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多肉植物的栽培和繁殖法

0
172

取自台灣農糧署臉書專頁

多肉植物長太高、爆盆了,該怎麼辦? 一起來學多肉植物繁殖法,讓你一盆變多盆。

多肉植物多以生長期為繁殖適期,可視不同植物種類,選擇以分株、插葉,或是插芽、扦插和胴切方式,取下相對應部位,種入赤玉土、蛭石、唐山石等介質(多肉植物專用土)中等待其發根。

每種介質都有不同的功效,可以自行搭配適合的比例種植。

跟著圖卡步驟,一起打造你的多肉小天地吧!


多肉植物是一類具有肥厚、多汁的莖或葉的植物,這些特性使它們能夠儲存大量的水分。這種植物特別適應於乾燥或缺水的環境,如沙漠、岩石區等。多肉植物有各種形狀和顏色,包括綠色、紅色、紫色等。

多肉植物的一個著名例子是仙人掌(Cactus),但多肉植物的種類非常多,像是石蓮花(Echeveria)、玉串(Sedum)或者虎尾蘭(Haworthia)等。它們通常需要的照顧非常簡單,只需要定期的澆水和良好的排水系統。

石蓮花(Echeveria)

多肉植物也常被用於室內裝飾或花園設計,不僅因為它們容易照顧,也因為它們的外觀具有觀賞價值。另外,有些多肉植物(如蘆薈)還有藥用價值。

多肉植物在台灣、美國都非常受歡迎,許多人喜歡將其作為室內植物或是庭院裝飾。它們在各大花市或植物專賣店都能容易地找到。

多肉植物家族十分龐大,全世界已知的多肉達一萬餘種,在分類上隸屬100餘科。常見栽培的多肉植物包括景天科、大戟科、番杏科、仙人掌科、百合科、龍舌蘭科、蘿摩科,其中仙人掌科因與其他多肉植物在特色、分布、養護上有很大區別,故植物界又將其單獨列為一族。

多肉植物主要生長在乾旱地區,如沙漠、半沙漠、草原等。它們為了適應乾旱的環境,進化出以下特徵:

  • 肥厚的莖或葉或根:用來儲存水分。
  • 蠟質或毛茸茸的表皮:減少水分蒸發。
  • 葉片縮小或退化:減少水分蒸發。
  • 根系發達:吸收水分的能力強。

多肉植物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它們可以盆栽或地栽,是室內外裝飾的理想植物。

多肉植物的養護要點

多肉植物耐旱,但也需要適當澆水。一般來說,在生長季節可以每週澆一次水,在休眠季節可以減少澆水。多肉植物喜陽光,在充足的陽光下會生長得更好。

以下是一些多肉植物的養護要點:

  • 土壤:多肉植物的土壤要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可以使用專用的多肉植物土壤,也可以自己配製。
  • 澆水:澆水要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土壤完全乾透後再澆水。澆水時要澆透,直到水從盆底流出。
  • 陽光:多肉植物喜陽光,每天至少要接受4-6小時的直射光。
  • 溫度:多肉植物耐高溫,但不耐寒。冬季要注意保暖,最低溫度不要低於5℃。
  • 施肥:多肉植物可以每月施一次薄肥,以促進生長。

多肉植物是一種非常適合家庭養殖的植物。只要掌握了基本的養護方法,就可以養出健康漂亮的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幾種,不同的品種可能適合不同的繁殖方法。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繁殖方式:

葉插法

  1. 從健康的多肉植物上輕輕拔下一片葉子。
  2. 讓葉子在室溫下風乾幾小時到一天,讓切口組織癒合。
  3. 將風乾的葉子放在土壤表面,不需要埋入土中。
  4. 保持土壤微濕,避免過度澆水。
  5. 幾周後,葉子底部應該會長出新的根和小苗。

側枝插枝法

  1. 從母株上剪下一段健康的側枝。
  2. 讓剪下的側枝在空氣中風乾,直到切口癒合。
  3. 將側枝插入預先準備好的土壤中。
  4. 保持土壤微濕,並放在溫暖、陽光充足的地方。

