女子柔道、輕艇、排球及手球等運動都曾是表演項目,後來正式登奧運殿堂。成為表演項目不代表一定會被選入正式項目,但在奧運場上獲得關注,可能有助這項運動發展。

以跆拳道來說,1988漢城(現名首爾)奧運首次列入表演項目,陳怡安在女子51公斤級奪金,廣義來說是台灣在奧運第1面金牌。跆拳道2000年開始被選入奧運正式項目,陳詩欣在2004雅典奧運女子49公斤級奪金,是台灣奧運史上實際的首面金牌。

棒球則沒有這麼順利,1912年起曾數度選為表演項目,但直到1992巴塞隆納奧運才首次成為正式項目,台灣隊也有出賽,在冠軍戰輸給古巴,拿下銀牌;雖然奧運自1992年連續5屆都有棒球項目,但在2012、2016、2024年都未納入。

陳怡安在1988漢城(現名首爾)奧運表演項目的跆拳道女子雛量級奪金,接受大會頒獎時向全場觀眾揮手。(中央社檔案照片)
陳怡安在1988漢城(現名首爾)奧運表演項目的跆拳道女子雛量級奪金,接受大會頒獎時向全場觀眾揮手。(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灣隊1992年在巴塞隆納奧運棒球比賽奪銀,獲頒獎後繞場接受歡呼。(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灣隊1992年在巴塞隆納奧運棒球比賽奪銀,獲頒獎後繞場接受歡呼。(中央社檔案照片)

活鴿射擊、手槍對決,奧運曾出現血腥的比賽?

活鴿射擊 Live Pigeon Shooting

只出現在1900年奧運的射鴿比賽,總計約有300隻鴿子成為犧牲品。雖然英國廣播公司(BBC)、時代雜誌(TIME)等媒體曾報導射鴿是奧運比賽項目,但根據奧運官網文件,射鴿比賽是隸屬當時與奧運一同舉辦的巴黎世界博覽會。

雖然說當時奧運與世界博覽會是一起舉辦,但世界博覽會被認為比奧運重要,兩者的體育賽事混在一起進行,時間長達5個多月,沒有開幕式也沒有閉幕式,有些項目很晚才獲得奧運資格,因此有的運動員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參加奧運。

圖為活鴿射擊示意。(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圖為活鴿射擊示意。(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手槍決鬥 Pistol dueling

手槍對決曾在1908年奧運出現過,選手確實是互相開槍射擊,但為了運動員安全,子彈用蠟製成,且運動員都穿戴著防護衣服及面罩,整個比賽沒有人受傷。不過,這個項目並沒有記錄在當屆的奧運正式項目裡,被認為只有表演性質,也有另個說法,手槍決鬥是同在倫敦舉行的法英世界博覽會一部分。(編輯:簡莉庭、翁堃耀)1130724

手槍對決曾在1908年奧運出現過。(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手槍對決曾在1908年奧運出現過。(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眾領域)
Related Posts
巴黎奧運開幕式順利結束 法國總統:我們辦到了

2024/7/27 2024巴黎奧運開幕式在法國時間26日於塞納河上盛大舉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前右2)親臨現場觀禮,並親自宣布奧運正式開幕。中央社記者吳家昇巴黎攝 113年7月27日 (中央社巴黎26日綜合外電報導)2024巴黎奧運在塞納河揭幕構想一度被譏諷過於雄心勃勃,挨批安全風險大,但經過多年籌備,法國今天終於鬆一口氣,順利完成開幕式,總統馬克宏直呼「我們辦到了」。 法新社報導,夏季奧運開幕式首次移師戶外舉行,選擇在塞納河(Seine River)水域而不是標準的體育場揭幕,是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典型的戲劇性舉動,但也帶來相當大的風險。 今天的情況也遠非理想。首先是傳出3起法國鐵路網信號基礎設施遭受攻擊事件,這將影響民眾未來幾天的旅程,也升高不明人士企圖協同破壞奧運的疑慮。 與此同時天公不作美,碰上雨神攪局,表演者、選手和觀眾淋成落湯雞,他們只穿輕便雨衣。 但演出照常進行。 睽違百年後重返法國巴黎舉辦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當地時間26日在塞納河上舉辦開幕式,但天公並不作美,現場雨勢滂沱,觀眾、工作人員都穿起雨衣。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113年7月27日 睽違百年重返法國巴黎舉辦的奧運盛會於當地時間26日晚間盛大開幕,首創奧運史上全戶外開幕式,台灣代表團乘船遊河進場,並由羽球天后戴資穎(前左2)、霹靂舞好手孫振(前左3)代表掌旗。中央社記者王騰毅巴黎攝 113年7月27日 開幕式持續約4小時,漸入佳境,最後熱氣球上的聖火盆點燃奧運聖火後飛向天空,以及加拿大鐵肺歌后席琳狄翁(Celine Dion)在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上為巴黎獻唱法國傳奇女伶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的歌曲,讓氣氛達到高潮。 奧運開幕式藝術總監喬里(Thomas Jolly)不拘一格的編排或許不符合所有人的口味,英國「泰晤士報」(London Read more

