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測量你的血壓,控制它,活得更久

0
234

2023/5/13

中央社5月13日報導,高血壓是全球性的健康議題,也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每年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世界高血壓聯盟訂定今年主題為「準確測量你的血壓,控制它,活得更久」。

世界高血壓日是一個全球性的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高血壓(也稱為高血壓)的認識,並促進人們採取積極的措施預防和管理高血壓。

世界高血壓日定於每年的5月17日。這個日子由世界高血壓聯盟(World Hypertension League)發起,並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其他相關組織的支持。它提供了一個平台,讓醫療專家、研究人員、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個人可以共同努力,推廣高血壓的認識和管理。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它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根據估計,全球有超過10億人患有高血壓。然而,高血壓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被稱為「靜默殺手」。這就強調了提高公眾對高血壓的認識的重要性,以便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

世界高血壓日的活動包括舉辦健康宣傳活動、舉辦健康檢查和篩查活動、組織健康講座和培訓等。這些活動的目標是向公眾傳達關於高血壓的風險因素、預防措施、診斷方法和治療選擇的信息。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腦中風主要可分為兩種形式,分別是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其中缺血性腦中風占腦中風案例一半以上。

錢政平表示,肥胖及高血壓是造成缺血性中風的重要原因,高血壓發生初期幾乎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大多數人都是透過健檢才發現,長期高血壓控制不佳,會使動脈的血管發生病變,若加上高血脂問題,血管更容易產生動脈粥狀硬化,使得血管變得狹窄、硬化或阻塞,進一步提高腦中風發生機率。

他分享個案為一名58歲陳姓男子,2年前在員工健檢中意外發現有高血壓問題,雖至心臟血管科就醫,當時陳男認為即使有高血壓,也不會造成明顯不適,不但沒有按時吃藥,也沒有依醫生建議調整生活型態,並持續抽菸。

直到近期陳男偶而感到頭暈,他的妻子機警察覺不對勁,立刻安排陳男就醫檢查,發現腦血管有一處已出現明顯狹窄,且檢查結果有肥胖、抽菸、缺乏運動、血脂超標,都是誘發腦中風的危險因子,醫師警告他再不正視高血壓控制問題,距離腦中風恐怕僅差一步距離。

錢政平提醒,年滿20歲的成年人都該定期安排健康檢查,至少每1到2年安排一次基礎健檢,透過定期測量才能掌握自身血壓狀況,若屬腦中風危險族群者建議需安排進一步的健康檢查。

出血性腦中風(Hemorrhagic Stroke)

出血性腦中風是一種腦血管疾病,其特點是在腦組織內部發生出血。這種類型的中風通常由於動脈破裂或破裂的血管瘤引起,導致血液洩漏到腦組織中,壓迫和損傷周圍的腦組織。

出血性腦中風相對於缺血性腦中風,其發病率較低,但卻較嚴重且死亡率較高。常見的出血性腦中風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和腦內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洩漏到大腦和蛛網膜之間的空間,通常由於血管瘤破裂引起。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頭痛、嘔吐、頸部僵硬以及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腦內出血則是指血液洩漏到大腦組織內部,通常由於動脈的破裂引起。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如突發性嚴重頭痛、昏迷、偏癱、語言障礙、視力問題等。

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液凝固異常、血管瘤等。如出現突發性嚴重頭痛、意識改變、言語不清、肢體無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確診並獲得適當的治療。

預防出血性腦中風的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正常的血壓、戒菸、限制酒精攝入量、保持適當的體重和均衡的飲食。

缺血性腦中風(Ischemic Stroke)

缺血性腦中風是腦血管疾病的一種形式,其特點是腦部血供受到阻斷或中斷,導致相應區域的腦組織缺血和氧氣供應不足。這是最常見的腦中風類型,占所有中風病例的大部分。

缺血性腦中風通常由於下列情況之一引起:

