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成熟時,你有口福了

0
184

台灣農糧署在臉書介紹說:桑樹上的桑葉和桑椹,透過不同的加工應用方式,可以泡茶、配飯,還能為麵包添色增香👩‍🍳。

葉桑的葉子除了用於飼養家蠶和草食動物,也有少量用於製作麵食。

因富含類黃酮、多酚化合物等多種機能性成分,還可製成香氣濃鬱的桑椹茶、桑香鬆,它有助於紓解壓力、安定神經。

採摘果實為主的果桑及長果桑則以每年4月為採收期。因含水量高、保存期短,通常會在短時間內冷凍保存或加工處理,做成果乾、果醬和濃縮汁。

農糧署介紹,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的「桑椹全果應用加工技術」,將鮮果加工為「果粉」素材,不僅保留花青素及白藜蘆醇等營養,更可添加於麵包、吐司等烘焙食品中,增添滋味。

桑葚(學名:Morus alba L.)是桑科桑屬的植物,是一種常見的果樹。桑葚果實成熟時呈紫黑色、紅色或白色,口感香甜可口。桑樹不僅果實可食,其樹葉也是蠶寶寶的主要食物。

桑葚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K、維生素E等)、礦物質(如鈣、鉀、鐵、鋅等)、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桑葚具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功效,如:

增強免疫力:桑葚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抵禦外部病原體的入侵。

改善心血管健康:桑葚中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減少氧化應激,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幫助消化:桑葚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促進消化。

有益骨骼健康:桑葚中含有鈣和維生素K,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預防骨折。

穩定血糖:桑葚具有助於穩定血糖的作用,對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幫助。

桑葚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食用,如新鮮食用、製成果醬、果乾、果汁等。同時,桑葚也常被用於中藥中以治療某些疾病。

桑樹主要分為三種:白桑(Morus alba)、黑桑(Morus nigra)和紅桑(Morus rubra)。其中,白桑在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等亞洲地區分佈較為廣泛,而黑桑和紅桑則主要分佈於歐洲、美洲和非洲地區。

台灣的桑葚

在台灣,桑樹主要指白桑(學名:Morus alba),它是桑科桑屬的一個常見植物,分佈廣泛。桑樹在台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它在台灣的經濟和農業發展中有重要作用。

在台灣的養蠶業中,桑葉被用作蠶的主要食物來源,使得桑樹在台灣的絲綢生產中具有重要地位。傳統上,台灣的農村地區以種植桑樹和飼養家蠶為主要生計,織造出高品質的絲綢。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和工業化進程,養蠶業在台灣逐漸式微。

桑樹的果實,即桑果,在台灣被廣泛食用。桑果味道甘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桑果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果醬、果汁、蜜餞等食品。

此外,桑樹在台灣的傳統中醫中也有著重要地位。桑葉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止渴、養血生津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發熱、咳嗽、痰喘等症狀。桑樹根、樹皮等部位也被用作藥材,具有補益肝腎、清熱利尿等多種藥理作用。

近年來,台灣對於桑樹的研究和應用在不斷擴展,例如開發桑樹的保健產品和提取有效成分用於藥物研究。桑樹在台灣仍具有很高的經濟和文化價值。

在台灣除了常見的白桑(Morus alba)之外,還有其他幾種桑樹,例如山桑(Morus australis)和野桑(Morus bombycis)。這些桑樹種類在台灣地區的分佈較為有限,但仍具有一定的生態和經濟價值。

山桑主要分佈於台灣的中、低海拔山區,其葉子形狀與白桑相似,但顏色較深,質地較硬。山桑的果實顏色較深,可食用,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此外,山桑的樹皮和葉子在傳統中醫中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野桑主要分佈在台灣的山區和河谷地帶,與白桑相比,野桑的葉子形狀較為圓滿,顏色較深。野桑的果實同樣具有食用價值,但相對較少被應用於經濟生活中。

雖然這些桑樹種類在台灣的分佈和應用相對較少,但它們在生態保育和傳統文化中仍具有一定的價值。

桑果的形狀長短

桑果的形狀因品種而異,通常呈圓柱形或錐形,長度在1-5釐米之間。白桑(Morus alba)的果實長度通常在1-2.5釐米,而黑桑(Morus nigra)和紅桑(Morus rubra)的果實則可能較長,達到3-5釐米。

桑果由多個小果實聚合而成,顏色隨品種和成熟程度而變化,包括白色、粉紅色、紅色、紫色和黑色。果實成熟時味道甘甜,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桑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果醬、果汁、蜜餞等食品。

