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醫師數十年獻身偏鄉 致力傳承醫療平權

0
128

2024/6/29

高雄長庚名譽副院長陳順勝已80歲,至今仍往返市區、甲仙看診;他從大學起接觸偏鄉醫療,畢業後自願到偏鄉看診,行醫足跡遍及那瑪夏、桃源、茂林等。中央社記者林巧璉攝 113年6月29日

「偏鄉醫療資源不足」但同時也有80歲高雄長庚名譽副院長陳順勝、恆春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陳雲址更是高齡90歲的老醫生迄今投入原鄉醫療30多年;還有從大學時代就載著超音波進部落,一路坐在小發財車後方顛簸主動出擊找病人,以及年輕的護理師賴慧珊在屏東滿州鄉開業,笑稱自己是「長照秘書」。透過對他們的採訪,進而一窺當下「偏鄉醫療資源不足」面臨困境。

(中央社記者蔡孟妤、李卉婷、林巧璉高雄29日電)人生應該幾歲退休?高雄長庚名譽副院長陳順勝今年80歲至今仍往返市區、甲仙看診;恆春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陳雲址今年90歲,早年因病到美國休養,但不甘心就此退休,回到台灣走訪全台偏鄉發現恆春沒有眼科醫師,自此在恆春行醫30年。

陳順勝是享譽國內外「庫賈氏病」的神經內科專家,1971年從高醫畢業,在大學時代接觸偏鄉醫療,自此長期在高雄山區服務,為了拉近與當地原住民關係,他學習布農族族語努力融入當地文化,以在地觀點為偏鄉居民看診。

陳順勝1998年因發展健保IDS原住民醫療支援高醫模式,以對原住民社會有功,以原住民醫療計畫召集人身份代表進總統府受獎。1995年起更每週支援高雄山區原住民部落醫療。

此外,陳順勝也於1997年起發動高醫資深主治醫師全面支援衛生所門診醫療服務,並於2001年起轉型為IDS(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支援模式,持續服務偏鄉至今。

是什麼動力讓陳順勝40年來不斷往返偏鄉行醫?「當醫生、當教授都是既得利益者,這些身分要更有社會責任」,陳順勝說,自己從大學時就跟著教授到偏遠地區醫療,後來在高醫升任教授後,自己開著車上山看診及巡迴醫療,並教導當地醫師,也鼓勵他們繼續進修。

「偏鄉醫療是很專業的,不是只帶著滿腔熱血上去就可以,這樣會很滑稽。」陳順勝說,在部落裡不能只是帶著平地觀點的醫療專業,「山區醫療最重要的是,要摒棄平地想法,試著用當地角度思考。」

陳順勝比喻,像是遇到愛喝酒的病人,可說明喝酒的壞處,用引導方式讓對方願意配合「你一開口就是喝酒不好,族人就逃跑了」。除此也要了解當地文化禁忌,為了拉近與族人關係,陳順勝看診時也結合當地神話及醫學去解釋,讓對方更能理解、接受。

陳順勝對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有濃厚興趣,他說,因為想更了解原民事蹟,除了一邊從事醫療工作,也學習布農族等語言,並到每個部落去了解當地部落文化。

提及投入原鄉醫療,陳順勝說,有些部落族人很怕讓人知道自己生病,因為怕別人認為是觸犯祖靈。他也曾為了尊重當地宗教文化,學唸咒語、收驚等儀式,安撫病患心理。如果病人會唱歌仔戲,他也回唱幾句,藉此拉近醫病關係,也讓病人更易接受治療。

2016年獲「台灣醫療典範獎」,但陳順勝說「我不錦上添花,我要做的是雪中送炭」,對陳順勝來說,當今偏鄉醫療儘管已進步很多,但仍有許多可以努力的事。對的事情要持續做,他始終相信只要做好事,就會有收穫,幫助人就一定會有富足生活,不要太計較賺多少錢。

陳雲址行醫近60年,回顧他1968年在台北市開設「信望愛眼科診所」,抱持照顧弱小病患精神,對病人服務態度親切,始終將每個病人視為VIP,診所人潮絡繹不絕,加重診療工作,55歲時突如其來的猛爆性肝炎讓他萌生退意,先是轉往美國休養,並有安享晚年打算,只是不甘心就此退休,人生大轉彎再度回到台灣,落腳恆春,且一待就是30年。

陳雲址回台灣後,花了1年時間走遍台灣偏遠地區,當他走到了台灣尾的恆春,才發現恆春半島竟沒有眼科醫師,於是他在1994年決定落腳恆春基督教醫院,開始展開他對台灣尾居民健康的照顧,轉眼就是30年的光陰,至今仍是院內固定門診眼科醫師,院內習慣親切稱他為「老爹」。

