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北沿岸板塊擠壓恐成危險地帶 潛藏規模9強震伴12米海嘯

0
125

2024/6/8

卡斯卡迪亞隱沒帶示意圖。(圖取自美國地質調查所網頁usgs.gov)
卡斯卡迪亞(Cascadia)隱沒帶示意圖。(圖取自美國地質調查所網頁usgs.gov)

(中央社華盛頓7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研究俗稱卡斯卡迪亞(Cascadia)的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沿岸,認兩片地殼板塊相互滑動擠壓,產生的應力足以引發災難性的芮氏規模9地震及超過12公尺高的海嘯。

華盛頓郵報指出,在「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今天一份最新研究裡,科學家們詳細描寫美國西北部太平洋沿岸(Pacific Northwest)約960公里的地質邊界,恐成地球最危險地帶之一。

科研人員2021年夏天乘船沿美國俄勒岡州、華盛頓州與加拿大卑詩省的海岸航行41天,向海洋深處發送聲波,用一條約14公里長、內含1200個特殊麥克風的防水纜線錄下回音,類似醫師以超音波診斷人體。

研究人員利用蒐集到的數據構建水下地質的全般地圖,盼幫助科學界了解各種地震和海嘯情景,協助決策者制訂保護民眾的建築法規。

研究認為,從北加州到溫哥華島這片美國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南部地區都處於危險地帶,但華盛頓州外海斷層的幾何形狀可能特別危險,這處斷層平坦光滑,更接近地表,且向陸地延伸得更遠。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地震學家沃斯(Erin Wirth)表示,這類地區在世界各地其他類似斷層系統裡常出現規模最大、破壞性最強的地震。沃斯說,卡斯卡迪亞這片斷層帶很淺層,比以前斷層類型更接近地表,可能更具危險性。

日本歷史記載曾有道「孤兒」海嘯跨越太平洋而來,美洲原住民則有大地劇烈搖晃、海上滔天洪水的口述歷史。科學家分析現地毀於陸沉的森林一些樹木年輪,斷定幾百年來一直都很平靜的卡斯卡迪亞隱沒帶,在300多年前的公元1700年1月26日發生過一起規模9強震。

當地之所以危險乃因是個「巨型逆斷層」。萬德夫卡(Juan de Fuca)板塊在卡斯卡迪亞隱沒帶沉入北美板塊下方,這些板塊以大約人類指甲生長的速度移動、擠壓而產生應力。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和2004年印度洋震和引發的海嘯,都發生在隱沒帶。

科學家們表示,因不知道卡斯卡迪亞隱沒帶何時會再出現強震,只能更深入了解地質活動狀態盡量在災難性日子到來前做準備。(譯者:陳亦偉)1130608

刊登在「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

Subducting plate structure and megathrust morphology from deep seismic imaging linked to earthquake rupture segmentation at Cascadia