在台灣,主要種植的桑樹品種為白桑(Morus alba)和山桑(Morus australis),這兩種桑樹的果實長度通常較短。然而,在種植桑樹和桑果市場中,也有一些改良品種或特殊品種,它們的果實可能較長。這些長桑果通常在果實成熟時呈現紫黑色,口感鮮美,甘甜可口。

美國的桑葚

美國主要分佈有兩種桑樹,分別是紅桑(Morus rubra)和白桑(Morus alba)。紅桑是一種美國本土的桑樹品種,而白桑則是源自亞洲的一種外來品種。

  1. 紅桑(Morus rubra):這是一種原生於美國的桑樹品種,分佈範圍從東部到中部地區。紅桑樹高可達15-20米,樹皮呈灰褐色。紅桑的果實呈紅色或深紫色,長度約1-3釐米,味道甘甜。紅桑果實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果醬、果汁、蜜餞等食品。紅桑葉子形狀多變,具有高度生物活性,可以用作藥材。
  2. 白桑(Morus alba):這是一種源自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外來品種,被引入美國主要是為了養蠶業的發展。然而,由於白桑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生長能力,它在美國各地迅速擴散,導致一定程度的生態問題。白桑果實呈白色、綠色或淡紫色,味道甘甜,可以食用。白桑葉子形狀多變,是蠶的主要食物來源,也具有藥用價值。

在美國,桑果被認為是一種野生果實,並未像一些主流水果那樣大量種植和商業化。然而,美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有桑果的種植和採摘,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和果園。桑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可以直接食用或加工成各種食品。

有些桑樹品種的果實較長。其中,巴拿馬桑(Morus macroura)是一種長桑果的品種。巴拿馬桑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區,其果實呈圓柱形,長度可以達到5-10釐米,顏色為深紫色或黑色。巴拿馬桑果實味道鮮美,甘甜可口,營養豐富。

儘管巴拿馬桑在世界各地並不常見,但在一些地區仍有種植,尤其是在果園或愛好者的花園中。這些長桑果品種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性,還可以食用或加工成果醬、果汁等食品。有些地區的果樹專賣店和網路商店也可能出售這類長桑果品種的樹苗。

桑樹品種在世界各地非常多樣化,不同地區可能存在當地特有的品種和栽培品種。隨著種植技術和選育技術的發展,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類似巴拿馬桑的長桑果品種被發現或培育出來。

桑葉除了養蠶之外還可以做甚麼

桑葉除了用於養蠶之外,還具有多種用途和功效,如:

  1. 藥用:桑葉在中醫中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止渴、滋陰降火等功效。桑葉可以煮水喝,也可以磨成粉末作為中藥材使用。此外,桑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生物活性。
  2. 食用:桑葉具有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桑葉可以做成食品,如桑葉茶、桑葉糕點、桑葉粉等。桑葉茶味道清香,具有消暑解渴的作用。
  3. 飼料:桑葉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以作為家畜和家禽的飼料。桑葉對牛、羊、豬、雞等動物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並可提高產品的品質。
  4. 園藝:桑樹具有觀賞性,可以作為庭院樹、行道樹或風景樹來種植。桑樹生長迅速,可作為庭院綠化的好選擇。此外,桑樹還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有利於環境保護。
  5. 製紙:桑樹的樹皮纖維適合製作紙張。古代中國的製紙工藝就是以桑樹皮為原料,經過煮熟、搗碎、曬乾等過程製成的。雖然現代製紙工業已經有了新的原料和技術,但桑樹皮仍然在某些地區用於手工製作紙張。

桑香鬆的製作

桑香鬆是一種以桑樹的葉子為主要原料的食品。通常,桑葉被曬乾,然後研磨成粉末,與其他成分混合製成桑香鬆。這種食品在中國及部分亞洲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桑香鬆味道獨特,具有濃郁的桑葉香氣,常用於糕點、麵食或其他烹飪中。

桑香鬆的製作過程如下:

  1. 採摘新鮮的桑葉,選擇嫩葉,去除老葉和莖。
  2. 將桑葉清洗乾淨,去除泥沙和雜質。
  3. 將桑葉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曬乾,避免陽光直射,以保持營養成分和綠色。
  4. 將曬乾的桑葉用石磨或其他工具磨成細緻的桑葉粉。
  5. 將桑葉粉與其他成分(如糖、鹽、五香粉等)混合均勻,製成桑香鬆。

桑香鬆不僅具有獨特的風味,而且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桑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桑葉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止渴、滋陰降火等中醫藥用途。因此,桑香鬆被認為是一種兼具口感和健康效果的食品。

桑葉茶製作

桑葉茶是一種以桑樹的嫩葉為原料製作的茶飲,具有獨特的香氣和口感。桑葉茶在中國及東亞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被認為具有保健和藥用價值。桑葉茶味道清香,色澤碧綠,具有消暑解渴的效果,是一種理想的天然健康飲品。

