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華盛頓2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西部地區正經歷新一波破紀錄高溫,氣象預報顯示,從南加州到愛達荷州北部的各大城市24日左右將迎來華氏三位數氣溫,加州死谷氣溫預計將飆破華氏120度(攝氏49度)。
路透社報導,美國國家氣象局(NWS)今天表示,截至24日,約有3000萬人處於「超高溫警告」(Excessive Heat Warning)或「高溫警示」(Heat Advisory)狀態下,有些地方高溫將飆到華氏110度(攝氏43度),包括加州、亞利桑那、內華達州、愛達荷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部分地區。
美國國家氣象局說,由於天氣炎熱乾燥,俄勒岡州中部和華盛頓州部分地區也面臨更大的野火威脅。
俄勒岡州消防官員表示,消防隊員正在俄勒岡州與多場野火搏鬥,其中包括「隆恩岩火」(Lone Rock Fire)。這場大火已燒毀俄勒岡州北部超過470平方公里土地,目前火勢約40%已獲得控制。官員表示,即將發生的雷雨可能會使相關作業變得更加困難。
隨著「杜基野火」(Durkee Fire)正朝俄勒岡州東部蔓延,馬盧爾郡(Malheur County)警長辦公室昨天下令部分居民撤離。在加拿大西部,亞伯達省(Alberta)和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野火也迫使居民在週末離開家園。
研究顯示,化石燃料引發的氣候變遷正導致世界各地出現危險熱浪,官員警告民眾注意與極端高溫有關的重大健康風險,包括中暑。
美國國家氣象局氣象學家歐拉維克(Bob Oravec)說:「至少在接下來的4天裡,美西大多數地區看起來都相當炎熱,而至少在未來2天,太平洋西北內陸部分地區以及西南部沙漠地區的確有可能出現破紀錄高溫。」
歐拉維克說,美國西北部地區將經歷最嚴重的天氣異常,包括華盛頓州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將比往年此時高出華氏20度,而西雅圖(Seattle)和波特蘭(Portland)等主要城市將免受酷暑影響。
在華盛頓州,亞基馬(Yakima)、斯波坎(Spokane)和麥克(Mack)等城市氣溫預計將突破華氏100度(攝氏38度),刷新紀錄。歐拉維克說,愛達荷州的波伊西(Boise)可能追平華氏107度(攝氏42度)紀錄。
西岸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將比正常水準高出華氏10度左右。拉斯維加斯(Las Vegas)今天可能會追平華氏113度(攝氏45度)的紀錄,而加州死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的氣溫預計將升破華氏120度。
歐拉維克說,俄勒岡州貝克(Baker)和加州阿爾圖拉斯(Alturas)昨日高溫都打破了紀錄。(譯者:劉文瑜/核稿:蔡佳敏)1130722
2023/9/18 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18日指出,全台蜻蜓種類達161種,翡翠水庫調查記錄到的有40種,占全台蜻蜓種類約1/4,其中「無霸勾蜓」(圖)為體型最大者,同時也是台灣唯一稀有保育類蜻蜓,特別偏好棲息山區潔淨的溪流水域環境。(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傳真 112年9月18日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18日電)蜻蜓為水域環境水質好壞的生物指標,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長林裕益今天指出,全台蜻蜓種類達161種,翡翠水庫就有40種、約占1/4,還可見大體型的稀有保育類「無霸勾蜓」。 翡管局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翡翠水庫啟用營運迄今已37年之久,為保育水庫生態環境,長期聘請專家學者調查研究水庫工程環境的生態棲息變化情形。 林裕益指出,翡翠水庫過去曾針對庫區內的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蟲、蝴蝶、螢火蟲和蜻蜓等物種,調查研究其生態環境。