巴黎奧運開幕式獨樹一格 5大難忘時刻一次看

2024/7/27 (中央社巴黎26日綜合外電報導)打破疆界、突破類別且史無前例,2024年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以令人悸動的活力和難以忘懷的獨特表演拉開這場體壇盛會的序幕。 法新社列出以下令人難忘的5件事: 意料之外的雨勢 法國知名劇場導演喬里(Thomas Jolly)精心策劃這場開幕式在塞納河上的每一分鐘,但他無法控制天氣這個變數。氣象預報顯示未來數日將是炎熱晴天,但可惜的是,開幕式在夏季的傾盆大雨中展開。 法國古典鋼琴家康托洛夫(Alexandre Kantorow)在巴黎橋上表演時沒有任何遮蔽物,除了他本人渾身溼透之外,社群媒體上也有人擔心他的鋼琴。巧的是,他演奏的曲目是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水之嬉戲」(Jeux d'eau)。 此外,網路瘋傳一張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的照片,他不像旁人一樣穿上透明塑膠雨衣,展現典型英國人對抗惡劣天氣的氣概。 驚喜復出 加拿大歌手席琳狄翁(Celine Dion)過去一段時間一直在對抗罕病,她今晚華麗復出,在開幕式高潮時刻登上艾菲爾鐵塔,獻唱法國歌手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的「愛的讚歌」(Hymn to Love)。 在席琳狄翁婉轉動人的歌聲中,法國柔道傳奇希內(Teddy Riner)和奧運田徑3金得主佩雷克(Marie-Jose Read more

巴西選手突破地心引力飄在空中?巴黎奧運衝浪精彩瞬間成經典照片

2024/7/31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30日專電)巴黎奧運衝浪賽出現一張網路瘋傳的經典照片,巴西選手麥迪納有如克服地心引力,與衝浪板漂浮空中,使他獲得超人稱號。 麥迪納(Gabriel Medina)昨天在衝浪賽第3輪對上日本選手五十嵐卡諾亞(Kanoa Igarashi),繳出9.9分打破奧運衝浪比賽的單趟最高分紀錄。 他乘著浪板,穿越數公尺高的浪管(barrel),雙手高舉十根手指頭,向裁判爭取10分滿分,最後縱身一躍,跳向空中結束這趟衝浪。 法新社攝影記者布胡耶(Jerome Brouillet)拍下一瞬間,被多家媒體稱為今年巴黎奧運的經典照片。照片中麥迪納有如漂浮空中,他一手指向空中,衝浪板在他身旁直立著。 巴黎奧運官網的攝影記者馬森(Morgan Maassen)拍下了不同角度的照片。官網的標題稱「麥迪納與大地之母創作了這張奧運照片」,讚嘆這道巨浪把麥迪納推向空中。 巴黎奧運衝浪賽在近1萬英里外的大溪地特乎普歐(Teahupo'o)舉行。這是位在南太平洋的法屬玻里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群島一部分。 麥迪納曾拿下3屆世界冠軍,這次巴黎奧運也是奪牌熱門人選。不過無論奪牌與否,這張在預賽拍下的照片,已經使他成為社群媒體上的冠軍。這張照片在Instagram上獲得560萬個愛心。 30歲的麥迪納向奧運官網的記者表示:「抓住一個好浪的感覺真是太棒了,我幾乎得到10分,我真的很高興,能在奧運比賽有這樣的浪,那就好像美夢成真一樣。」 麥迪納下一場賽事將在8強賽對上巴西同胞奇安卡(Joao Chianca)。比賽原訂今天舉行,因天候因素延期。(編輯:韋樞)1130731