桑葉茶的製作過程如下:

  1. 採摘新鮮嫩桑葉,選擇較嫩的葉子,去除老葉和莖部。
  2. 將桑葉清洗乾淨,去除泥沙和雜質。
  3. 將清洗過的桑葉瀝乾水分,鋪在陰涼通風的地方自然風幹,或者在低溫烘箱中烘乾。
  4. 將風乾後的桑葉用手輕輕揉搓,使之成為捲曲狀。
  5. 將捲曲的桑葉放入烘焙機或炒鍋中,用低溫烘焙或炒至葉片變脆。
  6. 最後,將烘焙或炒過的桑葉過篩,除去碎屑,即可完成桑葉茶的製作。

桑葉茶的泡法:

  1. 將適量桑葉茶放入茶具中。
  2. 用熱水沖泡,溫度在80-90℃之間,避免用沸水沖泡,以免破壞茶葉的營養成分和口感。
  3. 浸泡2-3分鐘,茶葉開始展開,茶湯呈碧綠色。
  4. 倒出茶湯,即可品嚐。

桑葉茶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止渴、滋陰降火等中醫藥效果。桑葉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疲勞等作用。長期飲用桑葉茶可以幫助維持健康,增強體質。

桑葚醬的製作

桑葚醬的製作過程相對簡單,只需要一些基本的食材和工具。以下是製作桑葚醬的食譜:

食材:

  1. 桑葚:500克
  2. 糖:250克
  3. 檸檬汁:1個檸檬的汁液

製作步驟:

  1. 清洗桑葚:將桑葚放入篩子中,用水徹底清洗,去除污垢和雜質。清洗後將多餘的水分瀝乾。
  2. 把桑葚放入一個大碗中,用木勺或其他工具將桑葚稍微壓碎,使果汁釋放出來。
  3. 把壓碎的桑葚和糖混合,然後倒入一個厚底的鍋子中。開中小火慢慢加熱,不時攪拌,使糖完全溶解。
  4. 當糖完全溶解後,將火候調至中火,繼續煮沸桑葚糖漿,攪拌防止糊底。煮沸過程中,用漏網或湯匙撈去表面的泡沫。
  5. 煮沸約10-15分鐘,或直到醬料變得濃稠,可以用湯匙或冷凍盤測試醬料的濃稠度。在煮沸過程中,加入檸檬汁,可以提升口感並幫助凝固。
  6. 當醬料達到理想的濃稠度時,將火關掉,讓醬料稍微冷卻。同時,準備一個乾淨無菌的玻璃瓶或罐子。
  7. 將桑葚醬倒入乾淨的玻璃瓶或罐子中,蓋上瓶蓋。讓桑葚醬完全冷卻後,放入冰箱保存。

這樣一來,美味的桑葚醬就製作完成了。桑葚醬可用於烘培、果醬三明治、優格等食品中。

濃縮桑葚汁的製作

濃縮桑葚汁是一種由桑葚果實製成的濃縮果汁,具有濃鬱的口感和獨特的風味。以下是製作濃縮桑葚汁的方法:

食材:

  1. 桑葚:1公斤(或更多,根據需求)
  2. 糖:選擇性添加(視個人口味)

製作步驟:

  1. 清洗桑葚:將桑葚放入篩子中,用水徹底清洗,去除污垢和雜質。清洗後將多餘的水分瀝乾。
  2. 把桑葚放入一個大碗中,用木勺或其他工具將桑葚稍微壓碎,使果汁釋放出來。
  3. 將壓碎的桑葚倒入濾網或濾布上,將果汁過濾出來。可以用手或勺子輕輕壓擠,使更多果汁流出。
  4. 把過濾出的果汁倒入厚底鍋子中,開中小火慢慢加熱。此時可以選擇性加入糖(視個人口味),同時不時攪拌。
  5. 當果汁開始煮沸時,將火候調至中火,繼續煮沸並攪拌,讓水分慢慢蒸發。煮沸過程中,可以用漏網或湯匙撈去表面的泡沫。
  6. 繼續煮沸直到果汁變得濃稠,達到理想的濃度。這個過程可能需要20-30分鐘,具體時間取決於火候和果汁的初始量。
  7. 當果汁達到理想的濃度時,關火讓濃縮桑葚汁稍微冷卻。同時,準備一個無菌的玻璃瓶或罐子。
  8. 將濃縮桑葚汁倒入玻璃瓶或罐子中,蓋上瓶蓋。讓果汁完全冷卻後,放入冰箱保存。

濃縮桑葚汁可以用於濃縮桑葚汁的應用:

  1. 飲料:將濃縮桑葚汁與水或氣泡水混合,製成果汁飲料。根據個人口味,可以加入適量的糖或蜂蜜調味。
  2. 調酒:濃縮桑葚汁可作為調酒的基礎,與伏特加、琴酒等烈性酒混合,製成獨具風味的雞尾酒。
  3. 糕點和甜品:濃縮桑葚汁可以用來製作糕點、甜品或霜淇淋的調味料,增添豐富的口感和層次。
  4. 肉類烹飪:濃縮桑葚汁可以作為烹飪醬汁的一部分,與其他調料混合,為肉類、家禽等食材增添特殊風味。
  5. 醋:將濃縮桑葚汁與醋混合,製成特色果醋,可用於為沙拉、蔬菜等菜餚調味。

濃縮桑葚汁功能非常多,可以用於各種烹飪和烘焙場景。根據個人喜好,可以自由發揮創意,將其融入各種美食中。

桑葚果粉製作

桑葚果粉是一種將桑葚水果去水分後磨成粉末狀的產品,具有濃鬱的桑葚風味和營養成分。以下是製作桑葚果粉的方法:

準備工具:

  1. 食品乾燥機或烤箱
  2. 無菌乾燥的密封罐或袋子
  3. 食品加工機或研磨機

製作步驟:

  1. 準備桑葚:將桑葚放入篩子中,用水徹底清洗,去除污垢和雜質。清洗後將多餘的水分瀝乾。
  2. 乾燥桑葚:將清洗過的桑葚平鋪在食品乾燥機的層架上,或者放在烤箱的烘焙紙上。如果使用食品乾燥機,根據製造商的指示設定適當的溫度和時間(通常為50-60°C,約8-12小時)。如果使用烤箱,將烤箱設定在最低溫度(約50-60°C),門微微打開以保持通風,將桑葚烘幹至完全乾燥(約8-12小時)。
  3. 確保桑葚完全乾燥:桑葚乾燥後,應該變得脆脆的,容易碎裂。如果桑葚仍然有點柔軟,需要繼續乾燥,以免在磨粉過程中產生結塊。
  4. 磨成粉末:將完全乾燥的桑葚放入食品加工機或研磨機中,磨成細膩的粉末。如果需要,可以通過篩子過濾以去除較大的碎片。
  5. 存儲桑葚果粉:將桑葚果粉轉移到無菌乾燥的密封罐或袋子中,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遠離陽光和潮濕。桑葚果粉可以用於各種食品和飲料中。

桑葚果乾的製作

桑葚果乾是一種將桑葚去水分後製成的乾果,口感香甜可口,並保留了桑葚的營養成分。以下是製作桑葚果乾的方法:

準備工具:

  1. 食品乾燥機或烤箱
  2. 無菌乾燥的密封罐或袋子

製作步驟:

  1. 準備桑葚:將桑葚放入篩子中,用水徹底清洗,去除污垢和雜質。清洗後將多餘的水分瀝乾。
  2. 乾燥桑葚:將清洗過的桑葚平鋪在食品乾燥機的層架上,或者放在烤箱的烘焙紙上。如果使用食品乾燥機,根據製造商的指示設定適當的溫度和時間(通常為50-60°C,約8-12小時)。如果使用烤箱,將烤箱設定在最低溫度(約50-60°C),門微微打開以保持通風,將桑葚烘幹至完全乾燥(約8-12小時)。
  3. 檢查桑葚的乾燥程度:桑葚乾燥後應該變得輕微柔軟,表面稍稍乾燥。如果桑葚仍然過於濕潤,需要繼續乾燥,直到達到理想的果乾狀態。
  4. 存儲桑葚果乾:將桑葚果乾轉移到無菌乾燥的密封罐或袋子中,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遠離陽光和潮濕。