Related Posts
台北翡翠水庫40種蜻蜓棲息 保育類無霸勾蜓也現蹤

2023/9/18 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18日指出,全台蜻蜓種類達161種,翡翠水庫調查記錄到的有40種,占全台蜻蜓種類約1/4,其中「無霸勾蜓」(圖)為體型最大者,同時也是台灣唯一稀有保育類蜻蜓,特別偏好棲息山區潔淨的溪流水域環境。(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傳真 112年9月18日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18日電)蜻蜓為水域環境水質好壞的生物指標,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長林裕益今天指出,全台蜻蜓種類達161種,翡翠水庫就有40種、約占1/4,還可見大體型的稀有保育類「無霸勾蜓」。 翡管局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翡翠水庫啟用營運迄今已37年之久,為保育水庫生態環境,長期聘請專家學者調查研究水庫工程環境的生態棲息變化情形。 林裕益指出,翡翠水庫過去曾針對庫區內的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蟲、蝴蝶、螢火蟲和蜻蜓等物種,調查研究其生態環境。其中,最高度依賴水質潔淨程度的是蜻蜓,其種類數量也是佐證水庫周邊水域環境優劣的指標。 根據學者調查資料顯示,全台分布蜻蜓的種類約161種,翡翠水庫調查記錄到的有40種,占全台蜻蜓種類約1/4,可見水庫水域環境吸引多樣蜻蜓棲息。 翡管局經營管理科長梁逸帆補充說明,翡翠水庫眾多蜻蜓種類中,就屬「無霸勾蜓」為體型最大者,同時也是台灣唯一稀有保育類蜻蜓,特別偏好棲息山區潔淨的溪流水域環境。 同時,「無霸勾蜓」雄蟲會來回飛行巡守棲息領域;有別於其他蜻蜓的採水面點水,或停棲在水邊植物的枝葉枯木,或泥地產卵等現象。 梁逸帆提到,水庫還有極其珍貴的「樹穴蜻蜓」,為全台唯一棲息森林環境的蜻蜓,過去曾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臨滅絕的物種,「樹穴蜻蜓」產卵於森林積水樹洞內,在翡翠水庫辦公區及大壩附近常可發現其蹤跡。 翡管局技正高儷瑛解釋說,「蜻蜓目」昆蟲可分為蜻蜓、豆娘2大族群,生命史歷經卵、稚蟲、成蟲3個階段,稚蟲階段多棲息於淡水中,捕食小型水生昆蟲、蝌蚪或小魚維生,可維持水庫水域的生態平衡,羽化成蜻蜓或豆娘後,則以捕食蚊蚋、蠅、蜂、蝶、蛾等昆蟲為主。 翡管局表示,水庫的生態保育為水資源保護好壞的重要指標,現在全球氣候變遷劇烈,更須加以重視,且有利水庫管理技術的提升,未來將不斷強化各項生態保育工作,營造優質永續水庫。(編輯:李錫璋)1120918 「樹穴蜻蜓」為全台唯一棲息於森林中的蜻蜓。(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短腹幽蟌」(雄蟲)為台灣特有種蜻蜓。(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朱黛晏蜓」產卵於枯木。(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OpenAI推出新模型GPT-4 Turbo 指令可輸入逾300頁內容

2023/11/7 OpenAI 6日舉行首屆開發者大會,執行長阿特曼宣布公司將推出新一代模型GPT-4 Turbo。(圖取自OpenAI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6日專電)OpenAI今天舉行首屆開發者大會,執行長阿特曼宣布公司將推出比GPT-4更新一代的模型GPT-4 Turbo,可於單一提示中容納超過300頁文字內容,訓練資料更新至2023年4月。 2015年成立的OpenAI去年11月底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成為史上成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式,公司今天表示,目前每週的活躍用戶就有1億,另外,超過92%的世界500強企業使用其平台,橫跨各行各業。 距離ChatGPT發布將近1年,OpenAI今天在舊金山舉行首屆開發者大會,現場名額大部分保留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與會人數近千人。 執行長阿特曼以墨綠色T恤亮相,發表主題演講並宣布新產品,當中新一代模型GPT-4 Turbo最受關注。今年3月公司推出GPT-4,具備截至2021年9月的世界事件知識,GPT-4 Turbo則已將資料更新至2023年4月。 GPT-4 Turbo更強大、可以接受更長的輸入提示,單一提示可容納相當於300多頁的文字內容,意味可總結一本書的書摘。 公司表示,GPT-4 Turbo已提供預覽版本供開發者透過API(應用程式介面)使用,預計將在「未來幾週內」向大眾發布;同時,開發者可用比GPT-4更便宜的價格使用GPT-4 Turbo。 除了新一代模型,阿特曼也介紹GPTs,也就是根據個人需求、自行創建的客製化ChatGPT。打造GPTs並不需要編寫程式的技術,僅需要如同和聊天機器人對話一般,給其指令、知識和做出選擇。 根據OpenAI,ChatGPT Plus和企業用戶今天就可試用預設的GPTs,公司將陸續對其他用戶開放。用戶也可發布自行創建的GPTs給其他人使用。 Read more

