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抗阻力訓練)永遠不嫌晚:銀髮族的身體仍然可以增長肌肉

0
166

2023-12-05

與許多健身愛好者和一些科學家普遍認為的看法相反,六、七十歲甚至更年長的健康人士可以安全地開始舉重,並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肌肉質量、力量和靈活性。

一項針對老年人和抗阻力運動的新研究發現,即使是八九十歲的人,他們以前沒有參加過舉重訓練,只要在監督下每週舉重三次,也能顯著增加肌肉質量。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運動研究員湯米·倫德伯格表示:“這表明,健康的老年人確實可以因抗阻力訓練而受益,他們的肌肉仍然具有可塑性。”倫德伯格並未參與該研究。

倫德伯格是新書《抗阻力訓練的生理學》的作者,他表示,研究顯示老年人開始舉重永遠不會太遲。“他們可以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他說。

最重要的是,該研究暗示我們對老年人身體可能達到的生理極限的觀念也需要重新評估。

老年肌肉也可以增長

馬斯特里赫特大學人類生物學教授盧克·范·洛恩表示:“通常人們認為,最老的老年人,或者說八十歲以上的人,不太可能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他是這項新研究的資深作者。

這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根據了以前的研究,因為以前的重訓研究通常限制了志願者的年齡在大約75歲左右,因為擔心老年人無法承受這種訓練,或者即使他們能夠舉重,他們的肌肉也不會有所反應。

但洛恩和他的同事並不被這種看法所說服。“只要我們活著,肌肉組織就會不斷更新,”他說,所以為什麼80多歲的老人的肌肉不能像65歲的年輕人一樣變得更強大呢?

為了探討這個想法,他和他的共同作者招募了29位健康的老年男女。研究分為兩組。 “年輕老人”組包括17位年齡在65至75歲之間的人。 “老年老人”組的參與者年齡至少在85歲以上。所有參與者都能夠獨立生活,並且沒有嚴重的疾病。

這些人以前都沒有參加過舉重訓練。

研究人員首先測量了每個人的當前力量和肌肉質量,然後引導他們開始進行舉重,使用健身房的機器,如引體向上和腿部伸展等,進行基本的全身抗阻力訓練。志願者每週三次,在監督下進行了12週的訓練,使用的重量設定為他們最大力量的80%。

這個訓練計劃比一些人可能預期的老年人能夠承受的更加強烈。但志願者“非常喜歡參加這項干預,”領導這項新研究的智利拉弗朗特拉大學的副教授加布里埃爾·納斯里·馬爾茲卡-納斯爾表示。出席率很高,受傷的情況很少。

“年輕老人”和“老年老人”組對這項運動都有強烈的反應,這讓研究人員感到有些驚訝。馬爾茲卡-納斯爾說,研究開始前,他和共同作者原本期望最年長的老人會增加力量和肌肉質量,但程度不及65至75歲的志願者。

然而,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後,85歲及以上的人在相對的程度上增加了更多的力量和肌肉質量,平均增加了11%的肌肉質量和46%的力量,而在年輕志願者中分別增加了10%的肌肉質量和38%的力量。

最年長的男女在測試起身從椅子上站起並四處移動的能力方面也提高了約13%,而年輕組的提高幅度為8%。

研究人員認為,最年長的組的相對增長更大,部分原因是他們的肌肉在下降的基礎上多了十年,而相比之下,年輕的舉重者的起點較低。

隨時開始舉重

奧本大學阿拉巴馬州運動學教授邁克爾·羅伯茨表示,這些結果有力地表明“開始訓練永遠不會太晚”。

他補充說,最年長的組的增加運動能力尤其令人鼓舞,因為“失去身體功能最終是脆弱的定義”。

然而,該研究有一些限制。這項研究規模較小,只持續了三個月。此外,訓練是受監督的,人們的舉重形式和負載受到監控和調整,這種關注水平可能難以為普通人複製。

這項研究也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任自己,預期退休後才開始舉重。“最好在年輕時開始,”馬爾茲卡-納斯爾表示,“然後一生都繼續下去。”

