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來菇(Nostoc commune),但卻不是菇…

0
292

Nostoc commune,常被稱為「雨來菇」、「地皮菜」或「水魚蛋」,實際上並非真正的菇類,而是一種生長在潮濕環境中的藍綠藻類。它在乾燥狀態下可以形成堅硬的殼來保護自己,並在適合的條件下(如降雨後)迅速膨脹並恢復活力。

圖取自Ohio State University

雨來菇Nostoc commune是Nostocaceae家族中的一種藍綠藻種。它是一種集群生物,形成果凍狀的絲狀團塊。這些絲狀體由連接在黏液鞘內的單個細胞組成。雨來菇常見於濕潤、陰暗的地區,如土壤、岩石和樹皮上。

雨來菇是一種在全世界都有分布的生物,並在一些地方被當作食物來食用。它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黏液,這也是它得名「地皮菜」的原因。然而,這種藍綠藻類在食用前需要經過適當的處理,例如長時間的烹調,以消除可能的毒素。

在許多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和日本,雨來菇被當作一種特殊的食物,常被用於湯品或者其他菜肴中。這種食物的味道和口感都是獨特的,有些人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雨來菇是一種固氮生物,這意味著它可以將大氣中的氮轉化成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這使雨來菇成為氮循環的重要一部分。它也是一些動物的食物來源,如蝸牛和蛞蝓。

雨來菇在傳統醫學中已被使用數個世紀。據說它具有許多健康益處,包括增強免疫系統、改善消化和緩解疼痛。然而,支持這些聲稱的科學證據有限。

雨來菇在傳統中醫中,它常被認為有清熱解毒、養血潤燥、清肝明目的功效。

古代的中醫藥書籍如《神農本草經》、《唐本草》中都有記載對於這種藍綠藻的使用。在許多地區,尤其是中國的農村地區,雨來菇也會被作為家庭療法來治療各種疾病,包括皮膚病、熱傷、瘀傷等。

雖然有些研究顯示雨來菇中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抗氧化、抗炎等潛在的健康益處,但是對於它的具體功效和安全性,目前的科學證據仍然有限。

近年來,Nostoc commune也被研究用於生物燃料的潛在應用。這種藍綠藻可以大量生長,然後轉化為生物乙醇,這種酒精可以用作燃料。

台北農產的臉書專頁介紹了雨來菇

雨來菇歸類為藻類,因雨來菇呈現凹凸不平的外觀,紋理使得雨水在上面停留,形成了像眼淚一樣的水滴💦。

-又被稱為<石頭的情人眼淚>

🍃 外觀特色:

雨來菇呈現墨綠色,表面有著凹凸不平的紋理

最特別的是,雨來菇上還佈滿了微小的絨毛狀結構,就像是一顆顆閃亮的小星星⭐⭐⭐!

因此也有人稱作<雨來星菇⭐🍄>

💦 生長環境:

雨來菇喜歡潮濕的環境,所以在雨水🌨充沛的季節尤其容易發現它們的蹤影。

👉雨來菇含有天然螢光色素👈一場降雨過後,這些神奇的小生物就會為我們展開一場視覺盛宴!

🌿 生態重要性:

雨來菇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是分解有機物質的能手,將有機殘骸分解成養分豐富的土壤。

這種分解作用促進了營養循環,有助於植物的生長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轉。

————————————————-

台北農產也介紹了雨來菇的特色料理

👀雨來菇炒蛋👀

材料:☑雨來菇☑蛋☑九層塔☑醬油☑紅糖

步驟 1:雨來菇清洗後以滾水汆燙、雞蛋打散攪拌均勻

步驟 2:鍋內倒入 1 小匙油、紅糖,加入蛋液翻炒,炒至微微成型後,再加入雨來菇及醬油翻炒並收汁,最後加入九層塔起鍋即可。

空姐轉種雨來菇 製成調味料獲比利時美味大獎

2022/2/11

前空服員丁采綸(前右)在屏東滿州種植雨來菇,並將其製成調味料「天香十三味」,榮獲比利時布魯塞爾iTQi國際頂級美味大獎的評鑑2顆星,她11日展示獲獎調味料,並分享種植雨來菇一路走來的艱辛過程。(屏東縣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傳真 111年2月11日
前空服員丁采綸(前右)在屏東滿州種植雨來菇,並將其製成調味料「天香十三味」,榮獲比利時布魯塞爾iTQi國際頂級美味大獎的評鑑2顆星,她11日展示獲獎調味料,並分享種植雨來菇一路走來的艱辛過程。(屏東縣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傳真 111年2月11日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1日電)曾擔任空姐的屏東牡丹鄉農民丁采綸,利用雨來菇製作「天香十三味」調味料,榮獲比利時布魯塞爾iTQi國際頂級美味大獎的評鑑2顆星。