談起從美國回到台灣,選擇在恆春行醫的契機,陳雲址笑著說,自己過不慣悠閒日子,決心回到台灣,「我當時想找一個沒有眼科的偏鄉地區,把自己最後的價值奉獻出來。」

陳雲址的加入讓恆基有了眼科門診,這也是恆春第一個眼科門診,在恆基30多年來,陳雲址數次接任院長職務,他更自掏腰包新台幣100萬元,捐給醫院買手術顯微鏡,並每週深入山地無醫療地巡迴醫療。他對偏鄉無私付出,在2000年獲選為第10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陳雲址雖年事已高,視力仍維持0.8、0.9,每週2次的門診,時而能自己緩步前往、有時得靠輪椅輔助前往診間,病患年齡層廣,從新生兒到80、90歲的老人都有,病人太多,去年5月因身體不堪負荷,一度休養2個月,讓他決心重回醫院看診,就是因為30年前的初衷,依然埋藏在心中而堅持到現在。

「至於什麼時候要退,我也不知道。」陳雲址說,他一直沒有設下退休期限,既然30年前決定來到恆春半島,就沒想過什麼時候要走;如果哪天自己的眼睛不行了、手會發抖了,就表示已經不能勝任這份工作,「那應該才是退休的時候。」(編輯:孫承武)1130629

高雄長庚名譽副院長陳順勝已80歲,至今仍往返市區、甲仙看診;過去在原住民部落行醫,為拉近與族人距離,更學習族語,融入部落文化看診,讓民眾不再害怕看病。(高雄市政府提供)中央社  113年6月29日
高雄長庚名譽副院長陳順勝已80歲,至今仍往返市區、甲仙看診;過去在原住民部落行醫,為拉近與族人距離,更學習族語,融入部落文化看診,讓民眾不再害怕看病。(高雄市政府提供)中央社 113年6月29日
恆春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陳雲址已高齡90歲,他已在恆春半島服務30個年頭,目前仍是駐診醫師,沒有給自己退休設期限,懷抱初衷,要持續為偏鄉帶來光明。中央社記者李卉婷攝  113年6月29日
恆春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陳雲址已高齡90歲,他已在恆春半島服務30個年頭,目前仍是駐診醫師,沒有給自己退休設期限,懷抱初衷,要持續為偏鄉帶來光明。中央社記者李卉婷攝 113年6月29日
恆春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陳雲址(左),30年前來到沒有眼科醫師的恆春半島,不僅有固定門診,也會醫療巡迴,走入偏鄉為鄉親診治。(恆春基督教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卉婷傳真  113年6月29日
恆春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陳雲址(左),30年前來到沒有眼科醫師的恆春半島,不僅有固定門診,也會醫療巡迴,走入偏鄉為鄉親診治。(恆春基督教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卉婷傳真 113年6月29日
Related Posts
停經後又異常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上身

2023/3/14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電)高雄55歲吳姓女子停經2年,去年底陰道卻出血2週,期間伴隨腰痠、腹痛等,就醫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緊急開刀;醫師提醒,此癌初期表現常是不正常出血,儘早治療預後效果好。 高雄長庚醫院今天舉辦高階醫療技術記者會,婦癌團隊副召集人吳貞璇率領醫療團隊說明子宮內膜癌達文西手術,吳女經達文西手術,預後效果好,現已恢復正常生活,她也現身分享罹癌、治療心路歷程。 婦產科教授龔福財表示,子宮內膜癌已是台灣女性生殖道癌症第一名,每年有超過3200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此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糖尿病和未曾生育等。 吳女說,自己每年都會做子宮頸抹片,對於身體狀況有一定敏感度,去年底卻異常出血2週,她驚覺異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後續切片診斷為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當時聽到自己罹癌非常震驚,但我想我還有大半人生要過,只能勇敢面對」,吳女因有重要婚禮要參加,又希望儘速手術摘除,最後採吳貞璇建議,使用達文西手術,在術後3天就出院,後續也恢復得很好。 吳貞璇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不少病患會說自己定期抹片檢查,「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無法判斷子宮內膜癌」;如果女性有異常出血,包括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多、停經後出血、下腹部或性交疼痛,以及異常分泌物等,都要儘速就醫。 吳貞璇簡報時表示,手術前如果確定為早期癌症且子宮沒有過大,病患可考慮微創手術,避免傳統切腹手術開刀久、傷口大等風險;達文西機械手臂又比腹腔鏡有更好的3D立體超高解析度,可精準判斷病灶位置完整切除,也減少誤傷神經、血管、周邊組織等。 吳貞璇進一步說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早期子宮內膜癌病患可在手術中使用「前哨淋巴結技術」,找出更多陽性淋巴結,避免傳統上把淋巴全數拆除,造成下肢水腫等副作用;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醫師也可更精準切除前哨淋巴結和止血。 副院長林志哲說,根據台灣癌症年報統計,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5至65歲女性,因初期常伴隨異常出血,有7成病患確診時為早期;高雄長庚已使用達文西術式治療144名婦癌病人。(編輯:陳仁華)1120314