桑葚果乾可以作為健康的零食食用,也可以添加到燕麥片、穀物、優格或烘焙食品中。

Related Posts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老人住宅成為高齡者選項

2023/1/28 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圖為台北市大龍老人住宅。中央社記者林長順攝 112年1月28日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加上少子化影響,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成為趨勢,「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 根據統計,台灣於民國107年3月時,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比率首次超過14%,到114年時,估全國將攀升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台北市老年人口已於111年12月邁入20%以上。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政府推動多項高齡者福利方案或計畫,包括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長期照顧10年計畫及長期照顧10年計畫2.0等,以因應高齡者的多元需求。 根據調查,戰後嬰兒潮的高齡者,主要的照顧者以子女比率最高(44.4%),配偶或同居人居次(35.2%),並有91.7%與主要照顧者同住;以台北市來看,也是以「二代家庭」為大宗(41.2%),其次為與配偶或同居人同住(23.9%),從這些數據顯示家庭仍是照顧高齡者的重要機制。 依照台灣的傳統觀念,高齡者退休後,多數期望和子女同住,共享天倫之樂。不過,隨著社經環境、婚姻關係及少子化趨勢,傳統家庭結構樣貌受到衝擊,照顧功能則日益下降,高齡者未來面臨與配偶同住或獨居的比例可能逐漸增加。 老人福利法將老人福利機構依照顧對象分為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及其他老人福利機構。市面上有民營或公辦民營的「養生村」、「老人住宅」供高齡者選擇,但「養生村」費用較高,「老人住宅」近年來受到不少高齡者青睞。 部分縣市「老人住宅」的入住條件略有不同,但以能自理生活、沒有精神疾病者為主,有些縣市提供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和無自用住宅者優先入住,單人房月繳新台幣1萬多元起即可入住。 台北市社會局於108年曾委託民間進行「台北市老人生活狀況調查」,13.6%的60歲以上高齡受訪者未來生活可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安養機構、老人公寓或老人住宅;35.6%生活無法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長期照顧機構或護理之家。 衛生福利部指出,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及民間都要正視老年人需求,站在老人立場提供全方位的全照顧服務,落實全人關懷並加強弱勢照顧,以促進社會參與及提升生活品質,建構友善老人的社會環境。(編輯:李亨山)1120128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喝水跑步養生 最愛吃紅豆粉粿冰棒

2023/1/21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1日電)副總統賴清德公務繁忙,養生之道就是白開水加上每天跑半小時跑步機,之前全台輔選、參加四大公投宣講,演講完還會來一支古早味的紅豆粉粿冰棒,對他來說就是人間美味。 2021年12月底的四大公投,民進黨舉辦上千場說明會,賴清德跑了上百場,不像有些政治人物會準備澎大海、喉糖等等保養喉嚨,作為醫師,賴清德只靠一帖秘方就是白開水。 幕僚說,賴清德沒有什麼特別保養祕訣,車上會準備礦泉水,四大公投全國宣講期間,行程一個接著一個,賴清德常常一邊看資料、一邊用手機看直播了解前一位講者的宣講內容,接著喝一口礦泉水,就上場了。 幕僚透露,賴清德演講完除了喝水,有時候也會來一支古早味冰棒,紅豆粉粿是賴清德的最愛。 賴清德曾說,對吃沒有特別講究,簡單就好。幕僚表示,賴清德飲食簡單平淡、不挑食,幕僚準備什麼就吃什麼,也會跟著幕僚吃漢堡、披薩。就連去年確診居家隔離期間,也只是依照醫囑吃藥、多喝開水,沒有特別加餐加料或進補,一切如常。 賴清德官邸有一台跑步機,他每天固定跑半小時,搭配清淡飲食,儘管年過60歲、已經當阿公,沒有發福體態,規律飲食與健身習慣是他常保年輕活力的祕訣。(編輯:謝佳珍)1120121

春季與五臟中的肝相應,是最適合養肝的季節

轉載自翰醫堂中醫診所. 臉書 春天為何要養肝? 從中醫的理論來說,春季與五臟中的肝相應,是最適合養肝的季節,春天時萬物生長復甦,人體中的陽氣也逐漸升發。 這個時節如果養護好具疏瀉功能的肝,對於身體氣機的疏暢和血液的調節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讓我們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強健的體魄。 此外,春天日夜溫度變化較大,環境溼度比起冬季也逐漸增加,身體容易受到外來風邪、濕氣的影響,因此藉由養肝來提升免疫,也能幫我們減少大大小小疾病的侵擾。⠀⠀⠀⠀⠀⠀⠀⠀⠀⠀⠀ 具體來說該如何養肝? 1.穩定心情:多接觸愉快的事物,盡量避免情緒過度起伏,太多的壓力、生氣或是悲傷的情緒,會導致肝氣上逆或鬱結,使得體內氣機調節失常,除了讓肝臟代謝負擔增加,也容易出現頭痛、胸悶、失眠等問題。⠀⠀⠀⠀⠀⠀⠀⠀⠀⠀⠀ 2.養肝飲食:許多天然食材都有很好的護肝效果,像是韭菜、花椰菜、高麗菜、蔥、海帶等,或是當季新鮮的深綠色蔬菜也是很好的選擇,需要留意酸味較強的食物不要過度攝取,可以的話減少飲酒也能減低肝臟的負擔。⠀⠀⠀⠀⠀⠀⠀⠀⠀⠀⠀ 3.早點睡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中醫肝經、膽經循行的時間,在這個時段如果能躺在床上好好睡覺休息,讓血液回流到肝臟,對於肝臟的修復有很好的幫助。⠀⠀⠀⠀⠀⠀⠀⠀⠀⠀⠀ 4.適量運動:在這個身體陽氣上升的季節,搭配適度的運動能有效提升新陳代謝和循環,運動的選擇建議以伸展類型和強度較和緩的運動為主,例如:慢跑、瑜珈、游泳,讓身體微微出汗又不至於過度損耗陽氣。⠀⠀⠀⠀⠀⠀⠀⠀⠀⠀⠀ 最後楊醫師再次提醒大家中醫的肝氣跟壓力、情緒有著極大的關聯,希望大家在這個溫暖明媚的季節,都能時時保持好心情,除了養好肝,也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好的基底。