其中,最高度依賴水質潔淨程度的是蜻蜓,其種類數量也是佐證水庫周邊水域環境優劣的指標。 根據學者調查資料顯示,全台分布蜻蜓的種類約161種,翡翠水庫調查記錄到的有40種,占全台蜻蜓種類約1/4,可見水庫水域環境吸引多樣蜻蜓棲息。 翡管局經營管理科長梁逸帆補充說明,翡翠水庫眾多蜻蜓種類中,就屬「無霸勾蜓」為體型最大者,同時也是台灣唯一稀有保育類蜻蜓,特別偏好棲息山區潔淨的溪流水域環境。 同時,「無霸勾蜓」雄蟲會來回飛行巡守棲息領域;有別於其他蜻蜓的採水面點水,或停棲在水邊植物的枝葉枯木,或泥地產卵等現象。 梁逸帆提到,水庫還有極其珍貴的「樹穴蜻蜓」,為全台唯一棲息森林環境的蜻蜓,過去曾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臨滅絕的物種,「樹穴蜻蜓」產卵於森林積水樹洞內,在翡翠水庫辦公區及大壩附近常可發現其蹤跡。 翡管局技正高儷瑛解釋說,「蜻蜓目」昆蟲可分為蜻蜓、豆娘2大族群,生命史歷經卵、稚蟲、成蟲3個階段,稚蟲階段多棲息於淡水中,捕食小型水生昆蟲、蝌蚪或小魚維生,可維持水庫水域的生態平衡,羽化成蜻蜓或豆娘後,則以捕食蚊蚋、蠅、蜂、蝶、蛾等昆蟲為主。 翡管局表示,水庫的生態保育為水資源保護好壞的重要指標,現在全球氣候變遷劇烈,更須加以重視,且有利水庫管理技術的提升,未來將不斷強化各項生態保育工作,營造優質永續水庫。(編輯:李錫璋)1120918 「樹穴蜻蜓」為全台唯一棲息於森林中的蜻蜓。(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短腹幽蟌」(雄蟲)為台灣特有種蜻蜓。(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朱黛晏蜓」產卵於枯木。(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2023/12/13 (中央社華盛頓12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美國官方今天公布的報告,北極地區在2023年迎來紀錄史上最溫暖的夏季,這是人為氣候變遷加速的結果;氣候變遷正在將生態系統和賴以生存的人類推向未知境地。 法新社報導,今年7月至9月的夏季地表平均氣溫為攝氏6.4度,這是自1900年有紀錄來的最高氣溫。 北極變暖的速度大約是地球其他地區的4倍,這主要是由於海冰流失的惡性循環造成的,稱為「北極放大」(Arctic Amplification)現象。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署長史賓拉德(Rick Spinrad)聲明指出:「今年報告傳遞最重要的訊息是,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身為一個國家與全球社會的一員,我們必須大幅降低導致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 根據報告,夏季平均氣溫每10年上升攝氏0.17度。總體而言,這是北極第6個最熱的年份,氣溫為攝氏零下7度。 NOAA「北極年度報告」(Arctic Report Card)由13個國家的82名專家作者共同合作,現已進入第18年。 今年報告的觀察強調暖化趨勢線持續延續,包括海洋與氣溫變暖、積雪減少、海冰縮小,以及格陵蘭島冰層(Greenland Ice Sheet)繼續融化。 而這一年也帶來了具有氣候變遷「明顯特徵」的重大衝擊事件。 Read more
華盛頓郵報2024 年 1 月 23 日報導說,用於製作梅斯卡爾(Mezcal)最好的龍舌蘭(Agave)植物——正在消失。 報導指出,隨著全球對梅斯卡爾的需求不斷增長,野生龍舌蘭植物開始大量減少,一些物種甚至已經瀕臨滅絕。龍舌蘭成熟通常需要 25 到 30 年,而且許多物種只生長在墨西哥瓦哈卡(Oaxaca)州的偏遠地區,這使得它們尤其容易受到過度採伐的影響。 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注意到這一趨勢,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去年發現,至少有八種用於生產梅斯卡爾的野生龍舌蘭植物,包括 tepeztate,正在減少。研究人員 Ignacio Torres-Garcia 寫道:“主要威脅是不斷增長的需求,龍舌蘭熱潮建立在野生龍舌蘭的基礎上,未能以允許再生方式保護這些植物種群。” 