屏東縣政府今天召開記者會,由副縣長吳麗雪頒發「調味翹楚」匾額表揚,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也到場鼓勵,丁采綸在現場展示「天香十三味」,並分享種雨來菇一路走來的艱辛。

丁采綸曾擔任長榮航空空姐,9年前到屏東滿州鄉旅遊,愛上滿州鄉的清幽環境及雨來菇的美味,後來從事保險業務,在業績達到最高峰時,5年前,她毅然到滿州鄉找地種雨來菇。

丁采綸表示,自己先在人跡罕至的滿州鄉里德村野溪旁租地種植雨來菇,前年再轉到鄰近的牡丹鄉租8分農地,取名「沁園生態農場」,種植的雨來菇品牌名取名「空姐雨來菇」。

丁采綸在2019年獲農委會百大青農,她表示,自己的雨來菇取得有機認證外,也取得清真、綠色保育和特色旅遊場域認證,目前是恆春半島最大有機雨來菇種植戶,並開發雨來菇黃金泡菜、素水餃、韓式雜菜粉絲、泰式打拋豬肉。

丁采綸同時與廠商合作,開發清真認證的健康活力麵和「天香十三味」調味料,她表示,「天香十三味」用途廣泛,除拌麵、拌飯,也可作為沾醬調料、醃漬及鍋底等用途。

丁采綸說,雨來菇又稱為「情人的眼淚」,其實並非菇類,而是藻類,學名陸生藍綠藻Nostoc commune,是真正的地球原生種,含有鈣質約為木耳的46倍,鐵質約為葡萄的48倍,是素食者養分攝取的聖品之一。

吳麗雪表示,很開心看到屏東有農產品獲得比利時獎項,將農業從1級慢慢提升到3級,將新的技術、概念帶進來,提升產值,更能增添青農對屏東農業的信心,進而回到故鄉發展。

縣府表示,比利時布魯塞爾iTQi國際頂級美味大獎產品的評鑑由專業廚師、品酒師和飲料專家組成的評委會品嘗,風味品質達到或是超過評委預期的產品,被授予相應級別的獎章,3顆星為最高榮譽,是世界4大美食獎之一。(編輯:黃世雅)1110211

屏東牡丹鄉農民丁采綸(右2)利用雨來菇製作「天香十三味」調味料,榮獲比利時布魯塞爾iTQi國際頂級美味大獎的評鑑2顆星,11日由副縣長吳麗雪(左2)頒發「調味翹楚」匾額表揚。(屏東縣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傳真 111年2月11日
屏東牡丹鄉農民丁采綸(右2)利用雨來菇製作「天香十三味」調味料,榮獲比利時布魯塞爾iTQi國際頂級美味大獎的評鑑2顆星,11日由副縣長吳麗雪(左2)頒發「調味翹楚」匾額表揚。(屏東縣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傳真 111年2月11日

Related Posts
CDC 籲別吃生麵團(raw cookie dough),但它實在太美味了…..

一起與生麵團相關的沙門氏菌爆發已在六個州造成至少18人感染。 生麵團對許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無論他們是從攪拌碗中取一塊、舔舐用來舀麵團的湯匙,還是直接咬下一卷購買的麵團,他們都無法抵擋衛生部門的警告:不要吃生麵團。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報告,與生麵團相關的沙門氏菌(salmonella)感染已在六個州造成至少18人生病,其中有兩人住院治療。 受感染的其中九人報告稱,他們食用了Papa Murphy's Take 'N' Bake Pizza的生麵團,該連鎖店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店。在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調查中,這家披薩連鎖店表示已停止銷售其take-and-bake chocolate chip cookie dough 和 s’mores bars,衛生部門建議購買了這些產品的消費者應該將其丟棄。 CDC經常警告人們別吃生麵團,但也承認這很難說服大眾。 CDC表示:“在製作餅乾、布朗尼、蛋糕或麵包時,您可能會想嘗一口未完全烤熟的麵團或麵糊。”“但是食用或品嚐生(未烤熟)的麵團或麵糊後,您可能會感到不適。” 芝加哥的Bon Vivant Read more