年長者最理想的生活:與過去的自己競爭 ◎ 陳茂雄

由於工商社會的生活競爭激烈,學生選科系很難依循興趣,一般人是追求就業容易,待遇高的科系,所以進入大學之後,會覺得自己的性向與所學的專長有一大段距離。筆者常建議學生培養第二專長,第一專長是用來養家活口,第二專長則用在日常生活。第一專長須要與別人競爭,第二專長則與過去的自己競爭。一個人很難從第一專長獲得樂趣,人不可能在與他人競爭時永遠保持不敗,倒是與過去的自己競爭常可以保持勝利,因而容易獲得樂趣。 若選藝能科為第一專長真的很辛苦,因為第一專長需要與人競爭,而藝能科的評鑑不容易客觀,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受委屈。然而第二專長就沒有問題,不與別人競賽,只與過去的自己競爭,自己的進步可以很深刻的感覺,沒有客不客觀的問題,很容易滿足成就感。人活在世上,評鑑自己的第二專長很重要,若沒有第二專長,只有謀生的那一個專長,很難滿足成就感,尤其是有一種人沒有第二專長,菸酒美食又不沾,這種人真的很可怕,其人生只剩下職場上的鬥爭。 一般人都會迷失,不懂得與過去的自己競爭,會活在與別人競爭的處境。筆者年紀很大才去進修,一位熟識的教授極端反對,認定筆者去進修沒有意義,他認為很多人三十歲不到就當上系主任,筆者活了一大把年紀才去進修,就算順利獲得學位,也趕不上別人,奇怪,筆者何須趕上別人,只要超越過去的自己就會有很強的滿足感。就像一個工人,四十歲才考上公務人員基層特考,總不能說一般公務人員到四十歲已經有很高的職等,難道為了跟人比,四十歲就不要擔任基層公務人員,難道寧可繼續當工人而不願意擔任基層公務人員?工人的工作也是相當神聖,但有機會往上爬,有何不可?人活在世界上常出現一個嚴重的盲點,就是與別人比,不懂得與過去的自己比。 多數人認定年長者應該多從事社交活動,一則自已可以獲得樂趣,一則可以減輕後代的負擔,年輕人有很多事要忙,不容易抽出時間陪長輩。年長者若真的可以融入社交活動當然很好,問題是社交活動並不容易真正的融入。年輕人在開創事業,是將社交活動當作工作的一部分,有很多事要忍耐,要克服,年長者固然可以從社交活動找到歡樂,但一樣會出現壓力。若年輕時代培養出第二專長,年長時著迷於該項專長,最為理想。 年長者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對某項不傷身、不傷財的嗜好著迷,生活就會過得很好,獲得真正的喜悅,只是找到這種嗜好相當不容易。一般人年長時職場的競爭力必定衰退,強烈的失落感是必然的。若是年輕時代就培養出藝能科的第二專長,年長時第一專長已不如人,就可以往第二專長發展,可以發展人生的第二春,如此不與別人競爭,而是與過去的自己競爭,就算年紀大了,還是會有很強的成就感。 有朋友對筆者感到迷惑,退休了不懂得享清福,還將大部分時間投入音樂相關的活動。筆者就是讓自己沉迷於不傷身又不傷財的嗜好。美術方面筆者沒有打下基礎,不容易對它沉迷,所以放棄美術。因而往音樂相關的專長發展,將所有時間放在音樂相關的活動,不與他人競爭,最重要的是今日的我一直超越昨日的我,當然可獲得喜樂。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2023/3/16(台灣時報專論)