也許最重要的是,參加這項研究的老年男女對於他們的年齡來說是健康的,幾乎沒有明顯的身體限制。對於一些患有嚴重疾病或殘疾的老年人來說,開始舉重可能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您擔心自己是否適合舉重,馬爾茲卡-納斯爾建議諮詢您的醫生。

年齡超過約60歲的任何人如果有興趣開始新的舉重或其他運動計劃,應該首先咨詢醫生,然後尋找專為老年人設計的健身房或社區中心的訓練計劃。這些費用通常由醫療保險或其他保險支付。

然而,該研究的關鍵要點是,我們的身體似乎沒有年齡限制或硬性停止的能力來適應和改善,范·洛恩(van Loon)研究的共同作者表示:“運動永不嫌老。”

取自華盛頓郵報 It’s never too late to lift weights: Older bodies can still build muscle

Related Posts
停經後又異常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上身

2023/3/14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電)高雄55歲吳姓女子停經2年,去年底陰道卻出血2週,期間伴隨腰痠、腹痛等,就醫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緊急開刀;醫師提醒,此癌初期表現常是不正常出血,儘早治療預後效果好。 高雄長庚醫院今天舉辦高階醫療技術記者會,婦癌團隊副召集人吳貞璇率領醫療團隊說明子宮內膜癌達文西手術,吳女經達文西手術,預後效果好,現已恢復正常生活,她也現身分享罹癌、治療心路歷程。 婦產科教授龔福財表示,子宮內膜癌已是台灣女性生殖道癌症第一名,每年有超過3200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此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糖尿病和未曾生育等。 吳女說,自己每年都會做子宮頸抹片,對於身體狀況有一定敏感度,去年底卻異常出血2週,她驚覺異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後續切片診斷為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當時聽到自己罹癌非常震驚,但我想我還有大半人生要過,只能勇敢面對」,吳女因有重要婚禮要參加,又希望儘速手術摘除,最後採吳貞璇建議,使用達文西手術,在術後3天就出院,後續也恢復得很好。 吳貞璇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不少病患會說自己定期抹片檢查,「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無法判斷子宮內膜癌」;如果女性有異常出血,包括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多、停經後出血、下腹部或性交疼痛,以及異常分泌物等,都要儘速就醫。 吳貞璇簡報時表示,手術前如果確定為早期癌症且子宮沒有過大,病患可考慮微創手術,避免傳統切腹手術開刀久、傷口大等風險;達文西機械手臂又比腹腔鏡有更好的3D立體超高解析度,可精準判斷病灶位置完整切除,也減少誤傷神經、血管、周邊組織等。 吳貞璇進一步說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早期子宮內膜癌病患可在手術中使用「前哨淋巴結技術」,找出更多陽性淋巴結,避免傳統上把淋巴全數拆除,造成下肢水腫等副作用;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醫師也可更精準切除前哨淋巴結和止血。 副院長林志哲說,根據台灣癌症年報統計,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5至65歲女性,因初期常伴隨異常出血,有7成病患確診時為早期;高雄長庚已使用達文西術式治療144名婦癌病人。(編輯:陳仁華)1120314

退休老師吃止痛藥多年得腎病 搭配中醫治療獲改善

2023/3/14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圖)14日在衛教宣導會發表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慢性腎病風險。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4日電)台南1名退休教師因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長年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被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末期慢性腎臟病,經中西醫合併治療約半年,脫離腎衰竭風險,關節疼痛也獲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這名65歲病患在退休前就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原以為是長年教學寫板書導致,因此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但退休後疼痛持續,經轉介至奇美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末期慢性腎臟病。 她說,病患除改用其他治療關節炎藥物,約半年前起接受中醫合併治療,經給予科學中藥搭配衛教,目前已脫離腎衰竭風險,手指關節疼痛也獲得改善。 陳曉瑱進一步指出,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物為類風濕性關節治療第一線藥物,但消炎止痛藥是造成腎臟損傷的原因之一;而健保科學中藥有保護腎臟功效,近年來已陸續在大數據、人體試驗、動物實驗上被證實。 她表示,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合作,從台灣2000年至2012年全國保險資料庫中檢索出慢性腎病患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進行分析,發現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較未服用者明顯降低,此研究已獲國際期刊採用。 陳曉瑱強調,過去雖證實非類固醇止痛藥為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科學中藥對止痛與腎臟有保護效果,但未有研究驗證兩者相關性,此研究證實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慢性腎病風險。 她指出,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分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有慢性腎病風險,應避開非類固醇止痛藥物治療,若要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也需由中醫師專業評估與建議,嚴謹把關用藥安全,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治療。(編輯:卞金峰)1120314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老人住宅成為高齡者選項