無懼性別論戰 教練曾自強同理心帶林郁婷闖奧運

2024/8/8 台灣女拳王林郁婷(前左)無端捲入性別爭議,教練曾自強(前右)無奈表示真的很心疼。圖為2日比賽後曾自強握著林郁婷的手一同退場。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3年8月2日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8日電)奧運戰況如火如荼,台灣女子拳擊好手林郁婷挺進金牌賽,在這項分量級競賽中,女性生理期與體重管理是一大挑戰,教練曾自強除根據選手狀況量身訓練,會站在理解立場適度調整。 今年是奧運史上首次男女性選手各50%,創下運動競技性別平等里程碑,場外卻掀起拳擊女將的性別論戰。林郁婷與阿爾及利亞的克莉芙去年沒有通過國際拳擊總會(IBA)的女子比賽資格測試,2023年世界錦標賽遭取消資格,現在越來越多消息指向國際拳總弊端叢生。 在這場風波中,性別發展差異(DSD)也被運動醫學界拿出來討論,這涉及基因、性腺、或是生殖器官解剖學理的發育異常,有些人以女性之身被撫養長大,但擁有XY性染色體,血液睪固酮濃度達到男性程度。 林郁婷的教練曾自強態度倒是相當淡定,他告訴中央社記者,去年已經陪著林郁婷檢驗「ok了」,後續也參加亞洲運動會,他的理解是,這些風雨不可能不在乎,但他很開心媒體討論這件事,所以他也鼓勵林郁婷接受媒體採訪,畢竟國際奧會(IOC)聲援表示沒有問題。 對她們這個量級對戰的選手而言,體重控制是難關,無論太重或太輕,超過限制範圍就得棄權失去資格,運動員在同樣身高下,為了要降體重,可能會犧牲一些營養取得,有研究指出,女性若每日可用能量小於30大卡/淨體重公斤,就會影響到月經功能以及骨密度不足。 如何兼顧選手運動表現跟健康成課題,曾自強表示,體脂率跟運動項目有關,舉重選手的體脂就不可能太低,在制定女性運動選手訓練計畫時,還要參考體脂率,太低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停經,有些運動員變成長期停經,還有一種則是競賽期間停經,有不同規劃。 他能夠理解,有些女運動員生理期會頭痛、腰痠等,這段期間的課表就要做調整,總不能對方明明腿軟,還要求一直去跑步,只要教練跟選手有很好的默契,通常都能好好溝通這件事情。 不過,曾自強認為,骨質疏鬆是一個長期的結果,不可能長期讓選手處在那樣的狀態中,例如馬拉松選手因體脂過低,就會建議多補充維生素D等,他的做法會是根據選手的狀態調整量級。 比方說,林郁婷後來長高到175公分,繼續打51公斤量級會很辛苦,另名拳擊選手黃筱雯天生就瘦瘦的,打57公斤量級自覺沒有優勢,因此2人交換量級挑戰,除非教練對選手的量級要求限制過多,否則只能說比賽項目可能有間接關係。 對於量級的選擇,曾自強以開車比喻,就像開了好車當然就不會想回頭開一般的車,通常教練分析利弊後,選手是實際在場上比賽的人,可以去感受一下在哪個量級有優勢,最現實狀況就是會不會挨打了。 換量級也不是說換就換,曾自強解釋,51公斤跟57公斤中間有個54公斤,林郁婷3年前從54公斤開始打,打得好就往上走,同時也要增加肌肉量,「當然這時候就要給她吃,吃了再去練」,訓練計畫又會不一樣。(編輯:陳清芳/陳政偉)1130808