巴金森氏症新研究 脊髓植入電極讓患者恢復行走

2023/11/7 馬克(中)是一名住在法國的62歲巴金森氏症患者,他在脊髓植入電極後,終於能夠再次行走。(法新社) (中央社瑞士洛桑6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一名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晚期患者在脊髓植入電極後,終於能夠再次行走,幾乎與正常人無異。 法新社、路透社報導,瑞士研究人員先前也取得類似的突破性進展,協助截癱患者重新行走,如今又有了新的成果。 英國巴金森氏症防治協會(Parkinson's UK)研究主任戴克斯特(David Dexter)表示:「這可能是一項具顛覆性的技術,有助巴金森氏症晚期患者恢復活動。」他強調這是侵入性手術,還需要更多研究。 https://twitter.com/Reuters/status/1721603355313832312?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721603355313832312%7Ctwgr%5E713ef5e867e862bec01fa378782e44aea984c577%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www.cna.com.tw%2Fnews%2Fait%2F202311070155.aspx 馬克(Marc)是一名住在法國的62歲巴金森氏症患者,罹患這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已有大約30年。他與90%以上晚期患者一樣有嚴重的行走困難。 馬克告訴法新社,所謂的「步態凍僵」尤其「可怕」,患者會暫時無法移動,有跌倒的危險。 馬克說:「如果遇到障礙物,或是有人突然從面前經過,患者就會開始『凍僵』並摔倒。」馬克要求記者不要透露他的姓氏。 目前對於巴金森氏症仍有許多未知之處,使得治療變得困難,而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有時會讓他們只能臥床或坐在輪椅上。 當在瑞士接受手術的機會來臨時,馬克趕緊把握機會。 他說:「現在我可以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處,不用擔心如何才能到達目的地。我可以自己去散步,可以出門購物,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外科醫師布羅克 (Jocelyne Bloch)和神經科學家庫爾蒂納(Gregoire Courtine)領導的瑞士團隊在馬克脊髓關鍵點植入複雜的電極系統,稱為「神經義肢」。 兩人先前曾採用脊髓植入物來協助截癱患者重新行走。 Read more

用ChatGPT寫裁決出包遭調查 巴西法官怪工作負擔過重

2023/11/14 示意圖。(路透社) (中央社巴西利亞13日綜合外電報導)巴西當局今天證實正在調查一名聯邦法官,這名法官利用人工智慧(AI)撰寫裁決時出了錯,成為該國第一起這類案例。 法新社報導,負責監督巴西法院的國家司法委員會(National Justice Council)要求法官羅德里格斯(Jefferson Rodrigues)解釋他何以會公布一份由線上人工智慧工具ChatGPT生成、內容充滿法律謬誤的裁決。 根據法新社看過的案件紀錄,巴西北部阿克里州(Acre)法官羅德里格斯在裁決中納入了先前法庭案件和司法前例中的不正確細節,錯誤地將過去的裁決歸因於巴西高等法院(Superior Court of Justice)。 羅德里格斯在呈交給國家司法委員會的文件中表示,這份裁決是由「值得信賴的顧問」透過人工智慧的幫助所撰寫。 羅德里格斯稱這個情況只是「單純的錯誤」,接著怪罪「法官的工作負擔過重」。 國家司法委員會表示,「我們認為這是(巴西國內)第一起這類案例」,並給予羅德里格斯15天時間提出進一步說明。 國家司法委員會說,依賴人工智慧的法官愈來愈多。巴西目前沒有監管這類使用的法律。(譯者:李佩珊/核稿:劉文瑜)1121114