  1. 腦動脈阻塞:這是最常見的原因,稱為腦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血栓在腦血管內形成,阻塞了血流。血栓可能在狹窄的血管中形成,例如動脈粥樣硬化,或者從其他部位形成並流經血液循環到達腦部。
  2. 腦動脈栓塞:這種情況發生在腦部的血栓或栓塞物從其他部位移動到腦動脈,導致血流阻塞。
  3. 小血管疾病:這種情況發生在小血管受到病變或阻塞,稱為小血管病變(Lacunar Stroke)。這通常是由於慢性高血壓引起的微小動脈病變或栓塞物阻塞引起。

缺血性腦中風的症狀可能會突然出現,包括突發性面部或肢體無力、言語困難、突然的視力喪失或模糊、突發性嚴重頭痛等。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該立即就醫,因為及早的診斷和治療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腦損傷並提高康復的機會。

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運動、均衡飲食、限制酒精攝入量、戒菸等。此外,對於存在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的人士,應該定期接受醫療檢查並按

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控制疾病。這可能包括藥物治療,例如抗凝血劑、降壓藥物或抗血小板藥物,以及改變生活方式,如飲食調整、體重管理和適度的運動。

此外,預防缺血性腦中風還包括控制其他風險因素,如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膽固醇。定期接受醫療檢查、遵從醫生的建議並按時服藥是關鍵。

對於已經遭受過缺血性腦中風的人士,康復過程可能需要時間和綜合性的治療計劃。這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言語治療,以幫助恢復功能和提高生活品質。

總之,缺血性腦中風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及早的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風險因素以及遵從醫生的建議可以降低患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如果出現中風症狀,應立即就醫尋求醫療幫助。

老人家血壓太高沒關係?謠言!

台灣衛服部國民健康署指出,網路謠傳以吳氏計算血壓公式,即正常血壓收縮壓為年齡加上82 mmHg (男性)-80 mmHg(女性),認為收縮壓超過140 mmHg無需就醫。另網站也表示美國醫學會雜誌,血壓指標委員會經過五年研究後認為,美國民眾60歲以上人士的高血壓指標擬改為高於150/90mmHg,收縮壓在140至150mmHg無需服藥治療等訊息。

經詢台大教授表示該資料係2004年網路資料,引用之吳氏計算法查無研究實証基礎,考量其推展性有限,故不建議民眾採行。

専家表示血壓是一連續性變化之數值,隨著每次測量的時間、情緒、活動狀況或疾病、所使用的血壓計而有所變動,若民眾對血壓數值有疑慮,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之意見。目前依據台灣心臟學會及高血壓學會出版2015年台灣高血壓指引,對高血壓控制建議如下:

(1)18歲以上成年人:血壓低於120/80 ,可維持每年至少量1次血壓。

(2)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目標值為140/90mm/Hg

(3)罹患慢性病等高風險病人:建議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蛋白尿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及接受抗血栓劑治療預防中風者,控制收縮壓之目標值在130mmHg以下。

(4)大於80歲知老人且無臨床症狀者,控制收縮壓之目標值可小於150 mmHg。

世界高血壓日 依循3C原則 守住120/80血壓的最佳防線

世界高血壓聯盟將2020年世界高血壓日主題訂為「Measure Your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t, Live Longer」,呼籲各國政府重視測量血壓的重要性。,因為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依據108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因,例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列在十大死因第2位、第4位及第8位,共造成38,290人死亡,即每4.5個死亡人數中就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死因。顯見不管是高血壓本身,或是其後續衍生的心臟病及中風等問題都對國人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沉默殺手」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的元凶之一

    高血壓的成因是多面向性的,包括環境因素、體重過重、攝取過多鹽分與酒類、缺乏適量運動等。依據2016-201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5.82%,推估約有508萬人罹患高血壓,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都是在健檢或是看醫生的時候才發現,甚至有人第一次發生症狀就是中風。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醫師表示,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當血壓達130/85 mmHg即有偏高情形,140/90 mmHg以上就代表有高血壓,而且高血壓可能造成很多後遺症,會影響到腦部、心臟、腎臟和眼睛等。