Related Posts
巴黎奧運開幕式順利結束 法國總統:我們辦到了

2024/7/27 2024巴黎奧運開幕式在法國時間26日於塞納河上盛大舉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前右2)親臨現場觀禮,並親自宣布奧運正式開幕。中央社記者吳家昇巴黎攝 113年7月27日 (中央社巴黎26日綜合外電報導)2024巴黎奧運在塞納河揭幕構想一度被譏諷過於雄心勃勃,挨批安全風險大,但經過多年籌備,法國今天終於鬆一口氣,順利完成開幕式,總統馬克宏直呼「我們辦到了」。 法新社報導,夏季奧運開幕式首次移師戶外舉行,選擇在塞納河(Seine River)水域而不是標準的體育場揭幕,是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典型的戲劇性舉動,但也帶來相當大的風險。 今天的情況也遠非理想。首先是傳出3起法國鐵路網信號基礎設施遭受攻擊事件,這將影響民眾未來幾天的旅程,也升高不明人士企圖協同破壞奧運的疑慮。 與此同時天公不作美,碰上雨神攪局,表演者、選手和觀眾淋成落湯雞,他們只穿輕便雨衣。 但演出照常進行。 睽違百年後重返法國巴黎舉辦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當地時間26日在塞納河上舉辦開幕式,但天公並不作美,現場雨勢滂沱,觀眾、工作人員都穿起雨衣。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113年7月27日 睽違百年重返法國巴黎舉辦的奧運盛會於當地時間26日晚間盛大開幕,首創奧運史上全戶外開幕式,台灣代表團乘船遊河進場,並由羽球天后戴資穎(前左2)、霹靂舞好手孫振(前左3)代表掌旗。中央社記者王騰毅巴黎攝 113年7月27日 開幕式持續約4小時,漸入佳境,最後熱氣球上的聖火盆點燃奧運聖火後飛向天空,以及加拿大鐵肺歌后席琳狄翁(Celine Dion)在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上為巴黎獻唱法國傳奇女伶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的歌曲,讓氣氛達到高潮。 奧運開幕式藝術總監喬里(Thomas Jolly)不拘一格的編排或許不符合所有人的口味,英國「泰晤士報」(London Read more

巴黎奧運開幕式獨樹一格 5大難忘時刻一次看

2024/7/27 (中央社巴黎26日綜合外電報導)打破疆界、突破類別且史無前例,2024年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以令人悸動的活力和難以忘懷的獨特表演拉開這場體壇盛會的序幕。 法新社列出以下令人難忘的5件事: 意料之外的雨勢 法國知名劇場導演喬里(Thomas Jolly)精心策劃這場開幕式在塞納河上的每一分鐘,但他無法控制天氣這個變數。氣象預報顯示未來數日將是炎熱晴天,但可惜的是,開幕式在夏季的傾盆大雨中展開。 法國古典鋼琴家康托洛夫(Alexandre Kantorow)在巴黎橋上表演時沒有任何遮蔽物,除了他本人渾身溼透之外,社群媒體上也有人擔心他的鋼琴。巧的是,他演奏的曲目是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水之嬉戲」(Jeux d'eau)。 此外,網路瘋傳一張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的照片,他不像旁人一樣穿上透明塑膠雨衣,展現典型英國人對抗惡劣天氣的氣概。 驚喜復出 加拿大歌手席琳狄翁(Celine Dion)過去一段時間一直在對抗罕病,她今晚華麗復出,在開幕式高潮時刻登上艾菲爾鐵塔,獻唱法國歌手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的「愛的讚歌」(Hymn to Love)。 在席琳狄翁婉轉動人的歌聲中,法國柔道傳奇希內(Teddy Riner)和奧運田徑3金得主佩雷克(Marie-Jose Read more

巴西選手突破地心引力飄在空中?巴黎奧運衝浪精彩瞬間成經典照片

2024/7/31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30日專電)巴黎奧運衝浪賽出現一張網路瘋傳的經典照片,巴西選手麥迪納有如克服地心引力,與衝浪板漂浮空中,使他獲得超人稱號。 麥迪納(Gabriel Medina)昨天在衝浪賽第3輪對上日本選手五十嵐卡諾亞(Kanoa Igarashi),繳出9.9分打破奧運衝浪比賽的單趟最高分紀錄。 他乘著浪板,穿越數公尺高的浪管(barrel),雙手高舉十根手指頭,向裁判爭取10分滿分,最後縱身一躍,跳向空中結束這趟衝浪。 法新社攝影記者布胡耶(Jerome Brouillet)拍下一瞬間,被多家媒體稱為今年巴黎奧運的經典照片。照片中麥迪納有如漂浮空中,他一手指向空中,衝浪板在他身旁直立著。 巴黎奧運官網的攝影記者馬森(Morgan Maassen)拍下了不同角度的照片。官網的標題稱「麥迪納與大地之母創作了這張奧運照片」,讚嘆這道巨浪把麥迪納推向空中。 巴黎奧運衝浪賽在近1萬英里外的大溪地特乎普歐(Teahupo'o)舉行。這是位在南太平洋的法屬玻里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群島一部分。 麥迪納曾拿下3屆世界冠軍,這次巴黎奧運也是奪牌熱門人選。不過無論奪牌與否,這張在預賽拍下的照片,已經使他成為社群媒體上的冠軍。這張照片在Instagram上獲得560萬個愛心。 30歲的麥迪納向奧運官網的記者表示:「抓住一個好浪的感覺真是太棒了,我幾乎得到10分,我真的很高興,能在奧運比賽有這樣的浪,那就好像美夢成真一樣。」 麥迪納下一場賽事將在8強賽對上巴西同胞奇安卡(Joao Chianca)。比賽原訂今天舉行,因天候因素延期。(編輯:韋樞)1130731