分株法

  1. 小心地將多肉植物從盆栽中取出。
  2. 使用乾淨的工具將根系和土壤分開,並將多肉植物分成幾個小株。
  3. 將每一小株重新種植在新的盆栽中。

種子繁殖

這是一種比較費時和需要耐心的方法。您需要從成熟的多肉植物中收集種子,然後在適合的介質和環境中播種。一般而言,這種方法比較不常用,除非您是專業的種植者或是想要繁殖特定的品種。

不論您選擇哪一種繁殖方法,重要的是要確保使用乾淨的工具以防止感染,並且提供適當的土壤和環境以促進新植株的成長。

為多肉植物調配適合的土壤

為多肉植物調配適合的土壤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對排水和通風有特殊的需求。以下是一些建議,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比例和成分:

基本材料

  1. 有機土壤:這是土壤混合物的基礎,通常使用泥炭苔(Peat Moss)或椰糠(Coconut Coir)。
  2. :用來提高排水性,一般建議使用粗沙。
  3. 珍珠岩或蛭石(Perlite or Pumice):這些材料能提供良好的通風和排水。

混合比例

  • 一般多肉植物:1份有機土壤,1份粗沙,1份珍珠岩或蛭石。
  • 對排水要求更高的品種:1份有機土壤,2份粗沙,1份珍珠岩或蛭石。

步驟

  1. 測試和調整pH值:多肉植物通常喜歡接近中性或稍微偏酸的土壤。您可以使用pH測試套件來確認土壤的pH值。
  2. 消毒:將所有土壤和添加物在烤箱中加熱或用滾水沖洗,以殺死任何可能存在的病原體或害蟲。
  3. 混合:在一個大的容器裡,將所有材料均勻混合。
  4. 測試排水:在混合土壤中種植一小段多肉植物,澆水後觀察排水情況。如有需要,可適量調整沙或珍珠岩的比例。

經過這些步驟,您應該能夠獲得一款適合多肉植物生長的土壤。調配自己的土壤不僅能節省成本,也能根據您具體的需要來個性化調整。

Related Posts
市售番茄不好吃?自己種吧!(上)