「全國社區血壓測量網絡地圖」提供3000家血壓服務資訊

    國民健康署提醒若民眾出現白袍恐懼症,即為看到醫護人員血壓會不自覺飆高,建議可善用國健署建置「全國社區血壓測量網絡地圖」(網址:https://reurl.cc/7oKQG5),提供全國約3,000家血壓量測服務資訊,幫助民眾找到生活周邊的血壓站來量測血壓。若量血壓採居家進行,建議使用衛生福利部核發「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的血壓計作為家中常備血壓計,並注意要定期校正檢查。此外,量血壓時須注意不交談、不憋尿、不翹腳、壓脈帶不低於心臟、挽袖、腰部挺直、腳底自然垂放,才能正確量血壓。

血壓3C自我管理—了解身體密碼120/80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民眾,掌握以下三個簡易步驟,就能輕鬆做好血壓3C自我管理:

一、記得定期量血壓(Check):

國民健康署呼籲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有高血壓家族史更應該從年輕起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並利用紙本或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紀錄血壓數值,除可自我監測血壓變化情形,亦可幫助醫療人員瞭解血壓控制情形,做為治療依據。

二、健康生活型態不可少(Change):

在日常生活上,更要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如採低油、糖、鹽及高纖的飲食、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有助於血壓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風險。

三、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

血壓不是固定的數值,會隨著時間、情緒、季節有些許變化,除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外,更需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高血壓治療目標值依罹患慢性疾病種類及年齡層不同,會有所差異。一般民眾仍建議至少維持在血壓值140/90 mmHg以下,對於罹患慢性病及老人族群,血壓控制則更為重要,針對個人合適的控制範圍建議仍遵循醫師專業諮詢。

此外,低溫與溫度驟降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因而增加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民健康署呼籲牢記FAST中風口訣:「臉歪手垂大舌頭 記下時間快送醫」,避免錯失治療黃金時間。

Related Posts
歡迎來到老人部落格!
歡迎來到老人部落格!

歡迎來到老人部落格(laulang.org)!這個部落格是專為老年人打造的一個資訊分享平台,我們的目標是幫助老年人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在老人部落格,我們分享各種與老年人生活相關的話題,包括健康、養生、娛樂、旅遊、家庭等等。我們的內容通常會採用簡潔易懂、親切友善的方式,以符合老年人的閱讀習慣和需求。 在老人部落格,我們非常重視老年人的聲音和反饋,所以我們歡迎老年人積極參與討論和分享自己的意見。如果您有任何建議或想法,都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們交流。 最後,感謝大家對老人部落格的支持,我們將會不斷努力,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內容。

老人常有的疾病和醫護建議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功能逐漸下降,容易出現各種疾病。以下是老人常見的疾病和醫療建議: 骨質疏鬆症:老年人骨骼中的鈣質流失比較快,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建議老年人增加鈣質攝入量,多吃含鈣食物,例如牛奶、豆腐、海藻等。此外,適量運動也有助於增強骨骼。 高血壓:老年人的血管變得僵硬,血壓容易升高。建議老年人多控制鹽分攝入量,保持適當體重,避免過度飲酒和吸煙。如果血壓偏高,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遵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糖尿病:老年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建議老年人多控制糖分攝入量,避免飲食過量,多食用含纖維食物。同時,定期進行血糖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糖尿病。 中風:老年人中風的風險較高,建議老年人保持適當運動,注意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如果出現中風症狀,應盡早就醫治療,避免延誤治療時間。 心臟病:老年人心臟功能下降,容易出現心臟病。建議老年人控制鹽分和脂肪攝入量,避免飲食過量,保持適當運動。如果出現心臟病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並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 總結來說,老年人的身體容易出現各種疾病,建議老年人保持適當的飲食、運動和休息,注意身體健康,如果有身體不適或疑似疾病,應及時就醫,接受適當的治療。此外,老年人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包括血壓、血糖、膽固醇、心電圖等。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長期的憂慮和焦慮。 避免過度飲酒和吸煙,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護好視力和聽力。 適當增加鈣質、維生素D和其他營養素的攝入,以保持健康。 總之,老年人的身體需要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建議老年人和家人關注身體健康,及時進行預防和治療,讓老年人能夠健康地度過晚年。