2023/1/28 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圖為台北市大龍老人住宅。中央社記者林長順攝 112年1月28日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加上少子化影響,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成為趨勢,「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 根據統計,台灣於民國107年3月時,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比率首次超過14%,到114年時,估全國將攀升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台北市老年人口已於111年12月邁入20%以上。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政府推動多項高齡者福利方案或計畫,包括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長期照顧10年計畫及長期照顧10年計畫2.0等,以因應高齡者的多元需求。 根據調查,戰後嬰兒潮的高齡者,主要的照顧者以子女比率最高(44.4%),配偶或同居人居次(35.2%),並有91.7%與主要照顧者同住;以台北市來看,也是以「二代家庭」為大宗(41.2%),其次為與配偶或同居人同住(23.9%),從這些數據顯示家庭仍是照顧高齡者的重要機制。 依照台灣的傳統觀念,高齡者退休後,多數期望和子女同住,共享天倫之樂。不過,隨著社經環境、婚姻關係及少子化趨勢,傳統家庭結構樣貌受到衝擊,照顧功能則日益下降,高齡者未來面臨與配偶同住或獨居的比例可能逐漸增加。 老人福利法將老人福利機構依照顧對象分為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及其他老人福利機構。市面上有民營或公辦民營的「養生村」、「老人住宅」供高齡者選擇,但「養生村」費用較高,「老人住宅」近年來受到不少高齡者青睞。 部分縣市「老人住宅」的入住條件略有不同,但以能自理生活、沒有精神疾病者為主,有些縣市提供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和無自用住宅者優先入住,單人房月繳新台幣1萬多元起即可入住。 台北市社會局於108年曾委託民間進行「台北市老人生活狀況調查」,13.6%的60歲以上高齡受訪者未來生活可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安養機構、老人公寓或老人住宅;35.6%生活無法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長期照顧機構或護理之家。 衛生福利部指出,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及民間都要正視老年人需求,站在老人立場提供全方位的全照顧服務,落實全人關懷並加強弱勢照顧,以促進社會參與及提升生活品質,建構友善老人的社會環境。(編輯:李亨山)1120128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喝水跑步養生 最愛吃紅豆粉粿冰棒

2023/1/21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1日電)副總統賴清德公務繁忙,養生之道就是白開水加上每天跑半小時跑步機,之前全台輔選、參加四大公投宣講,演講完還會來一支古早味的紅豆粉粿冰棒,對他來說就是人間美味。 2021年12月底的四大公投,民進黨舉辦上千場說明會,賴清德跑了上百場,不像有些政治人物會準備澎大海、喉糖等等保養喉嚨,作為醫師,賴清德只靠一帖秘方就是白開水。 幕僚說,賴清德沒有什麼特別保養祕訣,車上會準備礦泉水,四大公投全國宣講期間,行程一個接著一個,賴清德常常一邊看資料、一邊用手機看直播了解前一位講者的宣講內容,接著喝一口礦泉水,就上場了。 幕僚透露,賴清德演講完除了喝水,有時候也會來一支古早味冰棒,紅豆粉粿是賴清德的最愛。 賴清德曾說,對吃沒有特別講究,簡單就好。幕僚表示,賴清德飲食簡單平淡、不挑食,幕僚準備什麼就吃什麼,也會跟著幕僚吃漢堡、披薩。就連去年確診居家隔離期間,也只是依照醫囑吃藥、多喝開水,沒有特別加餐加料或進補,一切如常。 賴清德官邸有一台跑步機,他每天固定跑半小時,搭配清淡飲食,儘管年過60歲、已經當阿公,沒有發福體態,規律飲食與健身習慣是他常保年輕活力的祕訣。(編輯:謝佳珍)1120121