許多市售的番茄往往看起來完美無暇,形狀規整,顏色鮮艷,這是因為它們經過精心選擇,以滿足消費者對於外觀的期待。然而,這種番茄的品種往往是為了優良的外觀、運輸耐受性和長期儲存,而不是口感或香氣。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許多商業番茄在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就被採收,然後用乙烯氣讓它們在運輸過程中變紅。這可以延長番茄的貯藏壽命並防止運輸途中的損壞,但是也會導致口感、味道和營養素的損失。 市售番茄都是在溫室中培育的嗎?事實上,很多是在戶外種植的,但是它們可能是在非常大規模的農田上,並使用機械化的方法來種植和收穫。這種大規模的、高度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可能會影響最終產品的品質。有些則確實是在溫室中培育的,這種環境控制下的生長可以增加產量,並且使得番茄可以在一年四季都生產。 如果對超市的番茄不滿意,可以考慮在農貿市場購買當地農夫種植的新鮮番茄,這些番茄通常在完全成熟時才收穫,有更豐富的味道和口感。或者,也可以試試自己在家中種植番茄,這樣就可以完全控制生長條件,並在最佳時期採收。 番茄的歷史 番茄起源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該地區現在包括秘魯,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的部分地區。慢慢地,番茄被種植在整個中美洲和墨西哥,西班牙探險家在十六世紀於蒙特蘇馬的花園(Montezuma's garden)發現了它們。西班牙人將番茄引入了世界。 在歐洲和美洲殖民地,番茄的評價參差不齊。由於番茄的親屬屬於致命的茄科植物,許多人擔心吃番茄的後果。最終,這些恐懼消失了,番茄廣為接受。 最近,科學家了解到番茄中的番茄紅素(lycopene)對維護健康的心臟特別有益。這種極具營養的蔬菜現在被認為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蔬菜。 種植番茄123 結果實的作物,包括番茄,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充足的陽光,以便產出優質的水果。良好的排水也很重要。在高至中等降雨量區域(每年超過30英寸)將土壤整理成壟並在壟上種植,或者建立高12至18英寸的高架床來種也可以,當然也可以盆植。種植番茄需要支柱或鐵絲網番茄籠來支持植物,以保持果實不與地面接觸,否則它會腐爛。為了確保水分均勻且高效,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安裝滴水或滲水管系統進行灌溉。最後,使用覆蓋物來抑制雜草。 番茄植物幾乎都是作為移栽物在花園中種植。需要6-8週的時間來培育一棵4到6英寸的移栽物。在托盤中撒上種子,使用營養豐富的土壤或混合物覆蓋它們。仔細灌溉托盤(有些園丁將托盤浸泡在水盆中)。 在溫暖的地方放置托盤以加速發芽。 在每個容器中種植幾顆種子,然後在每個容器中疏出一棵番茄栽。確保將正在發育的幼苗放置在充足的光線處。試試陽光充足的南向窗戶附近,或者使用日光燈。如果使用燈光,請將植物保持在離燈泡六英寸以內。隨著植物的生長提高燈光亮度。白熾燈泡不會起作用,因為它們太熱。 如果番茄移栽物有點纖長了,它們可以在花園的壟土位置深4-6英寸處種植。並非所有的植物都能忍受這種處理,但是番茄的莖部容易生根,所以沒有問題。如果植物真的很纖長,將莖部埋放在土中,然後小心地抬起頂部。千萬不可將它彎曲90度,否則它會斷裂。也可將它綁在竹籤上,這樣可以幫助番茄直立生長。(待續) 多棵番茄在種植時最好相隔30至48英寸。雖然種植時可能會想將它們種得更靠近一些,但如果距離太近,會增加疾病的機率。用紙板或蠟紙包裹番茄莖部,讓紙板或蠟紙的上下都延伸出一英寸,以防止蠕蟲的侵襲。可以使用一般的辦公室釘書機來固定材料成圓形。在3-4週後,莖部會變硬,蠕蟲就不再是問題,而紙也會自然腐爛。 種植時使用1/3濃度的番茄肥料溶於水中作為移植液(每株一品脫)。然後在整個生長季節中,按照推薦的用量定期使用顆粒肥料。一旦果實結出,番茄就需要大量的肥力,但如果在季節初期就過度施肥,會導致植株長得很大,但番茄的產量卻少。種植時使用慢釋肥料顆粒也是一種流行的技術。 番茄需要均勻的灌溉以防止果實的花序端腐病。充分但不過度灌溉(最初每週兩次就足夠),並嘗試在早上灌溉,以便在晚上前讓植物乾燥。這有助於減少疾病問題。使用滴灌或滲水管灌溉是最好的辦法。這種方式使用水更有效率,並且不會濕潤到葉片。 覆蓋物可以幫助確保植物有均勻的水分供應。試著在行間放下一層5-10張厚的報紙(首先用水浸濕報紙,這樣就不會被風吹走),然後用乾草、樹皮覆蓋物等覆蓋報紙。有些雜草最終會透過覆蓋物生長出來,但那時番茄應該已經快要結束生長了。而且到了秋天,報紙也會腐爛,可以混入土壤以增加有機物。

市售番茄不好吃?自己種吧!(下)