退休老師吃止痛藥多年得腎病 搭配中醫治療獲改善

2023/3/14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圖)14日在衛教宣導會發表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慢性腎病風險。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4日電)台南1名退休教師因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長年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被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末期慢性腎臟病,經中西醫合併治療約半年,脫離腎衰竭風險,關節疼痛也獲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這名65歲病患在退休前就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原以為是長年教學寫板書導致,因此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但退休後疼痛持續,經轉介至奇美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末期慢性腎臟病。 她說,病患除改用其他治療關節炎藥物,約半年前起接受中醫合併治療,經給予科學中藥搭配衛教,目前已脫離腎衰竭風險,手指關節疼痛也獲得改善。 陳曉瑱進一步指出,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物為類風濕性關節治療第一線藥物,但消炎止痛藥是造成腎臟損傷的原因之一;而健保科學中藥有保護腎臟功效,近年來已陸續在大數據、人體試驗、動物實驗上被證實。 她表示,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合作,從台灣2000年至2012年全國保險資料庫中檢索出慢性腎病患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進行分析,發現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較未服用者明顯降低,此研究已獲國際期刊採用。 陳曉瑱強調,過去雖證實非類固醇止痛藥為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科學中藥對止痛與腎臟有保護效果,但未有研究驗證兩者相關性,此研究證實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慢性腎病風險。 她指出,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分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有慢性腎病風險,應避開非類固醇止痛藥物治療,若要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也需由中醫師專業評估與建議,嚴謹把關用藥安全,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治療。(編輯:卞金峰)1120314

不老騎士挑戰蘇花公路 99歲爺爺4度參加信心滿滿

2023/3/1 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14日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4日電)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今天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完全不害怕。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共1106公里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同時也擔任「獨居弱勢長輩餐食計畫」愛心大使,期間親自參與社區機構交流、備餐、送餐服務,更號召社會大眾關心老人用餐困境,為20萬人次的獨居弱勢長輩募集1700萬元餐食經費。 今天是環島第6天,累積追夢里程達615公里,不老騎士們也更熟悉車隊前進節奏及道安志工引導前進方式,與一起挑戰圓夢的夥伴彼此也更認識,尤其之前平安順利完成南迴公路後,面對今天蘇花公路,大家都有信心。 基金會企劃黃安廷告訴中央社記者,今年32名不老騎士中,有31人都未曾機車環島過,唯一有環島經驗的是最高齡99歲的郭深森,他90歲才開啟環島旅程,分別在2014年、2019年及2022年3次環島成功,最大夢想是100歲還要機車環島。 不老騎士們也因為郭深森老大哥領軍,加上出發前持續運動、練習騎車做好準備,讓大家對挑戰風光美、困難度高的蘇花公路信心滿滿。 郭深森說,已經不是第一次騎蘇花,最重要的是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大家,幫忙注意來車,守在車隊旁,隨時注意每人騎乘狀態,若有任何情況,志工們都會馬上協助或處理,今天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 罹患小兒麻痺症的賴美文被不老騎士電影感動與激勵,所以年過65歲時就跟家人說,要把平常捐款的預算存起來,支持不老騎士做公益,當作送給自己70歲生日禮物。今天要挑戰蘇花公路,雖然有點緊張,但有交管志工、警察帶領,以及醫護志工陪騎,能隨時觀察每個人的狀況。過去兒子曾騎自行車環島,如今自己終於也可以環島,在生長的土地上走一圈,真的很興奮。(編輯:郭諭儒)1120314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車隊小心通過大清水隧道施工路段。(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台灣銀髮就業族突破百萬 企業進用中高齡人力意願增