老人憂鬱症

老人憂鬱症是指年紀較大的人出現情感低落、憂愁、失去興趣、憂慮、疲倦、睡眠障礙等一系列症狀,進而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這種病症在老年人群體中非常常見,據統計,有超過20%的老年人患有憂鬱症。 老人憂鬱症的病因有很多,主要與生理、心理、環境等因素有關。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生理上的疾病也會增加,這些因素會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老年人往往處於空巢狀態,孤獨感和失去親友的痛苦也是導致憂鬱症的重要因素。 老人憂鬱症的症狀比較明顯,包括情緒低落、焦慮、疲倦、睡眠障礙、食欲不振等,並且常常伴隨著思維的負向固化和悲觀的觀念。這些症狀會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使得老年人往往感到無力、無望、失去動力等。 治療老人憂鬱症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家人和醫療專家的支持。老年人需要理解和支持,有陪伴者和醫療專業人員的關注和照顧可以有效地幫助老年人戰勝憂鬱症。此外,定期運動和保持社交活動也能夠幫助老年人減輕憂鬱症的症狀。 總之,老人憂鬱症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要注意老年人的情緒變化,給予他們關心和支持,幫助他們戰勝憂鬱症,以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老年人的攝護腺問題

老年人攝護腺問題是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攝護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主要負責分泌液體以幫助精子運動和保護精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攝護腺會逐漸變大,這種現象稱為攝護腺增生,而且攝護腺癌也可能出現。 據統計,攝護腺肥大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約有50%的65歲以上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8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90%有相關症狀。 此外,攝護腺肥大的發病率還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遺傳、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等。例如,長期暴露在有害物質和污染物質中的男性,攝護腺肥大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攝護腺增生通常是良性的,但它可能會導致下尿道症狀(LUTS),包括頻尿、夜尿、尿急、尿液流失等。此外,攝護腺增生還可能導致尿流量減少、尿流不順暢和尿流間歇等問題。在嚴重的情況下,尿液甚至可能會在膀胱中滯留,這種情況需要立即治療。 對於老年人的攝護腺問題,通常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通常包括使用5α-還原酶抑制劑、α-受體阻滯劑和磷酸酶-5抑制劑等藥物,這些藥物可以緩解LUTS症狀,並有助於控制攝護腺增生。手術治療通常包括轉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和腹腔鏡手術等方法,這些手術可以完全切除攝護腺,但也可能會導致一些風險和副作用。 總的來說,老年人攝護腺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但通過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和緩解。老年人應該定期接受醫學檢查,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適當的飲食、運動和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以減少攝護腺問題的風險。

Related Posts
歡迎來到老人部落格!
歡迎來到老人部落格!

歡迎來到老人部落格(laulang.org)!這個部落格是專為老年人打造的一個資訊分享平台,我們的目標是幫助老年人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 在老人部落格,我們分享各種與老年人生活相關的話題,包括健康、養生、娛樂、旅遊、家庭等等。我們的內容通常會採用簡潔易懂、親切友善的方式,以符合老年人的閱讀習慣和需求。 在老人部落格,我們非常重視老年人的聲音和反饋,所以我們歡迎老年人積極參與討論和分享自己的意見。如果您有任何建議或想法,都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們交流。 最後,感謝大家對老人部落格的支持,我們將會不斷努力,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和內容。