番茄種植技巧 要不要去除側芽?是否要去除從葉腋中長出的側芽,取決於支撐系統的使用。使用支架的園丁通常會掐掉這些側芽。側芽通常會有更早熟和更大的番茄,但總產量較少。如果番茄是在籠子中種植的,側芽通常會留著,不過當它們長到6-8英寸長時,最好掐掉尖端。無論如何,植株下方6-10英寸的所有枝葉最好除去,這有助於改善空氣流通,並減少像早疫病這種疾病的傳播。等到植株長到膝蓋高時,在早上(此時植物充滿活力)掐掉下部的枝葉。若看見生病的植株,如葉片變形或有馬賽克狀的葉片,應該要去除,因為它們可能有病毒,並可能傳播給其他植物。最好在季節初期就做這件事。 疾病與蟲害 早疫病真菌(Early blight fungus)是番茄的一種主要疾病。它從下部的葉子出現幾個黃斑開始,然後葉子完全變黃。疾病會沿著植物向上進展,葉子開始變成棕色。到這個時候,就已經沒救了。去除一些底部的葉子可以改善空氣流通,減少這種疾病的傳播。如果你計劃使用殺菌劑,要早點開始,並確保噴灑葉子的底部,那裡是疾病的發源地。 蜘蛛蟎(Spider mites)在夏季溫度上升時(尤其是在乾燥的季節)會迅速繁殖。可以試試用高壓水噴灑葉子的底部,或者使用低毒性的可濕性硫磺(wettable sulfur)噴灑。 臭蟲(Stinkbugs)在季節的後期出現,就在你開始期待第一批成熟的番茄時。它們會刺穿果實並吸取果汁,留下酒塞狀的白色層。有機園藝家會用手捉除它們,或者使用沙巴地拉噴霧/灑塵(sabadilla)。持續噴灑是關鍵,因為臭蟲似乎會在你噴灑殺它們後從另一片雜草區飛過來。 番茄收穫 番茄可以在開始顯示顏色時收穫,因為它們會繼續成熟。然而,若能讓番茄更接近藤上成熟,風味就會更好。這個階段,鳥類損害通常會成為一個問題。鳥類喜歡啄食果實。有些園丁說它們在找水,所以在花園裡放一些水盆。其他人認為紅色的聖誕樹裝飾品會讓鳥類受騙,它們會離開。在花園裡放假貓頭鷹(每隔幾天移動一次)、用鳥網覆蓋植物(在收穫時間之前)和用纖維行覆蓋物包裹果串是其他值得嘗試的方法。 番茄食譜 莎莎醬(Salsa)製作方法: 所需材料: 熟透的番茄 - 4個 紅洋蔥 - Read more

銀髮族要健康,最簡易的入門就是園藝

在進入銀髮階段,保持活躍和規律的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體的運動不只能讓我們保持活力,也能夠產生多種對健康的正面影響。 首先,運動能提升心肺功能。定期的運動使心臟更強壯,進而提升了全身的血液循環,這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運動也可以幫助保持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這對於銀髮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對於預防跌倒和提高生活品質都有直接的影響。 運動對於骨骼的健康也有所助益。適度的重量負荷運動可以幫助維護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症,這是許多老年人需要面對的挑戰。運動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它可以提升我們的情緒,減少壓力和焦慮,並且可能有助於預防或緩解抑鬱症。 另外,適度的運動也有助於改善我們的睡眠品質。睡眠是身體和心理恢復的重要時刻,有良好的睡眠能讓我們在隔天有更充足的能量。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規律的運動可以提升我們的認知功能。有許多證據顯示,運動能夠保持大腦的活躍,降低發生痴呆症和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適度的運動不一定需要非常激烈,像是散步、瑜伽、太極、園藝甚至是家庭清潔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歡,且能夠持續進行的運動方式。 最簡單的入門就是園藝,因為園藝對於銀髮族健康有這麼多好處: 提升身體健康:園藝可以提供輕度的運動,如走動、彎曲和舉重,有助於提升身體健康。這可以降低患上心臟病、中風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降低壓力:園藝可以提供一種平靜與寧靜的感覺,有助於降低壓力。它也可以作為一種正念的形式,即在不做任何判斷的情況下專注於現在的這一刻。 增進心理健康:園藝可以提供一種目標感和成就感,有助於提升心理健康。它也可以是一種與大自然和他人連結的方式。 增加社交互動:園藝可以提供與其他人見面的機會,如在社區花園或園藝俱樂部,有助於增加社交互動。 提升認知功能:園藝需要使用解決問題、記憶和決策能力,可以幫助提升認知功能。 如果你是一位銀髮族,園藝可以是提升你健康和幸福感的好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園藝方式,所以你可以找到適合你的活動。 以下是一些銀髮族安全從事園藝的建議: 從小處開始:如果你是新手,從一個小項目開始。這會幫助你評估你的能力並避免讓自己感到不知所措。 選擇正確的工具:使用輕便且易於使用的工具。市面上有許多為銀髮族設計的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 適時休息:聆聽你的身體,當你需要的時候休息。不要試圖一次做太多事情。 保持水分:尤其在炎熱的天氣,要喝大量的水。 使用防曬霜:保護你的皮膚免受陽光的有害線。 注意你的周圍環境:注意避免跌倒的危險,並避免在過熱或濕潤的地方工作。 對於銀髮族來說,園藝可以是保持活力、健康和連結的好方法。只要適當的規劃和照顧,你可以享受園藝帶來的好處許多年。