2023/2/26 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6日電)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勞動部指出,近年可觀察到企業觀念逐漸改變,進用中高齡者補足人力的意願有上升趨勢。 主計總處統計資料指出,2010年台灣60歲以上的銀髮就業者才剛突破50萬人大關,不過12年的時間就翻倍成長,在2022年正式突破百萬大關、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社會邁向高齡化,年輕人力越來越短缺,雇主擔心找不到人,因此近年可觀察到越來越多企業逐漸轉變觀念,願意進用中高齡勞動者補足人力缺口。 黃維琛說明,因體力下降等因素,中高齡族群常偏好做部分工時工作,且有工作經驗豐富、流動性較以學生為主年輕的打工族低等特性;這些條件與賣場在特定時段需要大量人力的需求,不謀而合,因此近2年中高齡勞動者進入賣場工作情況有上升趨勢。 至於職場年齡歧視現況,黃維琛指出,目前在就業服務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等法規中,都有禁止年齡歧視相關規範,不過還是有遇過學校廚工、保全人員等工作,在徵才時設下年齡限制的零星個案。 黃維琛指出,國人平均壽命拉長,中高齡者體能狀況也較過往好,加上面臨少子化,企業若還停留在過去對銀髮族的刻板印象,可能就會搶不到人;勞動部也持續從雇主端和勞工端雙管齊下,透過協助媒合、補助、調整工作內容等方式,促進中高齡者繼續就業或轉職。(編輯:陳仁華)1120226

Related Posts
停經後又異常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上身

2023/3/14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電)高雄55歲吳姓女子停經2年,去年底陰道卻出血2週,期間伴隨腰痠、腹痛等,就醫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緊急開刀;醫師提醒,此癌初期表現常是不正常出血,儘早治療預後效果好。 高雄長庚醫院今天舉辦高階醫療技術記者會,婦癌團隊副召集人吳貞璇率領醫療團隊說明子宮內膜癌達文西手術,吳女經達文西手術,預後效果好,現已恢復正常生活,她也現身分享罹癌、治療心路歷程。 婦產科教授龔福財表示,子宮內膜癌已是台灣女性生殖道癌症第一名,每年有超過3200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此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糖尿病和未曾生育等。 吳女說,自己每年都會做子宮頸抹片,對於身體狀況有一定敏感度,去年底卻異常出血2週,她驚覺異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後續切片診斷為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當時聽到自己罹癌非常震驚,但我想我還有大半人生要過,只能勇敢面對」,吳女因有重要婚禮要參加,又希望儘速手術摘除,最後採吳貞璇建議,使用達文西手術,在術後3天就出院,後續也恢復得很好。 吳貞璇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不少病患會說自己定期抹片檢查,「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無法判斷子宮內膜癌」;如果女性有異常出血,包括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多、停經後出血、下腹部或性交疼痛,以及異常分泌物等,都要儘速就醫。 吳貞璇簡報時表示,手術前如果確定為早期癌症且子宮沒有過大,病患可考慮微創手術,避免傳統切腹手術開刀久、傷口大等風險;達文西機械手臂又比腹腔鏡有更好的3D立體超高解析度,可精準判斷病灶位置完整切除,也減少誤傷神經、血管、周邊組織等。 吳貞璇進一步說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早期子宮內膜癌病患可在手術中使用「前哨淋巴結技術」,找出更多陽性淋巴結,避免傳統上把淋巴全數拆除,造成下肢水腫等副作用;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醫師也可更精準切除前哨淋巴結和止血。 副院長林志哲說,根據台灣癌症年報統計,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5至65歲女性,因初期常伴隨異常出血,有7成病患確診時為早期;高雄長庚已使用達文西術式治療144名婦癌病人。(編輯:陳仁華)1120314

退休老師吃止痛藥多年得腎病 搭配中醫治療獲改善

2023/3/14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圖)14日在衛教宣導會發表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慢性腎病風險。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4日電)台南1名退休教師因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長年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被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末期慢性腎臟病,經中西醫合併治療約半年,脫離腎衰竭風險,關節疼痛也獲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這名65歲病患在退休前就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原以為是長年教學寫板書導致,因此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但退休後疼痛持續,經轉介至奇美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末期慢性腎臟病。 她說,病患除改用其他治療關節炎藥物,約半年前起接受中醫合併治療,經給予科學中藥搭配衛教,目前已脫離腎衰竭風險,手指關節疼痛也獲得改善。 陳曉瑱進一步指出,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物為類風濕性關節治療第一線藥物,但消炎止痛藥是造成腎臟損傷的原因之一;而健保科學中藥有保護腎臟功效,近年來已陸續在大數據、人體試驗、動物實驗上被證實。 她表示,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合作,從台灣2000年至2012年全國保險資料庫中檢索出慢性腎病患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進行分析,發現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較未服用者明顯降低,此研究已獲國際期刊採用。 陳曉瑱強調,過去雖證實非類固醇止痛藥為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科學中藥對止痛與腎臟有保護效果,但未有研究驗證兩者相關性,此研究證實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慢性腎病風險。 她指出,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分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有慢性腎病風險,應避開非類固醇止痛藥物治療,若要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也需由中醫師專業評估與建議,嚴謹把關用藥安全,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治療。(編輯:卞金峰)1120314