老人常有的疾病和醫護建議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身體功能逐漸下降,容易出現各種疾病。以下是老人常見的疾病和醫療建議: 骨質疏鬆症:老年人骨骼中的鈣質流失比較快,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建議老年人增加鈣質攝入量,多吃含鈣食物,例如牛奶、豆腐、海藻等。此外,適量運動也有助於增強骨骼。 高血壓:老年人的血管變得僵硬,血壓容易升高。建議老年人多控制鹽分攝入量,保持適當體重,避免過度飲酒和吸煙。如果血壓偏高,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遵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糖尿病:老年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建議老年人多控制糖分攝入量,避免飲食過量,多食用含纖維食物。同時,定期進行血糖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糖尿病。 中風:老年人中風的風險較高,建議老年人保持適當運動,注意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如果出現中風症狀,應盡早就醫治療,避免延誤治療時間。 心臟病:老年人心臟功能下降,容易出現心臟病。建議老年人控制鹽分和脂肪攝入量,避免飲食過量,保持適當運動。如果出現心臟病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並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 總結來說,老年人的身體容易出現各種疾病,建議老年人保持適當的飲食、運動和休息,注意身體健康,如果有身體不適或疑似疾病,應及時就醫,接受適當的治療。此外,老年人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包括血壓、血糖、膽固醇、心電圖等。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長期的憂慮和焦慮。 避免過度飲酒和吸煙,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護好視力和聽力。 適當增加鈣質、維生素D和其他營養素的攝入,以保持健康。 總之,老年人的身體需要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建議老年人和家人關注身體健康,及時進行預防和治療,讓老年人能夠健康地度過晚年。

老人憂鬱症

老人憂鬱症是指年紀較大的人出現情感低落、憂愁、失去興趣、憂慮、疲倦、睡眠障礙等一系列症狀,進而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這種病症在老年人群體中非常常見,據統計,有超過20%的老年人患有憂鬱症。 老人憂鬱症的病因有很多,主要與生理、心理、環境等因素有關。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生理上的疾病也會增加,這些因素會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老年人往往處於空巢狀態,孤獨感和失去親友的痛苦也是導致憂鬱症的重要因素。 老人憂鬱症的症狀比較明顯,包括情緒低落、焦慮、疲倦、睡眠障礙、食欲不振等,並且常常伴隨著思維的負向固化和悲觀的觀念。這些症狀會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使得老年人往往感到無力、無望、失去動力等。 治療老人憂鬱症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家人和醫療專家的支持。老年人需要理解和支持,有陪伴者和醫療專業人員的關注和照顧可以有效地幫助老年人戰勝憂鬱症。此外,定期運動和保持社交活動也能夠幫助老年人減輕憂鬱症的症狀。 總之,老人憂鬱症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要注意老年人的情緒變化,給予他們關心和支持,幫助他們戰勝憂鬱症,以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老年人的攝護腺問題

老年人攝護腺問題是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攝護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主要負責分泌液體以幫助精子運動和保護精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攝護腺會逐漸變大,這種現象稱為攝護腺增生,而且攝護腺癌也可能出現。 據統計,攝護腺肥大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約有50%的65歲以上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8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90%有相關症狀。 此外,攝護腺肥大的發病率還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遺傳、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等。例如,長期暴露在有害物質和污染物質中的男性,攝護腺肥大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攝護腺增生通常是良性的,但它可能會導致下尿道症狀(LUTS),包括頻尿、夜尿、尿急、尿液流失等。此外,攝護腺增生還可能導致尿流量減少、尿流不順暢和尿流間歇等問題。在嚴重的情況下,尿液甚至可能會在膀胱中滯留,這種情況需要立即治療。 對於老年人的攝護腺問題,通常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通常包括使用5α-還原酶抑制劑、α-受體阻滯劑和磷酸酶-5抑制劑等藥物,這些藥物可以緩解LUTS症狀,並有助於控制攝護腺增生。手術治療通常包括轉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和腹腔鏡手術等方法,這些手術可以完全切除攝護腺,但也可能會導致一些風險和副作用。 總的來說,老年人攝護腺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但通過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和緩解。老年人應該定期接受醫學檢查,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適當的飲食、運動和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以減少攝護腺問題的風險。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