自種大蒜免用農藥 台南區農改場教你居家栽培

2023/8/16 大蒜是料理常用蔬菜,農業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民眾可將餅乾盒底部鑽孔後裝土,再把蒜瓣直立插入,播種後約30天可採收,無需使用農藥,每隔20多天可採收1次,至少可採收2次。(台南區農改場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傳真 112年8月16日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6日電)料理常用的大蒜可以自己種,台南區農改場表示,將餅乾盒底部鑽孔後裝土,再把蒜瓣直立插入,播種後約30天可採收,無需使用農藥,每隔20多天可採收1次,至少可採收2次。 除了豆苗外,其實手掌心大的1球大蒜也可以自己動手種。農業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大蒜是料理常用蔬菜,因富含大蒜素及多種胺基酸,自古以來被當作增加抵抗力的食材及藥用植物,台灣通常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種植。 台南區農改場說明栽培方法,首先可選用餅乾盒、保鮮盒等廢棄容器,高度要高過蒜頭直立的高度,接著在底部鑽孔,以免積水;種植前,要先把蒜頭儲藏在冰箱下層2週,藉此縮短發芽時間。 種植時,將整顆蒜頭撥開,讓蒜瓣分離,但膜不用去除,再把蒜瓣的尖頭朝上插入土中,底部並預留1公分厚度土壤,蒜瓣間距則為3公分,最後以少許的土覆蓋蒜瓣,就完成播種。 接下來,台南區農改場建議,盆栽可移到陽台或窗邊等有光線的地方,約2到3天不等澆水1次,或是土面乾燥就澆水,但要避免底部積水,且過程中都不需使用肥料、噴藥。 台南區農改場表示,播種約1週後會陸續發芽,播種後約30天可採收,可用利刃自苗基部切下,不要傷到蒜瓣,每20到25天可採收1次,至少可採收2次;相信自己種的吃起來會別有一番風味,也可帶著孩子在家做食農教育,經由付出再收獲,會更懂得品嚐、珍惜食材。(編輯:張雅淨)1120816

Related Posts
市售番茄不好吃?自己種吧!(上)