Related Posts
台北翡翠水庫40種蜻蜓棲息 保育類無霸勾蜓也現蹤

2023/9/18 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18日指出,全台蜻蜓種類達161種,翡翠水庫調查記錄到的有40種,占全台蜻蜓種類約1/4,其中「無霸勾蜓」(圖)為體型最大者,同時也是台灣唯一稀有保育類蜻蜓,特別偏好棲息山區潔淨的溪流水域環境。(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傳真 112年9月18日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18日電)蜻蜓為水域環境水質好壞的生物指標,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長林裕益今天指出,全台蜻蜓種類達161種,翡翠水庫就有40種、約占1/4,還可見大體型的稀有保育類「無霸勾蜓」。 翡管局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翡翠水庫啟用營運迄今已37年之久,為保育水庫生態環境,長期聘請專家學者調查研究水庫工程環境的生態棲息變化情形。 林裕益指出,翡翠水庫過去曾針對庫區內的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蟲、蝴蝶、螢火蟲和蜻蜓等物種,調查研究其生態環境。其中,最高度依賴水質潔淨程度的是蜻蜓,其種類數量也是佐證水庫周邊水域環境優劣的指標。 根據學者調查資料顯示,全台分布蜻蜓的種類約161種,翡翠水庫調查記錄到的有40種,占全台蜻蜓種類約1/4,可見水庫水域環境吸引多樣蜻蜓棲息。 翡管局經營管理科長梁逸帆補充說明,翡翠水庫眾多蜻蜓種類中,就屬「無霸勾蜓」為體型最大者,同時也是台灣唯一稀有保育類蜻蜓,特別偏好棲息山區潔淨的溪流水域環境。 同時,「無霸勾蜓」雄蟲會來回飛行巡守棲息領域;有別於其他蜻蜓的採水面點水,或停棲在水邊植物的枝葉枯木,或泥地產卵等現象。 梁逸帆提到,水庫還有極其珍貴的「樹穴蜻蜓」,為全台唯一棲息森林環境的蜻蜓,過去曾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臨滅絕的物種,「樹穴蜻蜓」產卵於森林積水樹洞內,在翡翠水庫辦公區及大壩附近常可發現其蹤跡。 翡管局技正高儷瑛解釋說,「蜻蜓目」昆蟲可分為蜻蜓、豆娘2大族群,生命史歷經卵、稚蟲、成蟲3個階段,稚蟲階段多棲息於淡水中,捕食小型水生昆蟲、蝌蚪或小魚維生,可維持水庫水域的生態平衡,羽化成蜻蜓或豆娘後,則以捕食蚊蚋、蠅、蜂、蝶、蛾等昆蟲為主。 翡管局表示,水庫的生態保育為水資源保護好壞的重要指標,現在全球氣候變遷劇烈,更須加以重視,且有利水庫管理技術的提升,未來將不斷強化各項生態保育工作,營造優質永續水庫。(編輯:李錫璋)1120918 「樹穴蜻蜓」為全台唯一棲息於森林中的蜻蜓。(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短腹幽蟌」(雄蟲)為台灣特有種蜻蜓。(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朱黛晏蜓」產卵於枯木。(圖取自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網頁feitsui.gov.taipei)

OpenAI推出新模型GPT-4 Turbo 指令可輸入逾300頁內容

2023/11/7 OpenAI 6日舉行首屆開發者大會,執行長阿特曼宣布公司將推出新一代模型GPT-4 Turbo。(圖取自OpenAI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com)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6日專電)OpenAI今天舉行首屆開發者大會,執行長阿特曼宣布公司將推出比GPT-4更新一代的模型GPT-4 Turbo,可於單一提示中容納超過300頁文字內容,訓練資料更新至2023年4月。 2015年成立的OpenAI去年11月底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成為史上成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式,公司今天表示,目前每週的活躍用戶就有1億,另外,超過92%的世界500強企業使用其平台,橫跨各行各業。 距離ChatGPT發布將近1年,OpenAI今天在舊金山舉行首屆開發者大會,現場名額大部分保留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與會人數近千人。 執行長阿特曼以墨綠色T恤亮相,發表主題演講並宣布新產品,當中新一代模型GPT-4 Turbo最受關注。今年3月公司推出GPT-4,具備截至2021年9月的世界事件知識,GPT-4 Turbo則已將資料更新至2023年4月。 GPT-4 Turbo更強大、可以接受更長的輸入提示,單一提示可容納相當於300多頁的文字內容,意味可總結一本書的書摘。 公司表示,GPT-4 Turbo已提供預覽版本供開發者透過API(應用程式介面)使用,預計將在「未來幾週內」向大眾發布;同時,開發者可用比GPT-4更便宜的價格使用GPT-4 Turbo。 除了新一代模型,阿特曼也介紹GPTs,也就是根據個人需求、自行創建的客製化ChatGPT。打造GPTs並不需要編寫程式的技術,僅需要如同和聊天機器人對話一般,給其指令、知識和做出選擇。 根據OpenAI,ChatGPT Plus和企業用戶今天就可試用預設的GPTs,公司將陸續對其他用戶開放。用戶也可發布自行創建的GPTs給其他人使用。 Read more