Related Posts
停經後又異常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上身

2023/3/14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電)高雄55歲吳姓女子停經2年,去年底陰道卻出血2週,期間伴隨腰痠、腹痛等,就醫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緊急開刀;醫師提醒,此癌初期表現常是不正常出血,儘早治療預後效果好。 高雄長庚醫院今天舉辦高階醫療技術記者會,婦癌團隊副召集人吳貞璇率領醫療團隊說明子宮內膜癌達文西手術,吳女經達文西手術,預後效果好,現已恢復正常生活,她也現身分享罹癌、治療心路歷程。 婦產科教授龔福財表示,子宮內膜癌已是台灣女性生殖道癌症第一名,每年有超過3200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此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肥胖、糖尿病和未曾生育等。 吳女說,自己每年都會做子宮頸抹片,對於身體狀況有一定敏感度,去年底卻異常出血2週,她驚覺異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後續切片診斷為第一期子宮內膜癌。 「當時聽到自己罹癌非常震驚,但我想我還有大半人生要過,只能勇敢面對」,吳女因有重要婚禮要參加,又希望儘速手術摘除,最後採吳貞璇建議,使用達文西手術,在術後3天就出院,後續也恢復得很好。 吳貞璇接受媒體聯訪時說,不少病患會說自己定期抹片檢查,「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無法判斷子宮內膜癌」;如果女性有異常出血,包括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多、停經後出血、下腹部或性交疼痛,以及異常分泌物等,都要儘速就醫。 吳貞璇簡報時表示,手術前如果確定為早期癌症且子宮沒有過大,病患可考慮微創手術,避免傳統切腹手術開刀久、傷口大等風險;達文西機械手臂又比腹腔鏡有更好的3D立體超高解析度,可精準判斷病灶位置完整切除,也減少誤傷神經、血管、周邊組織等。 吳貞璇進一步說明,根據最新醫學研究,早期子宮內膜癌病患可在手術中使用「前哨淋巴結技術」,找出更多陽性淋巴結,避免傳統上把淋巴全數拆除,造成下肢水腫等副作用;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醫師也可更精準切除前哨淋巴結和止血。 副院長林志哲說,根據台灣癌症年報統計,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5至65歲女性,因初期常伴隨異常出血,有7成病患確診時為早期;高雄長庚已使用達文西術式治療144名婦癌病人。(編輯:陳仁華)1120314

退休老師吃止痛藥多年得腎病 搭配中醫治療獲改善

2023/3/14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圖)14日在衛教宣導會發表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慢性腎病風險。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2年3月14日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4日電)台南1名退休教師因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長年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被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末期慢性腎臟病,經中西醫合併治療約半年,脫離腎衰竭風險,關節疼痛也獲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這名65歲病患在退休前就常感覺手指關節疼痛,原以為是長年教學寫板書導致,因此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但退休後疼痛持續,經轉介至奇美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末期慢性腎臟病。 她說,病患除改用其他治療關節炎藥物,約半年前起接受中醫合併治療,經給予科學中藥搭配衛教,目前已脫離腎衰竭風險,手指關節疼痛也獲得改善。 陳曉瑱進一步指出,非類固醇性抗炎藥物為類風濕性關節治療第一線藥物,但消炎止痛藥是造成腎臟損傷的原因之一;而健保科學中藥有保護腎臟功效,近年來已陸續在大數據、人體試驗、動物實驗上被證實。 她表示,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合作,從台灣2000年至2012年全國保險資料庫中檢索出慢性腎病患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進行分析,發現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較未服用者明顯降低,此研究已獲國際期刊採用。 陳曉瑱強調,過去雖證實非類固醇止痛藥為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科學中藥對止痛與腎臟有保護效果,但未有研究驗證兩者相關性,此研究證實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慢性腎病風險。 她指出,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分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有慢性腎病風險,應避開非類固醇止痛藥物治療,若要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也需由中醫師專業評估與建議,嚴謹把關用藥安全,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治療。(編輯:卞金峰)1120314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老人住宅成為高齡者選項