豆腐對你有益嗎?聽聽專家和研究的觀點

豆腐是一種傳統的大豆製品,以豆漿為基礎製成。它是一種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廣泛用於世界各地的飲食中。 豆腐有多種類型,包括硬豆腐、軟豆腐、絲豆腐和豆腐皮等。不同類型的豆腐在質地和用途上有所不同。 豆腐是一種多功能食材,它可以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並可用於各種烹飪方法。它可以烤、炒、煎、燉或蒸,並可以添加到湯、沙拉、麵食、炒飯等各種菜餚中。 豆腐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鈣、鐵、鎂、鋅、維生素B和亞油酸等營養素。豆腐也是一個低脂肪和低膽固醇的選擇,有助於心臟健康。 許多研究表明,豆腐和其他大豆食品在飲食中的適量攝入與降低心臟病風險、改善骨骼健康、緩解更年期症狀和降低某些癌症風險有關。 對於素食者、素食主義者或那些希望增加植物性蛋白質攝入量的人來說,豆腐是一個營養豐富且多功能的食材選擇。 不過,也有人對豆腐有疑慮,說它含有大量雌激素,因此不健康。真相如何呢?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專文釋疑說: 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的營養師兼發言人艾米·布拉加尼尼(Amy Bragagnini)表示:例如,每份三盎司的豆腐可以提供4至14克的蛋白質(取決於豆腐的類型),包括所有九種必需氨基酸。 此外,豆腐還含有維生素B、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鈣、鎂、鋅和鐵等礦物質。 然而,大豆食品也有不好的聲譽。例如,布拉加尼尼女士的客戶經常問豆腐食品是否與癌症有關,這個擔憂源於大豆食品中相對較高的異黃酮(isoflavones)含量,這是與雌激素(hormone estrogen)結構相似的植物化合物。 異黃酮的存在還引起了對大豆可能對生育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或讓男性具有更女性化特徵的擔憂。 Read more

清涼爽口,試試蘆筍兩吃

蘆筍原生於歐洲、非洲和亞洲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台灣有良好的種植環境,使得蘆的生產十分活躍,並且出口至全球各地。 蘆筍曾經是台灣外銷的NO.1🥇,1965年研發栽培技術提升,讓產量與面積逐年增加,經加工製作罐頭外銷,台灣成為全世界最大蘆筍罐頭外銷國家👍。 1981年國際貿易自由化,台灣因應產業轉型,已從當年採收白蘆筍供應罐頭加工,轉型為生產綠蘆筍為主與供應鮮銷市場。 臺灣蘆筍採收期每年3月-11月 蘆筍植物具有多年生草本的特性,其嫩芽被廣泛用於飲食中,烹調方式多樣化,如烤、炒、蒸或是作為湯的一部分。蘆筍既可做為主菜,也常常作為配菜使用。此外,蘆筍也被認為具有一些健康益處,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E、K和B6,以及鐵、銅、鈣和纖維。 台灣主要的蘆筍產區集中在南部地區,像是屏東、高雄等地,其中又以屏東縣產量最多。而且台灣的蘆筍產品主要出口至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另外,台灣也發展出各種不同品種的蘆筍,以適應不同的種植環境和市場需求。 台灣蘆筍的種植技術非常成熟,且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良好的聲譽。若有機會來台灣,不妨嘗試這裡新鮮、美味的蘆筍。 蘆筍汁的製作方法 製作蘆筍汁是一種簡單且健康的方式來享用這種蔬菜。下面提供一個基本的蘆筍汁製作方法: 所需材料: 新鮮蘆筍:8條 蘋果:1個(可選) 檸檬:半個 生薑:1小塊 水:適量 步驟: 將蘆筍清洗乾淨,並切去硬質的根部。如果蘆筍條比較粗,建議剝去外面的皮。 將蘋果切成塊,並去核。如果你喜歡更甜的口味,可以增加蘋果的份量。 將檸檬洗淨並切成兩半,用榨檸檬器將檸檬汁榨出。 切一小塊生薑,約莫1到2釐米大小即可,不必剝皮。 Read more

人間美味還是其臭無比?榴槤(Durian)