巴金森氏症新研究 脊髓植入電極讓患者恢復行走

2023/11/7 馬克(中)是一名住在法國的62歲巴金森氏症患者,他在脊髓植入電極後,終於能夠再次行走。(法新社) (中央社瑞士洛桑6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一名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晚期患者在脊髓植入電極後,終於能夠再次行走,幾乎與正常人無異。 法新社、路透社報導,瑞士研究人員先前也取得類似的突破性進展,協助截癱患者重新行走,如今又有了新的成果。 英國巴金森氏症防治協會(Parkinson's UK)研究主任戴克斯特(David Dexter)表示:「這可能是一項具顛覆性的技術,有助巴金森氏症晚期患者恢復活動。」他強調這是侵入性手術,還需要更多研究。 https://twitter.com/Reuters/status/1721603355313832312?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721603355313832312%7Ctwgr%5E713ef5e867e862bec01fa378782e44aea984c577%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www.cna.com.tw%2Fnews%2Fait%2F202311070155.aspx 馬克(Marc)是一名住在法國的62歲巴金森氏症患者,罹患這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已有大約30年。他與90%以上晚期患者一樣有嚴重的行走困難。 馬克告訴法新社,所謂的「步態凍僵」尤其「可怕」,患者會暫時無法移動,有跌倒的危險。 馬克說:「如果遇到障礙物,或是有人突然從面前經過,患者就會開始『凍僵』並摔倒。」馬克要求記者不要透露他的姓氏。 目前對於巴金森氏症仍有許多未知之處,使得治療變得困難,而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有時會讓他們只能臥床或坐在輪椅上。 當在瑞士接受手術的機會來臨時,馬克趕緊把握機會。 他說:「現在我可以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處,不用擔心如何才能到達目的地。我可以自己去散步,可以出門購物,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外科醫師布羅克 (Jocelyne Bloch)和神經科學家庫爾蒂納(Gregoire Courtine)領導的瑞士團隊在馬克脊髓關鍵點植入複雜的電極系統,稱為「神經義肢」。 兩人先前曾採用脊髓植入物來協助截癱患者重新行走。 Read more

用ChatGPT寫裁決出包遭調查 巴西法官怪工作負擔過重

2023/11/14 示意圖。(路透社) (中央社巴西利亞13日綜合外電報導)巴西當局今天證實正在調查一名聯邦法官,這名法官利用人工智慧(AI)撰寫裁決時出了錯,成為該國第一起這類案例。 法新社報導,負責監督巴西法院的國家司法委員會(National Justice Council)要求法官羅德里格斯(Jefferson Rodrigues)解釋他何以會公布一份由線上人工智慧工具ChatGPT生成、內容充滿法律謬誤的裁決。 根據法新社看過的案件紀錄,巴西北部阿克里州(Acre)法官羅德里格斯在裁決中納入了先前法庭案件和司法前例中的不正確細節,錯誤地將過去的裁決歸因於巴西高等法院(Superior Court of Justice)。 羅德里格斯在呈交給國家司法委員會的文件中表示,這份裁決是由「值得信賴的顧問」透過人工智慧的幫助所撰寫。 羅德里格斯稱這個情況只是「單純的錯誤」,接著怪罪「法官的工作負擔過重」。 國家司法委員會表示,「我們認為這是(巴西國內)第一起這類案例」,並給予羅德里格斯15天時間提出進一步說明。 國家司法委員會說,依賴人工智慧的法官愈來愈多。巴西目前沒有監管這類使用的法律。(譯者:李佩珊/核稿:劉文瑜)1121114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