2023/1/28 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圖為台北市大龍老人住宅。中央社記者林長順攝 112年1月28日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加上少子化影響,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成為趨勢,「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 根據統計,台灣於民國107年3月時,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比率首次超過14%,到114年時,估全國將攀升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台北市老年人口已於111年12月邁入20%以上。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政府推動多項高齡者福利方案或計畫,包括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長期照顧10年計畫及長期照顧10年計畫2.0等,以因應高齡者的多元需求。 根據調查,戰後嬰兒潮的高齡者,主要的照顧者以子女比率最高(44.4%),配偶或同居人居次(35.2%),並有91.7%與主要照顧者同住;以台北市來看,也是以「二代家庭」為大宗(41.2%),其次為與配偶或同居人同住(23.9%),從這些數據顯示家庭仍是照顧高齡者的重要機制。 依照台灣的傳統觀念,高齡者退休後,多數期望和子女同住,共享天倫之樂。不過,隨著社經環境、婚姻關係及少子化趨勢,傳統家庭結構樣貌受到衝擊,照顧功能則日益下降,高齡者未來面臨與配偶同住或獨居的比例可能逐漸增加。 老人福利法將老人福利機構依照顧對象分為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及其他老人福利機構。市面上有民營或公辦民營的「養生村」、「老人住宅」供高齡者選擇,但「養生村」費用較高,「老人住宅」近年來受到不少高齡者青睞。 部分縣市「老人住宅」的入住條件略有不同,但以能自理生活、沒有精神疾病者為主,有些縣市提供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和無自用住宅者優先入住,單人房月繳新台幣1萬多元起即可入住。 台北市社會局於108年曾委託民間進行「台北市老人生活狀況調查」,13.6%的60歲以上高齡受訪者未來生活可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安養機構、老人公寓或老人住宅;35.6%生活無法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長期照顧機構或護理之家。 衛生福利部指出,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及民間都要正視老年人需求,站在老人立場提供全方位的全照顧服務,落實全人關懷並加強弱勢照顧,以促進社會參與及提升生活品質,建構友善老人的社會環境。(編輯:李亨山)1120128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喝水跑步養生 最愛吃紅豆粉粿冰棒

2023/1/21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1日電)副總統賴清德公務繁忙,養生之道就是白開水加上每天跑半小時跑步機,之前全台輔選、參加四大公投宣講,演講完還會來一支古早味的紅豆粉粿冰棒,對他來說就是人間美味。 2021年12月底的四大公投,民進黨舉辦上千場說明會,賴清德跑了上百場,不像有些政治人物會準備澎大海、喉糖等等保養喉嚨,作為醫師,賴清德只靠一帖秘方就是白開水。 幕僚說,賴清德沒有什麼特別保養祕訣,車上會準備礦泉水,四大公投全國宣講期間,行程一個接著一個,賴清德常常一邊看資料、一邊用手機看直播了解前一位講者的宣講內容,接著喝一口礦泉水,就上場了。 幕僚透露,賴清德演講完除了喝水,有時候也會來一支古早味冰棒,紅豆粉粿是賴清德的最愛。 賴清德曾說,對吃沒有特別講究,簡單就好。幕僚表示,賴清德飲食簡單平淡、不挑食,幕僚準備什麼就吃什麼,也會跟著幕僚吃漢堡、披薩。就連去年確診居家隔離期間,也只是依照醫囑吃藥、多喝開水,沒有特別加餐加料或進補,一切如常。 賴清德官邸有一台跑步機,他每天固定跑半小時,搭配清淡飲食,儘管年過60歲、已經當阿公,沒有發福體態,規律飲食與健身習慣是他常保年輕活力的祕訣。(編輯:謝佳珍)1120121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