不老騎士挑戰蘇花公路 99歲爺爺4度參加信心滿滿

2023/3/1 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14日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4日電)32名平均75歲的不老騎士環島做公益,今天挑戰蘇花公路北上到宜蘭礁溪,其中第4度參加的99歲郭深森最高齡,他說一路上有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完全不害怕。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共1106公里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同時也擔任「獨居弱勢長輩餐食計畫」愛心大使,期間親自參與社區機構交流、備餐、送餐服務,更號召社會大眾關心老人用餐困境,為20萬人次的獨居弱勢長輩募集1700萬元餐食經費。 今天是環島第6天,累積追夢里程達615公里,不老騎士們也更熟悉車隊前進節奏及道安志工引導前進方式,與一起挑戰圓夢的夥伴彼此也更認識,尤其之前平安順利完成南迴公路後,面對今天蘇花公路,大家都有信心。 基金會企劃黃安廷告訴中央社記者,今年32名不老騎士中,有31人都未曾機車環島過,唯一有環島經驗的是最高齡99歲的郭深森,他90歲才開啟環島旅程,分別在2014年、2019年及2022年3次環島成功,最大夢想是100歲還要機車環島。 不老騎士們也因為郭深森老大哥領軍,加上出發前持續運動、練習騎車做好準備,讓大家對挑戰風光美、困難度高的蘇花公路信心滿滿。 郭深森說,已經不是第一次騎蘇花,最重要的是細心又貼心的交管志工們守護大家,幫忙注意來車,守在車隊旁,隨時注意每人騎乘狀態,若有任何情況,志工們都會馬上協助或處理,今天也有在地警方幫忙開道,讓大家很放心。 罹患小兒麻痺症的賴美文被不老騎士電影感動與激勵,所以年過65歲時就跟家人說,要把平常捐款的預算存起來,支持不老騎士做公益,當作送給自己70歲生日禮物。今天要挑戰蘇花公路,雖然有點緊張,但有交管志工、警察帶領,以及醫護志工陪騎,能隨時觀察每個人的狀況。過去兒子曾騎自行車環島,如今自己終於也可以環島,在生長的土地上走一圈,真的很興奮。(編輯:郭諭儒)1120314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車隊小心通過大清水隧道施工路段。(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不老騎士-為愛千里」公益活動,3月9日從台中出發,一路往南以逆時針方向展開為期10天的環島追夢公益旅程,14日挑戰蘇花公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12年3月14日

台灣銀髮就業族突破百萬 企業進用中高齡人力意願增

2023/2/26 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6日電)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22年銀髮就業者人數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勞動部指出,近年可觀察到企業觀念逐漸改變,進用中高齡者補足人力的意願有上升趨勢。 主計總處統計資料指出,2010年台灣60歲以上的銀髮就業者才剛突破50萬人大關,不過12年的時間就翻倍成長,在2022年正式突破百萬大關、衝上103.1萬人,占整體就業人數比重進逼1成。 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社會邁向高齡化,年輕人力越來越短缺,雇主擔心找不到人,因此近年可觀察到越來越多企業逐漸轉變觀念,願意進用中高齡勞動者補足人力缺口。 黃維琛說明,因體力下降等因素,中高齡族群常偏好做部分工時工作,且有工作經驗豐富、流動性較以學生為主年輕的打工族低等特性;這些條件與賣場在特定時段需要大量人力的需求,不謀而合,因此近2年中高齡勞動者進入賣場工作情況有上升趨勢。 至於職場年齡歧視現況,黃維琛指出,目前在就業服務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等法規中,都有禁止年齡歧視相關規範,不過還是有遇過學校廚工、保全人員等工作,在徵才時設下年齡限制的零星個案。 黃維琛指出,國人平均壽命拉長,中高齡者體能狀況也較過往好,加上面臨少子化,企業若還停留在過去對銀髮族的刻板印象,可能就會搶不到人;勞動部也持續從雇主端和勞工端雙管齊下,透過協助媒合、補助、調整工作內容等方式,促進中高齡者繼續就業或轉職。(編輯:陳仁華)1120226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