榴槤(Durian)是一種擁有濃郁香味的水果,在東南亞被稱為「水果之王」。它的外殼呈綠色或棕色,有尖銳的刺,內部則有多瓣的果肉。榴槤的果肉黃色,質地柔軟,但具有黏性。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被形容為香甜、奶油狀的味道,並帶有一些嚼勁。然而,榴槤的味道非常濃烈,有人陶醉於它的味道,覺得它是人間美味;也有人覺得它其臭無比,避之唯恐不及。 榴槤 (網路圖片) 中醫師表示,榴槤可提供全面的營養,體質虛弱的人可吃榴槤來補身體,但因榴槤性熱未必人人適合,食用者務必注意自己的體質。 榴槤又作榴蓮,別名麝香貓果。東南亞地區的人早在史前時代已食用榴槤,泰國的榴槤品質最好,且有大量栽種。榴槤具特殊氣味,它的臭味堪媲美臭豆腐,不過嚐過的人竟然多被它別樣的風味所吸引,甚至變成它的忠實吃客。 榴槤肉色淡黃、黏稠多汁、酥軟味甜,像在吃雪糕的口感。泰國一家店曾舉辦過為期4天的榴槤吃到飽活動,店家準備了10噸還不夠用,可見這顆「刺球」在當地受歡迎的程度。 看體質吃榴槤 俗話說:「一個榴槤三隻雞。」榴槤確實很「補」。在中醫看來,榴槤性熱,味甘,歸肝、腎、脾經,有強健身體,健脾補氣,補腎壯陽,活血散寒的功效。 體質偏寒、虛弱的人,可以適當食用榴槤,來補養身體。產後的婦女體質虛弱,忌吃生冷食物,也可根據體質吃些榴槤來補。但切勿吃多,特別是在榴槤盛產的夏季,天氣燥熱,吃榴槤則更熱,一次吃兩瓣是比較合適的量。 從營養學角度看,榴槤營養豐富完整。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100克榴槤含有維他命B1(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33%)、B2(17%)、B6(24%)、C(24% ),以及其它維他命B及少量維他命A,還有鎂、鉀、磷、鋅、鐵、鈣等富足的礦物質和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然而,它的熱量也高達147大卡,不容小覷。吃下一顆榴槤,輕鬆就攝取了近1千卡的熱量。 相較其它水果,吃榴槤的禁忌被醫生和營養師們強調較多,以下兩點一定要注意: 從個人體質方面來說,榴槤性熱,體質偏熱(如口乾、長痘、便秘)的人要少吃,普通人也要適量食用,避免上火;應避免和酒等屬性偏熱的食物同吃。 就疾病飲食禁忌而言,榴槤糖份高,糖尿病者不宜吃,過胖者應注意其熱量;榴槤也是高鉀水果,腎臟病、心臟病患者應慎吃;罹癌患者或有發炎症狀的人也不宜食用。 榴槤料理和食品 榴槤可以用來做各種料理和食品。儘管榴槤通常直接生吃以享受其獨特的風味,但它也是許多甜點和飲品的受歡迎成分。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榴槤料理: 榴槤冰淇淋:榴槤冰淇淋是非常受歡迎的甜點,使用榴槤果肉和奶製品製作而成,具有濃厚的榴槤風味。 榴槤糕點:榴槤可用於製作各種糕點,如榴槤挞、榴槤蛋糕、榴槤泡芙等。榴槤的香氣和味道能為這些糕點帶來獨特的風味。 榴槤果昔:榴槤可以與牛奶或冰淇淋混合製成豐富的榴槤果昔。這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飲品,尤其在炎熱的天氣中能提供涼爽和滿足感。 榴槤餅乾:榴槤可以添加到餅乾或餅乾麵團中,增添獨特的風味。這種餅乾可以作為甜點或小吃享用。 Read more

Related Posts
CDC 籲別吃生麵團(raw cookie dough),但它實在太美味了…..