報導還探討了應對這一挑戰的潛在解決方案,例如使用可持續農業技術種植龍舌蘭,以及支持旨在保護瀕危物種的組織。一些梅斯卡爾生產商也開始採取措施,例如使用經過認證的可持續龍舌蘭,並與當地社區合作保護野生植物。 龍舌蘭植物的消失不僅對梅斯卡爾行業構成威脅,而且還對瓦哈卡州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龍舌蘭為許多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它們的消失可能會對整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 華盛頓郵報的這篇文章不僅突出了一個環境問題,也突出了保護傳統和文化的重要性。梅斯卡爾是一種與瓦哈卡州文化密切相關的飲料,龍舌蘭植物的消失可能會對該地區的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龍舌蘭(Agave)是天門冬科(Asparagaceae)龍舌蘭亞科(Agavoideae)下的一個屬,約有150 Read more
2024/3/4 https://youtu.be/D5U5r9N9T60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4日專電)越南首都河內市3日再度登上全球空污最嚴重城市,這波污染預計長達1週。每天在戶外騎車8至10小時的外送員深怕染上鼻竇炎,不僅口罩不離身,還得經常沖洗鼻子和眼睛。 河內市自去年11月入秋之後,空氣品質指標(AQI)經常超過150、觸及「不健康」的狀態,甚至衝破200達到「非常不健康」程度。每次空污壓境,醫院就會出現大量咳嗽和呼吸困難的患者,求診人數最高曾因此多出50%。 根據全球城市空氣品質監測網站Air Visual,河內市3日出現最新一波空污,當晚7時22分AQI達163,再度成為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城市,4日上午9時AQI升至180,全市籠罩在一片灰中。 越南首都河內市3日下午開始新一波空氣污染,全球城市空氣品質監測網站Air Visual預測,這波污染至少持續到10日。圖攝於3日下午3時30分,空氣品質指標(AQI)達「不健康」程度。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攝 113年3月4日 越南首都河內市3日下午開始新一波空氣污染。記者4日中午12時於同一地點拍攝,景色比3日下午更迷濛。全球城市空氣品質監測網站Air Visual預測這波空污至少將持續1週。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攝 113年3月4日 吳東南(Ngo Dong Nam)擔任外送員一年多,每天平均在外騎機車8至10小時,時時刻刻都戴著口罩確保身體健康。長時間曝露在空污中,他的口罩2、3個小時就會髒掉,每天平均得換3、4個口罩,以免遭客人投訴。 他受訪時表示,工作久了,眼睛和鼻子陸續出問題,常常要用藥水沖洗眼睛和使用滴鼻劑,「身體健康才能賺錢」。醫生曾叮囑他,要是不保養,很有可能會引發鼻竇炎,視力也會受影響。 來自台北的陳姓旅客3日中午11時15分降落在河內內排國際機場時,以手機俯拍窗外風景,只見河內市被一層厚重的灰霧罩住。(陳姓旅客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傳真 113年3月4日 外送員月收入約落在800萬至1000萬越南盾(約新台幣1萬250元至1萬2813元)不等,添購空污防護用品不僅增加開銷,長時間配戴口罩也很不舒服。吳東南只要騎到人少或空氣較乾淨的地方,就立刻將口罩摘掉。 在河內市工作10年的阮如玉(Nguyen Read more
2023/9/18 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18日指出,全台蜻蜓種類達161種,翡翠水庫調查記錄到的有40種,占全台蜻蜓種類約1/4,其中「無霸勾蜓」(圖)為體型最大者,同時也是台灣唯一稀有保育類蜻蜓,特別偏好棲息山區潔淨的溪流水域環境。(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傳真 112年9月18日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18日電)蜻蜓為水域環境水質好壞的生物指標,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長林裕益今天指出,全台蜻蜓種類達161種,翡翠水庫就有40種、約占1/4,還可見大體型的稀有保育類「無霸勾蜓」。 