許多市售的番茄往往看起來完美無暇,形狀規整,顏色鮮艷,這是因為它們經過精心選擇,以滿足消費者對於外觀的期待。然而,這種番茄的品種往往是為了優良的外觀、運輸耐受性和長期儲存,而不是口感或香氣。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許多商業番茄在未完全成熟的時候就被採收,然後用乙烯氣讓它們在運輸過程中變紅。這可以延長番茄的貯藏壽命並防止運輸途中的損壞,但是也會導致口感、味道和營養素的損失。 市售番茄都是在溫室中培育的嗎?事實上,很多是在戶外種植的,但是它們可能是在非常大規模的農田上,並使用機械化的方法來種植和收穫。這種大規模的、高度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可能會影響最終產品的品質。有些則確實是在溫室中培育的,這種環境控制下的生長可以增加產量,並且使得番茄可以在一年四季都生產。 如果對超市的番茄不滿意,可以考慮在農貿市場購買當地農夫種植的新鮮番茄,這些番茄通常在完全成熟時才收穫,有更豐富的味道和口感。或者,也可以試試自己在家中種植番茄,這樣就可以完全控制生長條件,並在最佳時期採收。 番茄的歷史 番茄起源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該地區現在包括秘魯,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的部分地區。慢慢地,番茄被種植在整個中美洲和墨西哥,西班牙探險家在十六世紀於蒙特蘇馬的花園(Montezuma's garden)發現了它們。西班牙人將番茄引入了世界。 在歐洲和美洲殖民地,番茄的評價參差不齊。由於番茄的親屬屬於致命的茄科植物,許多人擔心吃番茄的後果。最終,這些恐懼消失了,番茄廣為接受。 最近,科學家了解到番茄中的番茄紅素(lycopene)對維護健康的心臟特別有益。這種極具營養的蔬菜現在被認為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蔬菜。 種植番茄123 結果實的作物,包括番茄,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充足的陽光,以便產出優質的水果。良好的排水也很重要。在高至中等降雨量區域(每年超過30英寸)將土壤整理成壟並在壟上種植,或者建立高12至18英寸的高架床來種也可以,當然也可以盆植。種植番茄需要支柱或鐵絲網番茄籠來支持植物,以保持果實不與地面接觸,否則它會腐爛。為了確保水分均勻且高效,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安裝滴水或滲水管系統進行灌溉。最後,使用覆蓋物來抑制雜草。 番茄植物幾乎都是作為移栽物在花園中種植。需要6-8週的時間來培育一棵4到6英寸的移栽物。在托盤中撒上種子,使用營養豐富的土壤或混合物覆蓋它們。仔細灌溉托盤(有些園丁將托盤浸泡在水盆中)。 在溫暖的地方放置托盤以加速發芽。 在每個容器中種植幾顆種子,然後在每個容器中疏出一棵番茄栽。確保將正在發育的幼苗放置在充足的光線處。試試陽光充足的南向窗戶附近,或者使用日光燈。如果使用燈光,請將植物保持在離燈泡六英寸以內。隨著植物的生長提高燈光亮度。白熾燈泡不會起作用,因為它們太熱。 如果番茄移栽物有點纖長了,它們可以在花園的壟土位置深4-6英寸處種植。並非所有的植物都能忍受這種處理,但是番茄的莖部容易生根,所以沒有問題。如果植物真的很纖長,將莖部埋放在土中,然後小心地抬起頂部。千萬不可將它彎曲90度,否則它會斷裂。也可將它綁在竹籤上,這樣可以幫助番茄直立生長。(待續) 多棵番茄在種植時最好相隔30至48英寸。雖然種植時可能會想將它們種得更靠近一些,但如果距離太近,會增加疾病的機率。用紙板或蠟紙包裹番茄莖部,讓紙板或蠟紙的上下都延伸出一英寸,以防止蠕蟲的侵襲。可以使用一般的辦公室釘書機來固定材料成圓形。在3-4週後,莖部會變硬,蠕蟲就不再是問題,而紙也會自然腐爛。 種植時使用1/3濃度的番茄肥料溶於水中作為移植液(每株一品脫)。然後在整個生長季節中,按照推薦的用量定期使用顆粒肥料。一旦果實結出,番茄就需要大量的肥力,但如果在季節初期就過度施肥,會導致植株長得很大,但番茄的產量卻少。種植時使用慢釋肥料顆粒也是一種流行的技術。 番茄需要均勻的灌溉以防止果實的花序端腐病。充分但不過度灌溉(最初每週兩次就足夠),並嘗試在早上灌溉,以便在晚上前讓植物乾燥。這有助於減少疾病問題。使用滴灌或滲水管灌溉是最好的辦法。這種方式使用水更有效率,並且不會濕潤到葉片。 覆蓋物可以幫助確保植物有均勻的水分供應。試著在行間放下一層5-10張厚的報紙(首先用水浸濕報紙,這樣就不會被風吹走),然後用乾草、樹皮覆蓋物等覆蓋報紙。有些雜草最終會透過覆蓋物生長出來,但那時番茄應該已經快要結束生長了。而且到了秋天,報紙也會腐爛,可以混入土壤以增加有機物。