一起與生麵團相關的沙門氏菌爆發已在六個州造成至少18人感染。 生麵團對許多人來說似乎是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無論他們是從攪拌碗中取一塊、舔舐用來舀麵團的湯匙,還是直接咬下一卷購買的麵團,他們都無法抵擋衛生部門的警告:不要吃生麵團。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報告,與生麵團相關的沙門氏菌(salmonella)感染已在六個州造成至少18人生病,其中有兩人住院治療。 受感染的其中九人報告稱,他們食用了Papa Murphy's Take 'N' Bake Pizza的生麵團,該連鎖店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店。在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調查中,這家披薩連鎖店表示已停止銷售其take-and-bake chocolate chip cookie dough 和 s’mores bars,衛生部門建議購買了這些產品的消費者應該將其丟棄。 CDC經常警告人們別吃生麵團,但也承認這很難說服大眾。 CDC表示:“在製作餅乾、布朗尼、蛋糕或麵包時,您可能會想嘗一口未完全烤熟的麵團或麵糊。”“但是食用或品嚐生(未烤熟)的麵團或麵糊後,您可能會感到不適。” 芝加哥的Bon Vivant Read more

豆腐對你有益嗎?聽聽專家和研究的觀點

豆腐是一種傳統的大豆製品,以豆漿為基礎製成。它是一種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廣泛用於世界各地的飲食中。 豆腐有多種類型,包括硬豆腐、軟豆腐、絲豆腐和豆腐皮等。不同類型的豆腐在質地和用途上有所不同。 豆腐是一種多功能食材,它可以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並可用於各種烹飪方法。它可以烤、炒、煎、燉或蒸,並可以添加到湯、沙拉、麵食、炒飯等各種菜餚中。 豆腐的營養價值很高。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鈣、鐵、鎂、鋅、維生素B和亞油酸等營養素。豆腐也是一個低脂肪和低膽固醇的選擇,有助於心臟健康。 許多研究表明,豆腐和其他大豆食品在飲食中的適量攝入與降低心臟病風險、改善骨骼健康、緩解更年期症狀和降低某些癌症風險有關。 對於素食者、素食主義者或那些希望增加植物性蛋白質攝入量的人來說,豆腐是一個營養豐富且多功能的食材選擇。 不過,也有人對豆腐有疑慮,說它含有大量雌激素,因此不健康。真相如何呢?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專文釋疑說: 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的營養師兼發言人艾米·布拉加尼尼(Amy Bragagnini)表示:例如,每份三盎司的豆腐可以提供4至14克的蛋白質(取決於豆腐的類型),包括所有九種必需氨基酸。 此外,豆腐還含有維生素B、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鈣、鎂、鋅和鐵等礦物質。 然而,大豆食品也有不好的聲譽。例如,布拉加尼尼女士的客戶經常問豆腐食品是否與癌症有關,這個擔憂源於大豆食品中相對較高的異黃酮(isoflavones)含量,這是與雌激素(hormone estrogen)結構相似的植物化合物。 異黃酮的存在還引起了對大豆可能對生育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或讓男性具有更女性化特徵的擔憂。 Read more

清涼爽口,試試蘆筍兩吃

蘆筍原生於歐洲、非洲和亞洲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台灣有良好的種植環境,使得蘆的生產十分活躍,並且出口至全球各地。 蘆筍曾經是台灣外銷的NO.1🥇,1965年研發栽培技術提升,讓產量與面積逐年增加,經加工製作罐頭外銷,台灣成為全世界最大蘆筍罐頭外銷國家👍。 1981年國際貿易自由化,台灣因應產業轉型,已從當年採收白蘆筍供應罐頭加工,轉型為生產綠蘆筍為主與供應鮮銷市場。 臺灣蘆筍採收期每年3月-11月 蘆筍植物具有多年生草本的特性,其嫩芽被廣泛用於飲食中,烹調方式多樣化,如烤、炒、蒸或是作為湯的一部分。蘆筍既可做為主菜,也常常作為配菜使用。此外,蘆筍也被認為具有一些健康益處,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E、K和B6,以及鐵、銅、鈣和纖維。 台灣主要的蘆筍產區集中在南部地區,像是屏東、高雄等地,其中又以屏東縣產量最多。而且台灣的蘆筍產品主要出口至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另外,台灣也發展出各種不同品種的蘆筍,以適應不同的種植環境和市場需求。 台灣蘆筍的種植技術非常成熟,且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良好的聲譽。若有機會來台灣,不妨嘗試這裡新鮮、美味的蘆筍。 蘆筍汁的製作方法 製作蘆筍汁是一種簡單且健康的方式來享用這種蔬菜。下面提供一個基本的蘆筍汁製作方法: 所需材料: 新鮮蘆筍:8條 蘋果:1個(可選) 檸檬:半個 生薑:1小塊 水:適量 步驟: 將蘆筍清洗乾淨,並切去硬質的根部。如果蘆筍條比較粗,建議剝去外面的皮。 將蘋果切成塊,並去核。如果你喜歡更甜的口味,可以增加蘋果的份量。 將檸檬洗淨並切成兩半,用榨檸檬器將檸檬汁榨出。 切一小塊生薑,約莫1到2釐米大小即可,不必剝皮。 Read more