翡管局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翡翠水庫啟用營運迄今已37年之久,為保育水庫生態環境,長期聘請專家學者調查研究水庫工程環境的生態棲息變化情形。 林裕益指出,翡翠水庫過去曾針對庫區內的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蟲、蝴蝶、螢火蟲和蜻蜓等物種,調查研究其生態環境。其中,最高度依賴水質潔淨程度的是蜻蜓,其種類數量也是佐證水庫周邊水域環境優劣的指標。 根據學者調查資料顯示,全台分布蜻蜓的種類約161種,翡翠水庫調查記錄到的有40種,占全台蜻蜓種類約1/4,可見水庫水域環境吸引多樣蜻蜓棲息。 翡管局經營管理科長梁逸帆補充說明,翡翠水庫眾多蜻蜓種類中,就屬「無霸勾蜓」為體型最大者,同時也是台灣唯一稀有保育類蜻蜓,特別偏好棲息山區潔淨的溪流水域環境。 同時,「無霸勾蜓」雄蟲會來回飛行巡守棲息領域;有別於其他蜻蜓的採水面點水,或停棲在水邊植物的枝葉枯木,或泥地產卵等現象。 梁逸帆提到,水庫還有極其珍貴的「樹穴蜻蜓」,為全台唯一棲息森林環境的蜻蜓,過去曾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臨滅絕的物種,「樹穴蜻蜓」產卵於森林積水樹洞內,在翡翠水庫辦公區及大壩附近常可發現其蹤跡。 翡管局技正高儷瑛解釋說,「蜻蜓目」昆蟲可分為蜻蜓、豆娘2大族群,生命史歷經卵、稚蟲、成蟲3個階段,稚蟲階段多棲息於淡水中,捕食小型水生昆蟲、蝌蚪或小魚維生,可維持水庫水域的生態平衡,羽化成蜻蜓或豆娘後,則以捕食蚊蚋、蠅、蜂、蝶、蛾等昆蟲為主。 翡管局表示,水庫的生態保育為水資源保護好壞的重要指標,現在全球氣候變遷劇烈,更須加以重視,且有利水庫管理技術的提升,未來將不斷強化各項生態保育工作,營造優質永續水庫。(編輯:李錫璋)1120918 「樹穴蜻蜓」為全台唯一棲息於森林中的蜻蜓。(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短腹幽蟌」(雄蟲)為台灣特有種蜻蜓。(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朱黛晏蜓」產卵於枯木。(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2023/12/13 (中央社華盛頓12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美國官方今天公布的報告,北極地區在2023年迎來紀錄史上最溫暖的夏季,這是人為氣候變遷加速的結果;氣候變遷正在將生態系統和賴以生存的人類推向未知境地。 法新社報導,今年7月至9月的夏季地表平均氣溫為攝氏6.4度,這是自1900年有紀錄來的最高氣溫。 北極變暖的速度大約是地球其他地區的4倍,這主要是由於海冰流失的惡性循環造成的,稱為「北極放大」(Arctic Amplification)現象。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署長史賓拉德(Rick Spinrad)聲明指出:「今年報告傳遞最重要的訊息是,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身為一個國家與全球社會的一員,我們必須大幅降低導致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 根據報告,夏季平均氣溫每10年上升攝氏0.17度。總體而言,這是北極第6個最熱的年份,氣溫為攝氏零下7度。 NOAA「北極年度報告」(Arctic Report Card)由13個國家的82名專家作者共同合作,現已進入第18年。 今年報告的觀察強調暖化趨勢線持續延續,包括海洋與氣溫變暖、積雪減少、海冰縮小,以及格陵蘭島冰層(Greenland Ice Sheet)繼續融化。 而這一年也帶來了具有氣候變遷「明顯特徵」的重大衝擊事件。 Read more