市售番茄不好吃?自己種吧!(下)

番茄種植技巧 要不要去除側芽?是否要去除從葉腋中長出的側芽,取決於支撐系統的使用。使用支架的園丁通常會掐掉這些側芽。側芽通常會有更早熟和更大的番茄,但總產量較少。如果番茄是在籠子中種植的,側芽通常會留著,不過當它們長到6-8英寸長時,最好掐掉尖端。無論如何,植株下方6-10英寸的所有枝葉最好除去,這有助於改善空氣流通,並減少像早疫病這種疾病的傳播。等到植株長到膝蓋高時,在早上(此時植物充滿活力)掐掉下部的枝葉。若看見生病的植株,如葉片變形或有馬賽克狀的葉片,應該要去除,因為它們可能有病毒,並可能傳播給其他植物。最好在季節初期就做這件事。 疾病與蟲害 早疫病真菌(Early blight fungus)是番茄的一種主要疾病。它從下部的葉子出現幾個黃斑開始,然後葉子完全變黃。疾病會沿著植物向上進展,葉子開始變成棕色。到這個時候,就已經沒救了。去除一些底部的葉子可以改善空氣流通,減少這種疾病的傳播。如果你計劃使用殺菌劑,要早點開始,並確保噴灑葉子的底部,那裡是疾病的發源地。 蜘蛛蟎(Spider mites)在夏季溫度上升時(尤其是在乾燥的季節)會迅速繁殖。可以試試用高壓水噴灑葉子的底部,或者使用低毒性的可濕性硫磺(wettable sulfur)噴灑。 臭蟲(Stinkbugs)在季節的後期出現,就在你開始期待第一批成熟的番茄時。它們會刺穿果實並吸取果汁,留下酒塞狀的白色層。有機園藝家會用手捉除它們,或者使用沙巴地拉噴霧/灑塵(sabadilla)。持續噴灑是關鍵,因為臭蟲似乎會在你噴灑殺它們後從另一片雜草區飛過來。 番茄收穫 番茄可以在開始顯示顏色時收穫,因為它們會繼續成熟。然而,若能讓番茄更接近藤上成熟,風味就會更好。這個階段,鳥類損害通常會成為一個問題。鳥類喜歡啄食果實。有些園丁說它們在找水,所以在花園裡放一些水盆。其他人認為紅色的聖誕樹裝飾品會讓鳥類受騙,它們會離開。在花園裡放假貓頭鷹(每隔幾天移動一次)、用鳥網覆蓋植物(在收穫時間之前)和用纖維行覆蓋物包裹果串是其他值得嘗試的方法。 番茄食譜 莎莎醬(Salsa)製作方法: 所需材料: 熟透的番茄 - 4個 紅洋蔥 - Read more