人間美味還是其臭無比?榴槤(Durian)

榴槤(Durian)是一種擁有濃郁香味的水果,在東南亞被稱為「水果之王」。它的外殼呈綠色或棕色,有尖銳的刺,內部則有多瓣的果肉。榴槤的果肉黃色,質地柔軟,但具有黏性。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被形容為香甜、奶油狀的味道,並帶有一些嚼勁。然而,榴槤的味道非常濃烈,有人陶醉於它的味道,覺得它是人間美味;也有人覺得它其臭無比,避之唯恐不及。 榴槤 (網路圖片) 中醫師表示,榴槤可提供全面的營養,體質虛弱的人可吃榴槤來補身體,但因榴槤性熱未必人人適合,食用者務必注意自己的體質。 榴槤又作榴蓮,別名麝香貓果。東南亞地區的人早在史前時代已食用榴槤,泰國的榴槤品質最好,且有大量栽種。榴槤具特殊氣味,它的臭味堪媲美臭豆腐,不過嚐過的人竟然多被它別樣的風味所吸引,甚至變成它的忠實吃客。 榴槤肉色淡黃、黏稠多汁、酥軟味甜,像在吃雪糕的口感。泰國一家店曾舉辦過為期4天的榴槤吃到飽活動,店家準備了10噸還不夠用,可見這顆「刺球」在當地受歡迎的程度。 看體質吃榴槤 俗話說:「一個榴槤三隻雞。」榴槤確實很「補」。在中醫看來,榴槤性熱,味甘,歸肝、腎、脾經,有強健身體,健脾補氣,補腎壯陽,活血散寒的功效。 體質偏寒、虛弱的人,可以適當食用榴槤,來補養身體。產後的婦女體質虛弱,忌吃生冷食物,也可根據體質吃些榴槤來補。但切勿吃多,特別是在榴槤盛產的夏季,天氣燥熱,吃榴槤則更熱,一次吃兩瓣是比較合適的量。 從營養學角度看,榴槤營養豐富完整。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100克榴槤含有維他命B1(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33%)、B2(17%)、B6(24%)、C(24% ),以及其它維他命B及少量維他命A,還有鎂、鉀、磷、鋅、鐵、鈣等富足的礦物質和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然而,它的熱量也高達147大卡,不容小覷。吃下一顆榴槤,輕鬆就攝取了近1千卡的熱量。 相較其它水果,吃榴槤的禁忌被醫生和營養師們強調較多,以下兩點一定要注意: 從個人體質方面來說,榴槤性熱,體質偏熱(如口乾、長痘、便秘)的人要少吃,普通人也要適量食用,避免上火;應避免和酒等屬性偏熱的食物同吃。 就疾病飲食禁忌而言,榴槤糖份高,糖尿病者不宜吃,過胖者應注意其熱量;榴槤也是高鉀水果,腎臟病、心臟病患者應慎吃;罹癌患者或有發炎症狀的人也不宜食用。 榴槤料理和食品 榴槤可以用來做各種料理和食品。儘管榴槤通常直接生吃以享受其獨特的風味,但它也是許多甜點和飲品的受歡迎成分。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榴槤料理: 榴槤冰淇淋:榴槤冰淇淋是非常受歡迎的甜點,使用榴槤果肉和奶製品製作而成,具有濃厚的榴槤風味。 榴槤糕點:榴槤可用於製作各種糕點,如榴槤挞、榴槤蛋糕、榴槤泡芙等。榴槤的香氣和味道能為這些糕點帶來獨特的風味。 榴槤果昔:榴槤可以與牛奶或冰淇淋混合製成豐富的榴槤果昔。這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飲品,尤其在炎熱的天氣中能提供涼爽和滿足感。 榴槤餅乾:榴槤可以添加到餅乾或餅乾麵團中,增添獨特的風味。這種餅乾可以作為甜點或小吃享用。 Read more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