無懼性別論戰 教練曾自強同理心帶林郁婷闖奧運

2024/8/8 台灣女拳王林郁婷(前左)無端捲入性別爭議,教練曾自強(前右)無奈表示真的很心疼。圖為2日比賽後曾自強握著林郁婷的手一同退場。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3年8月2日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8日電)奧運戰況如火如荼,台灣女子拳擊好手林郁婷挺進金牌賽,在這項分量級競賽中,女性生理期與體重管理是一大挑戰,教練曾自強除根據選手狀況量身訓練,會站在理解立場適度調整。 今年是奧運史上首次男女性選手各50%,創下運動競技性別平等里程碑,場外卻掀起拳擊女將的性別論戰。林郁婷與阿爾及利亞的克莉芙去年沒有通過國際拳擊總會(IBA)的女子比賽資格測試,2023年世界錦標賽遭取消資格,現在越來越多消息指向國際拳總弊端叢生。 在這場風波中,性別發展差異(DSD)也被運動醫學界拿出來討論,這涉及基因、性腺、或是生殖器官解剖學理的發育異常,有些人以女性之身被撫養長大,但擁有XY性染色體,血液睪固酮濃度達到男性程度。 林郁婷的教練曾自強態度倒是相當淡定,他告訴中央社記者,去年已經陪著林郁婷檢驗「ok了」,後續也參加亞洲運動會,他的理解是,這些風雨不可能不在乎,但他很開心媒體討論這件事,所以他也鼓勵林郁婷接受媒體採訪,畢竟國際奧會(IOC)聲援表示沒有問題。 對她們這個量級對戰的選手而言,體重控制是難關,無論太重或太輕,超過限制範圍就得棄權失去資格,運動員在同樣身高下,為了要降體重,可能會犧牲一些營養取得,有研究指出,女性若每日可用能量小於30大卡/淨體重公斤,就會影響到月經功能以及骨密度不足。 如何兼顧選手運動表現跟健康成課題,曾自強表示,體脂率跟運動項目有關,舉重選手的體脂就不可能太低,在制定女性運動選手訓練計畫時,還要參考體脂率,太低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停經,有些運動員變成長期停經,還有一種則是競賽期間停經,有不同規劃。 他能夠理解,有些女運動員生理期會頭痛、腰痠等,這段期間的課表就要做調整,總不能對方明明腿軟,還要求一直去跑步,只要教練跟選手有很好的默契,通常都能好好溝通這件事情。 不過,曾自強認為,骨質疏鬆是一個長期的結果,不可能長期讓選手處在那樣的狀態中,例如馬拉松選手因體脂過低,就會建議多補充維生素D等,他的做法會是根據選手的狀態調整量級。 比方說,林郁婷後來長高到175公分,繼續打51公斤量級會很辛苦,另名拳擊選手黃筱雯天生就瘦瘦的,打57公斤量級自覺沒有優勢,因此2人交換量級挑戰,除非教練對選手的量級要求限制過多,否則只能說比賽項目可能有間接關係。 對於量級的選擇,曾自強以開車比喻,就像開了好車當然就不會想回頭開一般的車,通常教練分析利弊後,選手是實際在場上比賽的人,可以去感受一下在哪個量級有優勢,最現實狀況就是會不會挨打了。 換量級也不是說換就換,曾自強解釋,51公斤跟57公斤中間有個54公斤,林郁婷3年前從54公斤開始打,打得好就往上走,同時也要增加肌肉量,「當然這時候就要給她吃,吃了再去練」,訓練計畫又會不一樣。(編輯:陳清芳/陳政偉)1130808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