Related Posts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老人住宅成為高齡者選項

2023/1/28 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圖為台北市大龍老人住宅。中央社記者林長順攝 112年1月28日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台灣將逐漸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加上少子化影響,高齡者除了與配偶或子女同住外,可能面臨選擇獨居或入住機構成為趨勢,「老人住宅」也成為選項之一。 根據統計,台灣於民國107年3月時,65歲以上的老人人口比率首次超過14%,到114年時,估全國將攀升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台北市老年人口已於111年12月邁入20%以上。 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政府推動多項高齡者福利方案或計畫,包括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長期照顧10年計畫及長期照顧10年計畫2.0等,以因應高齡者的多元需求。 根據調查,戰後嬰兒潮的高齡者,主要的照顧者以子女比率最高(44.4%),配偶或同居人居次(35.2%),並有91.7%與主要照顧者同住;以台北市來看,也是以「二代家庭」為大宗(41.2%),其次為與配偶或同居人同住(23.9%),從這些數據顯示家庭仍是照顧高齡者的重要機制。 依照台灣的傳統觀念,高齡者退休後,多數期望和子女同住,共享天倫之樂。不過,隨著社經環境、婚姻關係及少子化趨勢,傳統家庭結構樣貌受到衝擊,照顧功能則日益下降,高齡者未來面臨與配偶同住或獨居的比例可能逐漸增加。 老人福利法將老人福利機構依照顧對象分為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及其他老人福利機構。市面上有民營或公辦民營的「養生村」、「老人住宅」供高齡者選擇,但「養生村」費用較高,「老人住宅」近年來受到不少高齡者青睞。 部分縣市「老人住宅」的入住條件略有不同,但以能自理生活、沒有精神疾病者為主,有些縣市提供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和無自用住宅者優先入住,單人房月繳新台幣1萬多元起即可入住。 台北市社會局於108年曾委託民間進行「台北市老人生活狀況調查」,13.6%的60歲以上高齡受訪者未來生活可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安養機構、老人公寓或老人住宅;35.6%生活無法自理時,願意住進老人長期照顧機構或護理之家。 衛生福利部指出,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及民間都要正視老年人需求,站在老人立場提供全方位的全照顧服務,落實全人關懷並加強弱勢照顧,以促進社會參與及提升生活品質,建構友善老人的社會環境。(編輯:李亨山)1120128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喝水跑步養生 最愛吃紅豆粉粿冰棒

2023/1/21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1日電)副總統賴清德公務繁忙,養生之道就是白開水加上每天跑半小時跑步機,之前全台輔選、參加四大公投宣講,演講完還會來一支古早味的紅豆粉粿冰棒,對他來說就是人間美味。 2021年12月底的四大公投,民進黨舉辦上千場說明會,賴清德跑了上百場,不像有些政治人物會準備澎大海、喉糖等等保養喉嚨,作為醫師,賴清德只靠一帖秘方就是白開水。 幕僚說,賴清德沒有什麼特別保養祕訣,車上會準備礦泉水,四大公投全國宣講期間,行程一個接著一個,賴清德常常一邊看資料、一邊用手機看直播了解前一位講者的宣講內容,接著喝一口礦泉水,就上場了。 幕僚透露,賴清德演講完除了喝水,有時候也會來一支古早味冰棒,紅豆粉粿是賴清德的最愛。 賴清德曾說,對吃沒有特別講究,簡單就好。幕僚表示,賴清德飲食簡單平淡、不挑食,幕僚準備什麼就吃什麼,也會跟著幕僚吃漢堡、披薩。就連去年確診居家隔離期間,也只是依照醫囑吃藥、多喝開水,沒有特別加餐加料或進補,一切如常。 賴清德官邸有一台跑步機,他每天固定跑半小時,搭配清淡飲食,儘管年過60歲、已經當阿公,沒有發福體態,規律飲食與健身習慣是他常保年輕活力的祕訣。(編輯:謝佳珍)1120121

春季與五臟中的肝相應,是最適合養肝的季節

轉載自翰醫堂中醫診所. 臉書 春天為何要養肝? 從中醫的理論來說,春季與五臟中的肝相應,是最適合養肝的季節,春天時萬物生長復甦,人體中的陽氣也逐漸升發。 這個時節如果養護好具疏瀉功能的肝,對於身體氣機的疏暢和血液的調節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讓我們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強健的體魄。 此外,春天日夜溫度變化較大,環境溼度比起冬季也逐漸增加,身體容易受到外來風邪、濕氣的影響,因此藉由養肝來提升免疫,也能幫我們減少大大小小疾病的侵擾。⠀⠀⠀⠀⠀⠀⠀⠀⠀⠀⠀ 具體來說該如何養肝? 1.穩定心情:多接觸愉快的事物,盡量避免情緒過度起伏,太多的壓力、生氣或是悲傷的情緒,會導致肝氣上逆或鬱結,使得體內氣機調節失常,除了讓肝臟代謝負擔增加,也容易出現頭痛、胸悶、失眠等問題。⠀⠀⠀⠀⠀⠀⠀⠀⠀⠀⠀ 2.養肝飲食:許多天然食材都有很好的護肝效果,像是韭菜、花椰菜、高麗菜、蔥、海帶等,或是當季新鮮的深綠色蔬菜也是很好的選擇,需要留意酸味較強的食物不要過度攝取,可以的話減少飲酒也能減低肝臟的負擔。⠀⠀⠀⠀⠀⠀⠀⠀⠀⠀⠀ 3.早點睡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中醫肝經、膽經循行的時間,在這個時段如果能躺在床上好好睡覺休息,讓血液回流到肝臟,對於肝臟的修復有很好的幫助。⠀⠀⠀⠀⠀⠀⠀⠀⠀⠀⠀ 4.適量運動:在這個身體陽氣上升的季節,搭配適度的運動能有效提升新陳代謝和循環,運動的選擇建議以伸展類型和強度較和緩的運動為主,例如:慢跑、瑜珈、游泳,讓身體微微出汗又不至於過度損耗陽氣。⠀⠀⠀⠀⠀⠀⠀⠀⠀⠀⠀ 最後楊醫師再次提醒大家中醫的肝氣跟壓力、情緒有著極大的關聯,希望大家在這個溫暖明媚的季節,都能時時保持好心情,除了養好肝,也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好的基底。