銀髮族要健康,最簡易的入門就是園藝

在進入銀髮階段,保持活躍和規律的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體的運動不只能讓我們保持活力,也能夠產生多種對健康的正面影響。 首先,運動能提升心肺功能。定期的運動使心臟更強壯,進而提升了全身的血液循環,這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運動也可以幫助保持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這對於銀髮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對於預防跌倒和提高生活品質都有直接的影響。 運動對於骨骼的健康也有所助益。適度的重量負荷運動可以幫助維護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症,這是許多老年人需要面對的挑戰。運動對於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它可以提升我們的情緒,減少壓力和焦慮,並且可能有助於預防或緩解抑鬱症。 另外,適度的運動也有助於改善我們的睡眠品質。睡眠是身體和心理恢復的重要時刻,有良好的睡眠能讓我們在隔天有更充足的能量。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規律的運動可以提升我們的認知功能。有許多證據顯示,運動能夠保持大腦的活躍,降低發生痴呆症和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適度的運動不一定需要非常激烈,像是散步、瑜伽、太極、園藝甚至是家庭清潔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歡,且能夠持續進行的運動方式。 最簡單的入門就是園藝,因為園藝對於銀髮族健康有這麼多好處: 提升身體健康:園藝可以提供輕度的運動,如走動、彎曲和舉重,有助於提升身體健康。這可以降低患上心臟病、中風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降低壓力:園藝可以提供一種平靜與寧靜的感覺,有助於降低壓力。它也可以作為一種正念的形式,即在不做任何判斷的情況下專注於現在的這一刻。 增進心理健康:園藝可以提供一種目標感和成就感,有助於提升心理健康。它也可以是一種與大自然和他人連結的方式。 增加社交互動:園藝可以提供與其他人見面的機會,如在社區花園或園藝俱樂部,有助於增加社交互動。 提升認知功能:園藝需要使用解決問題、記憶和決策能力,可以幫助提升認知功能。 如果你是一位銀髮族,園藝可以是提升你健康和幸福感的好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園藝方式,所以你可以找到適合你的活動。 以下是一些銀髮族安全從事園藝的建議: 從小處開始:如果你是新手,從一個小項目開始。這會幫助你評估你的能力並避免讓自己感到不知所措。 選擇正確的工具:使用輕便且易於使用的工具。市面上有許多為銀髮族設計的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 適時休息:聆聽你的身體,當你需要的時候休息。不要試圖一次做太多事情。 保持水分:尤其在炎熱的天氣,要喝大量的水。 使用防曬霜:保護你的皮膚免受陽光的有害線。 注意你的周圍環境:注意避免跌倒的危險,並避免在過熱或濕潤的地方工作。 對於銀髮族來說,園藝可以是保持活力、健康和連結的好方法。只要適當的規劃和照顧,你可以享受園藝帶來的好處許多年。

自種大蒜免用農藥 台南區農改場教你居家栽培

2023/8/16 大蒜是料理常用蔬菜,農業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民眾可將餅乾盒底部鑽孔後裝土,再把蒜瓣直立插入,播種後約30天可採收,無需使用農藥,每隔20多天可採收1次,至少可採收2次。(台南區農改場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傳真 112年8月16日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6日電)料理常用的大蒜可以自己種,台南區農改場表示,將餅乾盒底部鑽孔後裝土,再把蒜瓣直立插入,播種後約30天可採收,無需使用農藥,每隔20多天可採收1次,至少可採收2次。 除了豆苗外,其實手掌心大的1球大蒜也可以自己動手種。農業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大蒜是料理常用蔬菜,因富含大蒜素及多種胺基酸,自古以來被當作增加抵抗力的食材及藥用植物,台灣通常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種植。 台南區農改場說明栽培方法,首先可選用餅乾盒、保鮮盒等廢棄容器,高度要高過蒜頭直立的高度,接著在底部鑽孔,以免積水;種植前,要先把蒜頭儲藏在冰箱下層2週,藉此縮短發芽時間。 種植時,將整顆蒜頭撥開,讓蒜瓣分離,但膜不用去除,再把蒜瓣的尖頭朝上插入土中,底部並預留1公分厚度土壤,蒜瓣間距則為3公分,最後以少許的土覆蓋蒜瓣,就完成播種。 接下來,台南區農改場建議,盆栽可移到陽台或窗邊等有光線的地方,約2到3天不等澆水1次,或是土面乾燥就澆水,但要避免底部積水,且過程中都不需使用肥料、噴藥。 台南區農改場表示,播種約1週後會陸續發芽,播種後約30天可採收,可用利刃自苗基部切下,不要傷到蒜瓣,每20到25天可採收1次,至少可採收2次;相信自己種的吃起來會別有一番風味,也可帶著孩子在家做食農教育,經由付出再收獲,會更懂得品嚐、珍惜食材。(編輯:張雅淨)1120816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