華盛頓郵報2024 年 1 月 23 日報導說,用於製作梅斯卡爾(Mezcal)最好的龍舌蘭(Agave)植物——正在消失。 報導指出,隨著全球對梅斯卡爾的需求不斷增長,野生龍舌蘭植物開始大量減少,一些物種甚至已經瀕臨滅絕。龍舌蘭成熟通常需要 25 到 30 年,而且許多物種只生長在墨西哥瓦哈卡(Oaxaca)州的偏遠地區,這使得它們尤其容易受到過度採伐的影響。 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注意到這一趨勢,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去年發現,至少有八種用於生產梅斯卡爾的野生龍舌蘭植物,包括 tepeztate,正在減少。研究人員 Ignacio Torres-Garcia 寫道:“主要威脅是不斷增長的需求,龍舌蘭熱潮建立在野生龍舌蘭的基礎上,未能以允許再生方式保護這些植物種群。” 報導還探討了應對這一挑戰的潛在解決方案,例如使用可持續農業技術種植龍舌蘭,以及支持旨在保護瀕危物種的組織。一些梅斯卡爾生產商也開始採取措施,例如使用經過認證的可持續龍舌蘭,並與當地社區合作保護野生植物。 龍舌蘭植物的消失不僅對梅斯卡爾行業構成威脅,而且還對瓦哈卡州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龍舌蘭為許多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它們的消失可能會對整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 華盛頓郵報的這篇文章不僅突出了一個環境問題,也突出了保護傳統和文化的重要性。梅斯卡爾是一種與瓦哈卡州文化密切相關的飲料,龍舌蘭植物的消失可能會對該地區的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龍舌蘭(Agave)是天門冬科(Asparagaceae)龍舌蘭亞科(Agavoideae)下的一個屬,約有150 Read more
2024/3/4 https://youtu.be/D5U5r9N9T60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4日專電)越南首都河內市3日再度登上全球空污最嚴重城市,這波污染預計長達1週。每天在戶外騎車8至10小時的外送員深怕染上鼻竇炎,不僅口罩不離身,還得經常沖洗鼻子和眼睛。 河內市自去年11月入秋之後,空氣品質指標(AQI)經常超過150、觸及「不健康」的狀態,甚至衝破200達到「非常不健康」程度。每次空污壓境,醫院就會出現大量咳嗽和呼吸困難的患者,求診人數最高曾因此多出50%。 根據全球城市空氣品質監測網站Air Visual,河內市3日出現最新一波空污,當晚7時22分AQI達163,再度成為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城市,4日上午9時AQI升至180,全市籠罩在一片灰中。 越南首都河內市3日下午開始新一波空氣污染,全球城市空氣品質監測網站Air Visual預測,這波污染至少持續到10日。圖攝於3日下午3時30分,空氣品質指標(AQI)達「不健康」程度。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攝 113年3月4日 越南首都河內市3日下午開始新一波空氣污染。記者4日中午12時於同一地點拍攝,景色比3日下午更迷濛。全球城市空氣品質監測網站Air Visual預測這波空污至少將持續1週。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攝 113年3月4日 吳東南(Ngo Dong Nam)擔任外送員一年多,每天平均在外騎機車8至10小時,時時刻刻都戴著口罩確保身體健康。長時間曝露在空污中,他的口罩2、3個小時就會髒掉,每天平均得換3、4個口罩,以免遭客人投訴。 他受訪時表示,工作久了,眼睛和鼻子陸續出問題,常常要用藥水沖洗眼睛和使用滴鼻劑,「身體健康才能賺錢」。醫生曾叮囑他,要是不保養,很有可能會引發鼻竇炎,視力也會受影響。 來自台北的陳姓旅客3日中午11時15分降落在河內內排國際機場時,以手機俯拍窗外風景,只見河內市被一層厚重的灰霧罩住。(陳姓旅客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傳真 113年3月4日 外送員月收入約落在800萬至1000萬越南盾(約新台幣1萬250元至1萬2813元)不等,添購空污防護用品不僅增加開銷,長時間配戴口罩也很不舒服。吳東南只要騎到人少或空氣較乾淨的地方,就立刻將口罩摘掉。 在河內市工作10年的阮如玉(Nguye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