年長者最理想的生活:與過去的自己競爭 ◎ 陳茂雄

由於工商社會的生活競爭激烈,學生選科系很難依循興趣,一般人是追求就業容易,待遇高的科系,所以進入大學之後,會覺得自己的性向與所學的專長有一大段距離。筆者常建議學生培養第二專長,第一專長是用來養家活口,第二專長則用在日常生活。第一專長須要與別人競爭,第二專長則與過去的自己競爭。一個人很難從第一專長獲得樂趣,人不可能在與他人競爭時永遠保持不敗,倒是與過去的自己競爭常可以保持勝利,因而容易獲得樂趣。 若選藝能科為第一專長真的很辛苦,因為第一專長需要與人競爭,而藝能科的評鑑不容易客觀,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受委屈。然而第二專長就沒有問題,不與別人競賽,只與過去的自己競爭,自己的進步可以很深刻的感覺,沒有客不客觀的問題,很容易滿足成就感。人活在世上,評鑑自己的第二專長很重要,若沒有第二專長,只有謀生的那一個專長,很難滿足成就感,尤其是有一種人沒有第二專長,菸酒美食又不沾,這種人真的很可怕,其人生只剩下職場上的鬥爭。 一般人都會迷失,不懂得與過去的自己競爭,會活在與別人競爭的處境。筆者年紀很大才去進修,一位熟識的教授極端反對,認定筆者去進修沒有意義,他認為很多人三十歲不到就當上系主任,筆者活了一大把年紀才去進修,就算順利獲得學位,也趕不上別人,奇怪,筆者何須趕上別人,只要超越過去的自己就會有很強的滿足感。就像一個工人,四十歲才考上公務人員基層特考,總不能說一般公務人員到四十歲已經有很高的職等,難道為了跟人比,四十歲就不要擔任基層公務人員,難道寧可繼續當工人而不願意擔任基層公務人員?工人的工作也是相當神聖,但有機會往上爬,有何不可?人活在世界上常出現一個嚴重的盲點,就是與別人比,不懂得與過去的自己比。 多數人認定年長者應該多從事社交活動,一則自已可以獲得樂趣,一則可以減輕後代的負擔,年輕人有很多事要忙,不容易抽出時間陪長輩。年長者若真的可以融入社交活動當然很好,問題是社交活動並不容易真正的融入。年輕人在開創事業,是將社交活動當作工作的一部分,有很多事要忍耐,要克服,年長者固然可以從社交活動找到歡樂,但一樣會出現壓力。若年輕時代培養出第二專長,年長時著迷於該項專長,最為理想。 年長者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對某項不傷身、不傷財的嗜好著迷,生活就會過得很好,獲得真正的喜悅,只是找到這種嗜好相當不容易。一般人年長時職場的競爭力必定衰退,強烈的失落感是必然的。若是年輕時代就培養出藝能科的第二專長,年長時第一專長已不如人,就可以往第二專長發展,可以發展人生的第二春,如此不與別人競爭,而是與過去的自己競爭,就算年紀大了,還是會有很強的成就感。 有朋友對筆者感到迷惑,退休了不懂得享清福,還將大部分時間投入音樂相關的活動。筆者就是讓自己沉迷於不傷身又不傷財的嗜好。美術方面筆者沒有打下基礎,不容易對它沉迷,所以放棄美術。因而往音樂相關的專長發展,將所有時間放在音樂相關的活動,不與他人競爭,最重要的是今日的我一直超越昨日的我,當然可獲得喜樂。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mhchen0201 2023/3/16(台灣時報專論)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